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2:09
白居易在《*别》中提到:“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作者被赏赐了金钱200万,于是便在洛阳这个地方迎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作为妻子。自古以来,钱币作为市场上通货贸易中的一类工具,每一大形式都可以反射出当时朝代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繁荣程度。
一:几千年的钱币发展史中,银子成为了赢家。
从群居社会到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钱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在市场中用于交换的一大媒介。然而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所使用的交易媒介都会有不同。从贝壳到布钱、交子等等,然而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银子成为了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中较大的赢家。
远古时期,人们的通过贸易工具多半依靠自然货币。而在自然货币当中主要是贝壳。直到公元前1600年,中国历史中诞生了商朝,而直到这一时代的间隔时间中,人们一直都依靠着自然货币。公元前1500年左右,人们发现国与国之间的文明、经济、*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强大。
所以在社会市场需求的作用下人们开始丢弃自然货币,转化为自己制造货币。于是青铜器时代中,铲币,刀币,圆形方孔钱等等,陆续出现在钱币历史中。而楚国后来也自己铸就了蚁鼻钱。所以多国*的状态也就诞生了无数种钱币的形态,直到秦始皇时期才陆续被统一。 公元113年,汉武帝在职位期间,虽然国家的货币已经在前朝秦始皇时期得到了统一,然而又可以具体分为*和地方的铸币权利。
意思就是说*会在汉武帝之前有自己造币的权利,而地方郡县也有这样的权利。然而汉武帝认为这样的现象不利于国家经济的集中性把握,所以在公元113年到公元116年实现了回收了所有地方造币权,集中于*。于是在汉武帝时期统一规划之后,又出现了5株钱。这是在汉武帝时期之后的几百年时间内,最为官方的贸易货币,5铢钱的出现也就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不仅样式已经走向了统一,而且年发放和铸造,也慢慢完善了所有*。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刚刚建立唐朝的文化制度,然而李渊却发现关于钱币文化却有大大可改革的地方。比如说之前从秦汉到唐朝这段历史过程中,所有的钱币文化都没有标明这一堆金属的重量和价值,仅仅只能用大致的标准来衡量,像一些半两或者是五株钱中的五株,非常的笼统而不具体化。所以李渊决心改革货币的具体价格和具体的重量。于是在公元621年到公元619年时间内,唐朝出现了铜钱,最早的铜钱出现于唐高祖武德4年的开元通宝。
而铜钱也是作为古代货币交易中的最小数量单位,而后面所出现的一系列铜钱都会沿袭开元通宝的制作制度,选择在年号后面加入通报,比如说开元通宝,*通宝等等。公元1023年,人们在原有的金属货币制度上又诞生了一些纸币文化,也就是北宋期间的交子。
交子的形态类似于现代人手中的支票,具有一定的数额,到相关的货币机构中可以进行兑换。由于在北宋时期内,人们关于铜钱文化已经过于依赖。所以当人口和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时,*发现没有过多的铜矿产资源来造就铜钱,所以在市场压力之下,北宋**发明了纸币,也就是交子。金、元时期白银被大规模使用。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推行了银元宝的使用热度,而在元朝之后,人们越来越青睐银锭。
关于银锭人们还起了一个格外亲切的外号叫做元宝,所以提到银子大部分人会想到银元宝。直到明朝和清朝期间,在位*一直都格外推崇银子的使用率,因为当时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程度和技术工艺已经满足了银子对于市场的供给,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银子最终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货币世界中的最大赢家,沿袭了几百年的被使用文化。
二:交易中的银子并不是白的,而是黑的。
银子在刚刚被造就的时候的确是偏白色,这是没有使用过最纯的状态,然而当银元宝出现于市场交易的时候,人们会发现银元宝越来越黑,碎银也不会维持闪亮的偏白色。公元6年到公元1003年,银子在中国古代通货贸易中占有了最为官方的地位。
然而当银元宝和碎银出现于人们的交易过程中,有一些不法分子反而会想借助银元宝大发横财,于是很多人陆续将银元宝融化,将其掺进一些其他金属物质,比如说铁。然而纯银的金属其实是稍微软一点的材质,掺杂了其他物质之后的银元宝或碎银就会变得相对而言硬一些。于是在这样的原理之下,人们会选择咬一咬银子以判断真假。
所以这一过程导致了碎银和银元宝,在交易过程中混合了各种化学物质和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最后导致银子慢慢变黑,还有很多牙印,最后被使用很长时间的银子也会变得十分丑陋,即便掉在地上,或许都不会被发现。直到封建社会的灭亡,中国古代货币交易文化中最大赢家——银子,这才满满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