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16
音乐的背后
凡听过《动物狂欢节》的人,无不为音乐中所塑造的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物肖像画而拍案叫绝:发威的雄狮、笨拙的大象、灵巧的袋鼠、迟钝的乌龟、旷野中毛驴的长鸣和空谷幽林中杜鹃的低吟,都传神地刻画出了动物的独特个性和习性。长期以来,它一直都是一部生动的交响乐入门教材。但是也许很少有人在聆听这首乐曲时会把它与一幅幅讽刺辛辣的漫画联系起来吧!
圣·桑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当时音乐界的一批守旧平庸之辈把持着乐坛,称王称霸。在他们的影响下,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追求奢华浮夸的风气随处可见,而真正富于新意的作品和有才华的年轻人则受到种种压制和排挤。作为一个立足于振兴法国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圣·桑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表明了与顽固保守势力的对立,更想有机会用音乐来揭露那些大人物们的真实面目。
这样,《动物狂欢节》就成了实施他计划的最理想的工具。按照他的构想,他笔下的每种动物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比如乐曲一开始奏出的那耀武扬威的狮子形象,其实是讽刺社会上那些有权有势的养尊处优的平庸之辈,他们惯于发号施令、颐指气使,显得不可一世。接下来的一段描写了公鸡与母鸡的争啼,鞭挞了那些爱出风头、自命不凡的“君子”和喋喋不休、搬弄是非的小人。此外,用驴子的飞奔模仿一味追求快速弹奏的“钢琴大师”的演技,用大象的步伐描绘那些技艺拙劣的“舞蹈明星”的姿态,用乌龟隐喻不学无术却拼命想往上爬的“投机家”,用“化石”抨击头脑僵化、感情冷漠的“学霸”,等等。
作曲家手中的那支笔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那个时代音乐界的众生相通过音符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正由于这部作品的含义独特,因此圣·桑对它的处理也就格外谨慎。他不愿由此而遭受那些没完没了的人身攻击,从而干扰他的作曲,所以这部作品除在1886年的狂欢节音乐会上由他亲自指挥首演之外,不再允许别人在他生前出版和演奏这部作品。唯一的例外是这部组曲中的第13段“天鹅”,它不在作者自己颁发的这项禁令之内,因为在天鹅身上寄托着人类一切理想美好的东西,它那纯洁善良的品质值得人们永久歌颂。多少年来,音乐家们通过各种演奏形式来表现这段诗意盎然、内涵丰富的篇章。它甚至还被舞蹈家改编成独舞《天鹅之死》展现在舞台上。而整部交响组曲得以重见天日是在作曲家逝世后的第二年,因为这时,他再也不会担心、惧怕任何谩骂和攻击了。(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