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4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17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颛顼(zhuān xū)乘龙至四海”、“帝喾(ku)春夏乘龙”。 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u),无角的叫螭(chī)。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17
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奇的物种,其形象有多种,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和古代王室的标志。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而西方神话中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18
龙的甲骨文是用辛刺一条虫子的后脑勺或脖颈,这个虫子虽然没画腿,但那个脑袋,和一种动物很像,蜈蚣,但龙应该并不是蜈蚣的意思。
有辛的字,原先都跟惩罚伤害有关,即使表示辣的意义,本身也是一种痛觉。
结合语音,这个字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动或痛这两个字。如果你用刺扎过蜈蚣这类虫子的脑袋或脖颈,一定会对它们挣扎的情形印象很深。
现在龙的上古音很多人拟定都是l声母,这是错的!因为有太多证据表明它是dt声母的了!
先看古代文献:
《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
关于龙字的本意正确与否先不讨论,这里明确说,龙是“童省声”。
郭璞注的方言:
袴,齐鲁之间谓之𧞼(传曰徵𧞼与襦。音骞),或谓之襱(今俗呼袴踦为襱,音鮦鱼)。关西谓之袴。
无𧙥之袴谓之襣(袴无踦者,即今犊鼻褌也,𧙥亦襱,字异耳)。
这两词条里,郭璞的注显示,“龙”和“同”音相同。第二条也显示了,今天说的笼件套袖的笼的词源可能就是从筒套而来。
再看我们日常用词中龙声旁的字和tong,dong声旁伴随的情形。
统gong这个词,在很多地方发音是long共,一般写作拢共,与统gong等价。
笼和桶(筒)意义相近,有时可混用,后世笼的意义应该是从桶而来。而筒的意义来源是洞。
一些龙声旁的字有隆起拱起之意,如拢垄,都是从笼(long3)而来,而笼是从洞壁拱隆而来。
遗憾的是,我没找到龙直接与动痛相关的资料,我手头没有甲骨原文资料。也可能是这个字很早就假借为别的意义了,或者被附会成神奇的东西。
但龙和动痛同音,这点基本可以确定。尔雅里有恫,痛也。另外还有一个恸字意义相近。
此外,动痛,我在网上没查到可靠甲骨文字形。
另外,飞腾的腾有可能与动有关。
或许龙和动痛关系的我猜测是错误的,但高清龙的上古音类同洞动痛,对于寻找龙的本意应该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2:19
华贵、地位高,寓意神圣,古代意为皇帝、真龙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