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4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0:29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遇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辨出自战国时期鬼谷子的箴言。
鬼谷子认为,人在逆境中的表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修养。他告诉人们三句箴言:“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如能在逆境中做到这三点,那就可以堪当大任,成就一番事业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发怒、不埋怨是一种修为;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不惊慌失措是一种气度;受到他人无理的指责或诽谤时,不争辩或反驳对方是一种胸怀。
扩展资料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遇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辨的寓意:
人在遭遇不顺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抱怨或是发怒,而是冷静下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想对策解决。人生一世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喧嚣而浮躁,不因他人的言语而怯懦,只有学会顺其自然地接受生活,才能在生活的逆流里由逆转胜。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当人生遭遇变故的时候,要学会从容应对,处变不惊,慢慢*出一颗强大的内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0:29
出自清代理学名臣汤斌
康熙问于成龙(此于成龙刚接彼于成龙任直隶巡抚)于汤斌时,汤斌评价于成龙“清而不刻”,康熙非常欣赏这四个字。康熙五十三年陈瑸调任福建巡抚进京陛辞时,康熙即对其说,“清官诚善,惟以清而不刻为尚。”汤斌这样评价于成龙,当然也反映他的一种认识,实际上汤斌自己也是在尽量做到“清而不刻”的。
汤斌有言“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可以任大事矣!”清极则刻,与事无补,正所谓大隐隐于朝,刻则无法隐于朝亦难有大作为;当然清而不刻与同流合污又完全是两回事,清而不刻是要同流而不合污。清官心中的坚守往往容易造成清官的既清且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