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形成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20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在冬季由*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夏季风一般经历爆发、活跃、中断和撤退4个阶段。东亚的季风爆发最早,从5月上旬开始,自东南向西北推进,到7月下旬趋于稳定,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回撤,路径与推进时相反,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自西北向东南节节败退。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起源于三支气流:一是印度夏季风,当印度季风北移时,西南季风可深入到我国*;二是流过东南亚和南海的跨赤道气流,这是一种低空的西南气流;三是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季风,有时会转为南或西南气流。
季风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在南海北部,中间经过3次突然北推和4个静止阶段,5月底至6月5—10日到达华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抵达长江流域,7月上旬中至20日,推进至黄河流域,7月底至8月10日前,北上至终界线—华北一带。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烈,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常有8级以上的北到西北风伴随寒潮南下;南海以东北风为主,大风次数比北部少。
季风地区享有得天独厚的气候,那里的降水多半来自夏季风盛行时期。我国古代利用季风实施航海活动,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明代郑和下西洋,除了第一次夏季启航秋季返回外,其余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在西南季风期间归航。这充分说明了古人对风活动规律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由于*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引起的。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编辑本段]季风-认识
季风,在我国古代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信风,黄雀风,落梅风。在沿海地区又叫舶风,所谓舶风即夏季从东南洋面吹至我国的东南季风。由于古代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风力,冬季的偏北季风不利于从南方来的船舶驶向*,只有夏季的偏南季风才能使它们到达中国海岸。因此,偏南的夏季风又被称作舶风。当东南季风到达我国长江中下游时候,这里具有地区气候特色的梅雨天气便告结束,开始了夏季的伏旱。北宋苏东坡《船舶风》诗中有,“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舶风”之句。在诗引中他解释说:“吴中(今江苏的南部)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间;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船舶风。是时海舶初回,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诗中的“黄梅雨”又叫梅雨,是阳历六月至七月初长江中下游的连绵阴雨。“三时”指的是夏至后半月,即七月上旬。苏东坡诗中提到的七月上旬梅雨结束,而东南季风到来的气候情况,和现在的气候差不多。
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
(1)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这里强调“大范围”是因为小范围风向受地形影响很大;
(2)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例如,冬季风来时感到空气寒冷干燥,夏季风来时空气温暖潮湿;
(3)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候变化。
[编辑本段]季风-形成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风系。随着风向的季节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季风”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mawsim”,意为季节。中国古称信风,意为这种风的方向总是随着季节而改变。
英国E·哈雷认为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和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型海陆直接环流。冬季,*比海洋冷,*上为冷高压,近地面空气自*吹向海洋;夏季,*比海洋暖,*上为热低压,近地面空气自海洋吹向*。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有了比较多的高空气象资料后,有人指出行星风系的季节位移也是形成季风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并不是所有具有海陆差异的地区都有季风,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因子在季风形成中起作用。例如,大地形(如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积重难返及南半球越赤道而来的气流,对夏季风的活动均有很大影响。
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夏季*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海向*,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冬季*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西北季风,变为东北季风。冬季风十分干冷。
不过,海陆影响的程度,与纬度和季节都有关系。冬季中、高纬度海陆影响大,陆地的冷高压中心位置在较高的纬度上,海洋上为低压。夏季低纬度海陆影响大,陆地上的热低压中心位置偏南,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向北移动。
当然,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也可以使季风加强或削弱,但不是基本因素。至于季风现象是否明显,则与*面积大小、形状和所在纬度位置有关系。*面积大,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形成的季节性高、低压就强,气压梯度季节变化也就大,季风也就越明显。北美*面积远远小于欧亚*,冬季的冷高压和夏季的热低压都不明显,所以季风也不明显。*形状呈卧长方形,从西欧进入*的温暖气流很难达到*东部,所以*东部季风明显。北美*呈竖长方形,从西岸进入*的气流可以到达东部,所以*东部也无明显季风。*纬度低,无论从海陆热力差异,还是行星风带的季风移动,都有利于季风形成,欧亚*的纬度位置达到较低纬度,北美*则主要分布在纬度30°以北,所以欧亚*季风比北美*明显。
[编辑本段]季风-特征
世界上季风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南亚、东亚、非洲中部、北美东南部、南美巴西东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其中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著名。有季风的地区都可出现雨季和旱季等季风气候。夏季时,吹向*的风将湿润的海洋空气输进内陆,往往在那里*上升成云致雨,形成雨季;冬季时,风自*吹向海洋,空气干燥,伴以下沉,天气晴好,形成旱季。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很短。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夏季风一般经历爆发、活跃、中断和撤退4个阶段。东亚的季风爆发最早,从5月上旬开始,自东南向西北推进,到7月下旬趋于稳定,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回撤,路径与推进时相反,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自西北向东南节节败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21

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夏季*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海向*,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冬季*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西北季风,变为东北季风。冬季风十分干冷。
  不过,海陆影响的程度,与纬度和季节都有关系。冬季中、高纬度海陆影响大,陆地的冷高压中心位置在较高的纬度上,海洋上为低压。夏季低纬度海陆影响大,陆地上的热低压中心位置偏南,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向北移动。
  当然,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也可以使季风加强或削弱,但不是基本因素。至于季风现象是否明显,则与*面积大小、形状和所在纬度位置有关系。*面积大,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形成的季节性高、低压就强,气压梯度季节变化也就大,季风也就越明显。北美*面积远远小于欧亚*,冬季的冷高压和夏季的热低压都不明显,所以季风也不明显。*形状呈卧长方形,从西欧进入*的温暖气流很难达到*东部,所以*东部季风明显。北美*呈竖长方形,从西岸进入*的气流可以到达东部,所以*东部也无明显季风。*纬度低,无论从海陆热力差异,还是行星风带的季风移动,都有利于季风形成,欧亚*的纬度位置达到较低纬度,北美*则主要分布在纬度30°以北,所以欧亚*季风比北美*明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21

水的比热比砂石大,所以海洋温差较低,陆地温差大,形成季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22

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
夏季*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吹向*,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冬季*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
。在我国为西北季风,变为东北季风。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