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3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11:30
校本研修的有效平台
上海市教科院 顾泠沅 杨玉东
国际上兴起了一个研究课堂的新潮流——视频案例,它正成为课堂教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观看者把握围绕课堂教学前后的多种信息、获得整体性理解;它有较高的研究成分,焦点突出,围绕焦点综合了教师和研究者、甚至学生的多种观点;它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材料,使用者可以多角度、以个人喜好方式进入案例内容。视频案例的这些优势,使它符合教师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为校本研修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平台。
校本研修中为何要做视频案例
校本研修正成为支撑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柱,它是以往的教研活动的继承和发展。目前我们所倡导的校本研修至少有四个方面的转变或发展:从技术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与教师的行为;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新理念更新与文化再造。正如加拿大国际学者RuthHayhoe在国际教育教学委员会(ICET)2004年大会上评论的那样,这种校本研修是“中国认识论中的精髓”、“中国认识论的血与脉”。
“聚焦课堂”既是目前研究的趋势,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上世纪中叶以来,关于课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工程式研究到文化生态的整体研究,从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的两方面对峙到成为前进中的两极张力。人们的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甚至于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所以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
研究课堂有三个基本途径: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文本案例研究。现场观察容易体验课堂教学的实际氛围,但课堂上的许多事件稍纵即逝,观察者的注意力又难以长时间集中,也缺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录像带分析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反复观看,观察时间不受*,有利于后期多次分析、编码,综合定量和定性的观察数据,但不易把握课堂的全局氛围和焦点,难以解释录像带上一些事件的深层因素,反而容易在编码过程中把完整的课堂变得“支离破碎”;文本的案例分析有较高的研究成分,主题突出、容易激发讨论问题与反思,但文本案例把大量的课堂信息选择性地“简化”、真实性往往受到怀疑,而且难以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再加工”。这三条途径各有利弊,当前兴起的视频案例研究,正力图综合三条途径之所长,借助技术手段发挥以往的优势。
与文本案例相比,视频案例有哪些优势
视频案例作为校本研修的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
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视频案例与文本案例相比所提供的是“不加修饰”的课堂情境,可以捕获大量的课堂细节,可以真实再现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因此也有助于观察者形成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也更容易被记忆系统所编码和保存,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提供真实的任务。视频案例所固有的这些特征使它成为一种比文本案例更为有效的教师学习工具,其空间的、动态的特点也使得教学情境更为丰富和真实。
呈现内隐知识和提供多元表征。所谓内隐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它之所以“不可言传”,在一定程度上是指不能脱离它所镶嵌的情境,因此,一种可能的途径就是把这类知识连同它所镶嵌的背景一起呈现出来;多元表征是“从不同的概念与案例的角度去表征知识,这样,当以后运用这些知识时,就有能力根据问题解决情境的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剪裁’”,它可以使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概念框架去反复观察同一个案例”,从而为知识的表征提供了多重的分类图式。
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向专家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专家的知识是高度情境化和个人化的,一旦离开具体的问题或事件,这种知识就难以呈现。在视频案例的教学活动中,专家由两种途径“即时介入”:其一是作为案例的主体对教学进行“示范”,早期干预;其二是作为旁观者对案例进行“点评”,无论哪种方式,对教师而言无疑是向专家学习的一个机会。
统整教师进修课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教学、学习、研究相互融合。教师进修课程既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也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和处理各种教学事件的策略。视频案例可以把这几个板块的知识统合在一个案例中表现出来,这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所有这些知识共同发挥影响是一致的。另外,视频案例在相关资源库的建设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只要硬件条件允许,它就可以利用超媒体技术为教师的教学研修提供强有力的资源链接。
与文本形式的案例相比,视频案例的这四个特点具有鲜明优势,但以目前制作出的视频案例来看,许多案例基本上是“常规课录像+访谈”的模式。透过这样的模式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制作者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提供了基本的课堂录像就是“再现了真实情景”、“呈现了内隐知识”、“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如果再附上一些观察数据和资料,那就是“整合了相关资源”。这种表面化的简单理解使我们不断地重新反思一个基本的问题:怎样的视频案例才能真正发挥校本研修平台的作用?
如何发挥视频案例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
作为校本研修平台的视频案例,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能够发挥其推动教师进行研修的功能,即为教师提供真实的课堂情境、认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激发教师深入地进行理性思考、扩展教师的视野和激励其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这点说来简单,但要在一个视频案例中实现并不容易,针对当前视频案例制作中的一些偏差和简单化的倾向,我们有如下的认识:
首先要成为一个案例。一个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教学“案例”,这是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作为一个案例,首先要具备以下要素:①主题和背景。主题是一个案例不可缺少的,它反映了案例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而且关系到案例的核心理念;背景则涉及了案例的起因、出发的问题、困扰事件及价值所在等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案例首先是具有鲜明的主题,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该案例表达的核心是什么。②情境描述。指案例的叙述应该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应该仅仅是课堂实录;无论案例问题多么复杂、深刻,它必须以一种读者容易接受、甚至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③教学注释。即围绕案例中的教学事件提供各种问题,有的可能是解释性的,便于读者理解;有的可能答案本身蕴含其中,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有的可能答案本身就是开放的,尚待探索。④诠释和研究。即对教学案例的研究结果做某个或多个角度的理论解读,引发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提供反思的“第二声音”。在视频案例的课例研究里,首先要指出该课例与以往教学有何不同——也就是提供“第二声音”(Ler鄄man,1997),没有来自个体外部的可替换观念或想法,即第二个批判性声音,反思并不能自动地导致改变发生,只有与个体发生认知冲突、激发其情感反应时,反思才会发生。其次要指出为何不同——因为反思是分层次的,只有把“第二声音”背后的原因揭示出来,才会激起个体更深层次的反思。第三,可以留一些商量的“余地”,把难以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这样做反而可以使案例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用技术支持“动态”和“开放”。避免组成视频案例的每个片断仅仅以时间线顺序联结,这样使用者的切入点只能是依次点击,不便直接进入录像带中的某个特殊点,也难以整合其他的相关信息。当前更多采用的是超媒体视频案例形式,即一种非线性系统——它采用非线性、非顺序性的方法获取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需要,在各个内容节点之间跳跃,可以分层次地触发所需要的数据库。视频案例还应该随时准备吸收与案例相关的素材,并把它们纳入案例结构中。
提供分类明确的自主学习资源包。视频案例的相关资源分类要尽量避免交叉,分类之间不交叉可以使读者准确地直接进入相关类别。结构化的资源包要便于使用者自学,设置的栏目用词尽量明确,不使用有歧义的词语;尽量使用读者一目了然的词汇,方便检索和调用资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11:30
学习么,主要是知识点和系统性。
知识点不懂,网上只能通过现在的方法问,一般不详细(当然也可查网上的资料,吃力!)。系统性上说,网上有试卷。
但这只能是你学习路上的一种方法补充,主要平时要多做、多问、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