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5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11:56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因为这天是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在闽南地区,七夕的主角是董永和七仙女(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因七仙女下凡私定终身的行为违反天规召回天庭,但是天帝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允许每隔七天见一面,因喜鹊误传,所以就变成了“七夕相会”。
到后来,“七仙女”又演变为不单指一位仙女,包括七仙女和她的六位姐姐称作七个师娘,又称“七娘妈”,这七位娘妈分别掌管着送子、催生、养生、乳母、痘诊、眼光、引业等事项。
每年的七夕就是“七娘妈”的生日,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年的头一个“七夕”要做“新契”意为新拜“七娘妈”为义母,并于当天解去新生儿于端午节系手腕上的续命缕,到十六岁那年,当年的“七夕”要“洗契”这代表孩子长大*,要与“七娘妈”脱离关系进行洗礼。
泉州地区敬奉“七娘妈”的习俗都与“七”有关,主要有七娘轿、七娘亭、果蔬、酒樽,筷子等,一般都以7为数,还有女性专用的生花、熟花 、花粉、胭脂、红髻绳、剪刀等。
到了夜晚,泉州女子还会比赛月下穿针,在天井上搭一个彩萝,准备瓜果7盘,点7支香,用七根银针和七根银线在月光下比赛穿着引线,谁穿的越多越快,谁的手就越巧。
或许各个地区的“七夕”习俗略有差异,但都能从中看出女子对美和巧的追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13:31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我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在古代,人们对“七夕”的重视程度更胜于今天。无论皇宫还是民间,乞巧活动都非常隆重,不同地区也各有趣味。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下面是七夕常见的一些传统习俗。
喜蛛应巧——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穿针比巧——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
种生——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碗中,待其长出芽寸许,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又名“五生盆”或“生花盆”。
供奉“磨喝乐”——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多为半臂衣裙,手持荷叶状。初为泥偶制,后有象牙或金玉宝石制。
拜织女——少女、*们相约举行,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到主办者家中摆好瓜果香炉,对月祈祷。
拜魁星——俗传魁星主掌考运,生于七月七日,故读书人会在此日郑重祭拜魁星,愿“一举夺魁”。
晒书/晒衣——司马懿曾于七月七日在家中晒书。“竹林七贤”的阮咸也在七夕与邻居一同晒衣,可见风气之盛。
贺牛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花瓜——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材是油面糖蜜。将瓜果雕成各种图案,即“花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