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1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8:26
截止2019年5月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国籍人士只有两位:莫言和屠呦呦。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9:44
1.高 锟:193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金山,获奖时国籍英国、美国双重,2009年物理学奖
2.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获奖时国籍美国,2008年化学奖
3.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赣州,祖籍江苏泰州,获奖时国籍法国,2000年文学奖
4.崔 琦:1939年生于河南宝丰,祖籍河南宝丰,获奖时国籍美国,1998年物理学奖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太仓,获奖时国籍美国,1997年物理学奖
6.*:1936年生于,祖籍新竹,获奖时国籍美国;1986年化学奖
7.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获奖时国籍美国,1976年物理学奖
8.李政道:1926年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获奖时公民权中华*,1957年物理学奖
9、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祖籍安徽合肥,获奖时公民权中华*,1957年物理学奖。
10、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屠呦呦;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21:1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我 国一共有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人,他们是屠呦呦、杨振宁、莫言。
1、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3、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很高兴为您解答!如果您觉得我的答案为您解决了问题,而且回答的还不错的话,可以给个赞吗?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23:10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杨振宁、屠呦呦、莫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一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给对化学、物理、文学、和平和生理及医学这五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人士或组织的奖项。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当选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01:18
中国藉人获得过任何诺贝尔奖的是莫言和今年的屠呦呦。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7位外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和崔琦、高行健。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0年,高行健获得文学奖.其他的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