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42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29 20:45
1、白马非马是指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2、《白马论》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
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
公孙龙心生一计,企图歪曲白马是马的事实,希望说服士兵。
公孙龙说:「白马并不是马。因为白马有两个特徵,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马的外形,但马只有一个特徵,就是具有马的外形。具有两个特徵的白马怎会是只具有一个特徵的马呢?所以白马根本就不是马。」
愚鲁的士兵因无法应对,唯有放行。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惚弄士兵的话,应该这样说,白马不等于马,白马是马。马包含白马。不要闹出白马不是马、苹果不是水果及你爸爸不是男人的笑话。
更加通俗的是:
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子有许多有趣的诡论,其中最为有名的要算是白马非马论了。相传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天公孙龙子骑著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於是公孙龙子就开始他的论证 – 白马非马,最后它说服了守城官,於是就骑著他的 (不是马的) 白马进城去了。
他的论证大概是这样的:
马 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於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 (白马非马)。
这个论证利用歧义来混淆事实。所谓歧义是说,一个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在一个讨论中,若某个字的两个不同意义同时被使用,则可能会造成这种(歧义)类型的谬误。
是这个字可以被用来表达属於的关系,例如,白兔是兔。
是这个字也可以被用来表达等於的关系,例如,孔子是至圣先师。
守门官的意思是: 马不可进城,白马是马,所以白马不可以进城。
在这里,是被用来表达属於的关系。
当公孙龙子论证白马不是马时是被用在等於的关系。
所以,简单的说,他们其实是鸡同鸭讲。 不是谈论相同的一件事。
公孙龙子的论证是有效的,而他的结论,白马不等於马 (白马非马) 也是对的。但并不能用来反驳守门官的规则: 凡是属於马的都不能进城。
懂视网 时间:2023-01-08 01:28
1、白马非马是众多哲学家特别是先秦哲学家争论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之一.语出公孙龙.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
2、公孙龙的著作《公孙龙子》,有一篇《白马论》。其主要命题是“白马非马”。公孙龙通过三点论证,力求证明这个命题。
3、第一点是:“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若用西方逻辑学术语,我们可以说,这一点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的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4、第二点是:“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若用西方逻辑学术语,我们可以说,这一点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相应的颜色区别。由于“马”与“白马”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5、第三点是:“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这一点似乎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这样的“马”的共性与“白马”的共性不同。也就是说,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6、除了马作为马,又还有白作为白,即白的共相。《白马论》中说:“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定所白,就是具体的白色,见于各种实际的白色物体。见于各种实际白色物体的白色,是这些物体所定的。但是“白”的共相,则不是任何实际的白色物体所定,它是未定的白的共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8:53
白马非马论是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不能因为特性而忽略共性,白马即是特殊性,马是普遍性,说白马不是马,显然是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扩展资料
辩证法
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矛盾特殊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辩证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8:54
白马非马是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白马论》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
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
公孙龙心生一计,企图歪曲白马是马的事实,希望说服士兵。
公孙龙说:「白马并不是马。因为白马有两个特徵,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马的外形,但马只有一个特徵,就是具有马的外形。具有两个特徵的白马怎会是只具有一个特徵的马呢?所以白马根本就不是马。」
愚鲁的士兵因无法应对,唯有放行。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惚弄士兵的话,应该这样说,白马不等于马,白马是马。马包含白马。不要闹出"白马不是马"、"苹果不是水果"及"你爸爸不是男人"的笑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8:54
白马非马,中国古代有名的博弈诡论,意思是白马不是马,马是一种动物,白是一种颜色,白马,是知觉和视觉的混合显示,当然不能只算知觉里的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8:55
这个是著名的诡辩论,意思是白色的马不能叫马,否则它为什么加白马呢,直接叫马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2 08:55
就是扯犊子的意思,搞笑呢,白马不是马?按这种说法,黑马不是马,黑白相间的也不是马,什么颜色的马都不是马了。和白人不是人有什么区别,说出花了我也知道白马就是马,根本没必要和别人争论这个。说白马不是马的已经输了,不明白为何还要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