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量由哪些因素决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3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8:00

货币供应量*机制是一个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为说明问题,它的组成可用以下三个层次剖析:
1.*主体。
整个货币供应量*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
依据各主体的不同功能,我们不妨把*银行称之为发动主体,因为由*银行供应给商业银行基础货币(也称始初货币)的多少,决定整个*机制运转的规模。这里,它是以最后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商业银行称之为放大主体,因为*银行将基础货币贷入商业银行后,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内的倍数放大效应,会创造出多倍于始初货币的存款货币,以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这里,它是以直接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非银行经济部门称之为目标主体,因为由*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始初货币随即在商业银行系统内产生倍数放大效应的整个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向非银行经济部门供应适量的货币,当然不能否认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行为对整个货币供应量*机制运转的影响作用。
2.基本因素。
货币供应量*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
元的*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可见,在货币供应量*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若干金融变量。
具体指:法定存款准备比率、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等,这些因素共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
这里:(1)法定存款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缴存*银行的那部分存款同所吸收存款之比;(2)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的不运用于其资产业务的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3)定期存款比率是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比;(4)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以上诸金融变量中,受制于*银行行为的是(1);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2);受制于非银行经济部门行为的是(3)和(4)。
必须说明,以上货币供应量*机制的组成,只是从静态角度加以考虑,如果将时间变量和利润因素引入,其实际运转过程就更为复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9:18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