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0:31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渭南之战爆发,事关曹氏集团和关中诸部争夺关中之战,最终曹操击败马超韩遂等人,获得了对关中的统治权,也为曹氏集团的西线稳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可以说此战,关中以马超韩遂等人为首的诸部,联军号称10万余众,但说到底都是因为利益而暂时联合在一起的,内部也是存在利益争夺的,所以说,这样的部队难以打恶仗,而曹操则是率领着百战精锐,意图一战一劳永逸解决关中问题。整个渭南之战,马超韩遂等人完全处与战略被动局面,被曹操牵着鼻子走,而且一个太守的个人功绩,也成为曹操击败关中诸部的关键因素。
首先简单说说渭南之战前的情况,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兵败赤壁后,在南线战局屡屡受挫,孙权刘备逐渐壮大,曹仁在重压之下,和周瑜在江陵死磕一年后选择撤军,曹氏集团丢了重镇江陵,失去了控制长江中游的支点。
南线的败局加上连年征战,曹氏内部百姓负担过重,所以说曹操在只能选择休养民力,择机再战, 在经过修正后,曹操只能把目标放在西线,也就是关中、凉州、汉中一带,并南下的孙权刘备已经站稳脚跟,曹操已经失去一战灭掉他们的实力了,只能转身攻打实力相对弱小的其他势力。《三国志.武帝纪》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建安十六年,曹操打着要攻打汉中的旗号,开始向关中调集兵力,马超韩遂等人直接反了,之后有讨伐的借口,毕竟你不能平白无故就打人家了,当时马超韩遂等人是表面臣服于曹操的啊。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什么打张鲁,怎么可能?关中不稳,谈何进取汉中,本来关中与汉中就交通不畅,这要是大军进入汉中,关中诸部随便把入汉中的那四条通道一封,深入汉中的曹军就被包饺子了,曹操能那么傻?
说白了,曹操就是打着攻打汉中的幌子,公开向关中调兵,*着马超等人造反,自己也就有征讨他们的理由了。可以说一开始,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十部就中了曹操的圈套,因为他们选择了大军屯于潼关,并未在其他方向设防的战法。曹操也是够精明的,先是浩浩荡荡率领大军直扑潼关,但是并未强攻潼关,就是为了把关中诸部吸引到潼关而已。《三国志.徐晃传》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馀人攻晃,晃击走之,太祖军得渡。曹操大军牵制马超诸军于潼关,他同时派遣徐晃,率领偏师由河东之地,渡过黄河,建立渡河据点,为曹军后续打开渡河通路。
这样的话,可以说曹军就有能力从背后袭击潼关的守军了,正是因为马超诸军被曹操吸引在了潼关,所以说忽略了对黄河中重要渡口蒲阪津的布防,给了曹操机会。马超诸军不得已率部回防,这就使得潼关险隘失去了作用,马超他们本来是想在潼关就击败曹操的,可是结果事与愿违,潼关之地并未发生大规模决战,反而成为了曹操掩护真实意图的烟雾弹。当然也不是说马超等人就没有任何表现的,在潼关,曹操也是差点被马超活捉。《三国志.武帝纪》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简单来说就是,曹操取得了战略欺骗的目的,令曹军主力实现了由河东之地西渡黄河的目的,但是曹操自己则是处于后期渡河的那一批,结果周围兵力不多,在还未渡河之时,被马超率部突袭,当时是许褚力战,加上丁斐放了牛马才帮助曹操躲过危机的。
这里就要说了,潼关守军虽然势大,关中十部联军号称10余万,但是不可不说的是,他们更多的是乌合之众啊,本来马超率军追击,就是奔着去突袭曹操去的,部队相比是精锐部队,但是结果呢?丁斐放了牛马牲畜,马超所率将士就去挣着抢牲口去了,没有多少人继续作战了,让曹操躲过一劫。
可见马超对于军队的掌控力严重不足啊,是牛马这些牲口重要还是曹操的人头重要,相比这不是一个选择题吧,而这也恰恰是马超败亡的一个原因,人家跟随马超韩遂这些人,是为了利益,眼前现成的利益自然是要抢的了,可是这样的军队如何与曹军正面相抗呢?
曹军西渡黄河后,又南渡渭水,与关中诸军对峙,当时马超曾谈及主动渡过渭水和曹军作战的计划。《山阳公载记》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马超是想拖垮曹军的后勤,而韩遂是想半渡而击,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两种想法都不现实,显然韩遂的打法没成功,人家曹操安全渡河了,而马超所说的那个主动拒敌,耗尽曹军粮草的打法,更是扯淡,因为就后勤问题,首先扛不住的必然是关中联军,他们才是需要急战的。
因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关中之地不足以支撑一支10万规模的大军持续作战,这也是马超韩遂等人战败的原因,打消耗,他们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
《三国志.钟繇传》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三国志.张鲁传》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且不说李傕郭汜等人把关中弄得民生凋敝,钟繇当初也迁走了大量关中百姓,去建设洛阳,同时马超韩遂叛乱之时,又有大量关中百姓逃难至汉中,可以说关中人马钱粮都是不足的。
在这种情况下,战局僵持对关中联军是不利的,事实上,渭南之战后半段,不就是关中诸将积极主动求和吗?就是打不下去了,想要从曹操那里捞取好处,只是曹操不允许而已,毕竟他是想一劳永逸,解决关中问题的。相比之下,曹操则没有什么顾虑,因为支持他大军西进作战的粮草大营,就在曹军不远处,也就是河东,大概地理区域就是今天的山西南部,黄河以东。《三国志.杜畿传》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杜畿上任河东太守后,开始恢复民力,给予百姓休养,这使得河东之地虽然临近关中之地,但是物阜民丰,也算是乱世中生机盎然之地。
而在曹操西征,与关中联军对峙于渭水之南时,其后方军需主要依靠的就是河东之地的存粮。《三国志.杜畿传》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馀畜二十馀万斛。后勤保障充足,这才使得曹操在前线有更多的选择,不必急于求战,可以说关中联军骑兵部队的规模是强于曹军的,如果曹操急于求战,势必会给马超等人机会,曹军一旦发生溃败,那就不是简答的溃败,关中联军会直接扑上来,那就是*了。
正是因为有杜畿治理的河东,有一个可以提供充足粮草军需的基地,曹操才可以从容布局,和关中联军交战。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就是马超韩遂等人坚持不住了,主动求和,曹操不准,加上曹操听从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与韩遂,最终的结果就是,内部严重不合的关中联军被曹军一举击溃。经过此战,曹操对关中拥有了彻底的掌控权,马超韩遂等残余势力,也被夏侯渊所击败,有了稳定的关中,曹操才有能力拿下,夺取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