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57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4 21:27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我国《*》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
新中国建立以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视。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两个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普通话”的定义,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不愿说普通话的原因相当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从众心理”、“趋同心理”的支配。因为周围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有些人害怕说普通话不能被别人理解,会招来讽刺、打击,所以不愿意做“出头椽子”,采取随大流的态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能说流利的普通话,下课及其他交际场合却都说方言,生怕说普通话被人认为出风头,难以合群;有些干部担心说普通话会被人看成打官腔,让人失去亲切感,使自己脱离群众。在这种从众、趋同心理的支配下,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进行社会交际时,如果对方说方言,另一方就也用方言与之攀谈,觉得这样似乎更容易接近些,更亲切些。因此,许多人进行社会交际时不愿意说普通话。
二、受“方言优越感”的影响。有些大都市的人,由于自己所处的城市经济建设、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因此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他们在与外地人交际时不说普通话,用说方言来表现这种优越感。
三、有些人头脑中根本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他们不知道推广普通话是由国家*所规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懂得在推普问题上也要履行公民义务,也要遵守国家法规,他们错误地认为说不说普通话是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因此,他们在应该说普通话的场合根本意识不到使用普通话,而是随心所欲地让方言大行其道。
四、还有一些人因为平时不经常说普通话,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他们总觉得说普通话很别扭、不习惯,影响表情达意,于是就不大愿意说普通话,有时开头说的是普通话,说了几句觉得不方便又改说方言。也有一些人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害怕出丑,害怕被人笑话,干脆就不说普通话。
山村大嫂争学普通话
石家庄日报讯 “ben———pen,ma———fa”。8月9日,从赞皇县上段村口的小学教室里传出一阵阵学汉语拼音声。走进教室一看,学拼音的不是小学生,而是一群农妇们。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上段村举办的普通话短训班。
深山里的嫂子们因何学说普通话?这是因为上段村地处赞皇县西部深山区,多年来是全县最穷的村,心灰意冷的村民曾两次联名请求移民搬迁。去年3月,县委*王俊英到这里蹲点调研,发动村民利用村里四相公寨、棋盘峰、魏长城等丰富资源搞起了旅游开发。现在,路通了、电话通了、电视有信号了,棋盘山风景区开发出来了,全村家家户户全部吃上了旅游饭:开了30多个家庭宾馆,建起了20多家饭店,卖纪念品,当导游。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增了600多元,还娶了5个好媳妇。今年非典过后,游客天天爆满,一些外市、外省的人也慕名而来。但在与游客的接触中,农嫂们觉得讲土话与游客们很难沟通,有时还弄出笑话。山民们认识到,旅游要大发展,必须学习普通话。在县旅游局的帮助下,他们请来了赞皇中学的语文教师教普通话和接待礼仪。该村支书沈金廷说:“像这样的素质培训今后俺们要多搞,只有这样,俺们才能办好旅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4 22:45
阳光明媚的九月,我们又迎来了全国第十二届普通话推广周。本届推普周的活动主题是: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汉民族的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就大力推广普通话,将推广普通话纳入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当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普通话。说普通话四海同音,写规范字九州一体。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大意义。广泛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已成为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责任。
在推广普通话周里,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人人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各班黑板报上设立推普角,宣传普通话的推广意义。
(3)在校园内开展“百灵鸟”纠错行动,对黑板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
(4)各班利用班队课时间举行“说普通话从我做起”主题队会活动。
(5)学校红领巾广播本周将进行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专题广播,各班认真组织收听。
(6)一到二年级学生举行以“推普”为主题的朗诵会。
(7)各班同学在上学、放学路上及出门游玩时留心寻找不规范用字,个人统计有关数字,评选校级“规范用字小卫士”。
希望全体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动身边的亲人做起,使普通话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让我们利用普通话,和谐融洽地融入苏州这个美丽的大家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0:20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我国《*》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
新中国建立以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视。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两个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普通话”的定义,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不愿说普通话的原因相当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从众心理”、“趋同心理”的支配。因为周围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有些人害怕说普通话不能被别人理解,会招来讽刺、打击,所以不愿意做“出头椽子”,采取随大流的态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能说流利的普通话,下课及其他交际场合却都说方言,生怕说普通话被人认为出风头,难以合群;有些干部担心说普通话会被人看成打官腔,让人失去亲切感,使自己脱离群众。在这种从众、趋同心理的支配下,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进行社会交际时,如果对方说方言,另一方就也用方言与之攀谈,觉得这样似乎更容易接近些,更亲切些。因此,许多人进行社会交际时不愿意说普通话。
二、受“方言优越感”的影响。有些大都市的人,由于自己所处的城市经济建设、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因此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他们在与外地人交际时不说普通话,用说方言来表现这种优越感。
三、有些人头脑中根本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他们不知道推广普通话是由国家*所规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懂得在推普问题上也要履行公民义务,也要遵守国家法规,他们错误地认为说不说普通话是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因此,他们在应该说普通话的场合根本意识不到使用普通话,而是随心所欲地让方言大行其道。
四、还有一些人因为平时不经常说普通话,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他们总觉得说普通话很别扭、不习惯,影响表情达意,于是就不大愿意说普通话,有时开头说的是普通话,说了几句觉得不方便又改说方言。也有一些人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害怕出丑,害怕被人笑话,干脆就不说普通话。
山村大嫂争学普通话
石家庄日报讯 “ben———pen,ma———fa”。8月9日,从赞皇县上段村口的小学教室里传出一阵阵学汉语拼音声。走进教室一看,学拼音的不是小学生,而是一群农妇们。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上段村举办的普通话短训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2:11
呵呵、哈哈Look~
阳光明媚的九月,我们又迎来了全国第十二届普通话推广周。本届推普周的活动主题是: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汉民族的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就大力推广普通话,将推广普通话纳入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当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普通话。说普通话四海同音,写规范字九州一体。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大意义。广泛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已成为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责任。
在推广普通话周里,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人人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各班黑板报上设立推普角,宣传普通话的推广意义。
(3)在校园内开展“百灵鸟”纠错行动,对黑板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
(4)各班利用班队课时间举行“说普通话从我做起”主题队会活动。
(5)学校红领巾广播本周将进行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专题广播,各班认真组织收听。
(6)一到二年级学生举行以“推普”为主题的朗诵会。
(7)各班同学在上学、放学路上及出门游玩时留心寻找不规范用字,个人统计有关数字,评选校级“规范用字小卫士”。
希望全体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动身边的亲人做起,使普通话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让我们利用普通话,和谐融洽地融入苏州这个美丽的大家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4:19
有朋友去四川支教,我说我也想去,她却告诉我只有周末才能接待我,因为平时白天都要忙着上课做饭。我甚至都可以想像那样的生活,只剩下简单。可能你生活里没有什么你就会向往什么吧……!
微博上也有朋友转发公益微博@我,我看到他评论说,图片里墙上的“中国娃爱说普通话”打动了他,的确很打动人,一群孩子站在那里,眼神干净,显得安静却很无助,你们是中国娃,他们也是,他们也爱说普通话,可是也许因为交通和信息的闭塞,他们并不能学到真正标准的普通话,可是那一颗颗求知的心敲打着我们的心,面对这群孩子,我觉得没有人能够无动于衷。但是也一定有人被打动到,但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所以也就只是看看而已。很多时候我们都更愿意当一个旁观者。
在朋友评论的引导下,我先看了这条微博的图,才注意看微博内容,只要你转发这条微博,为爱上色这个公益就会捐一元钱给希望小学建美术教室。翻看为爱上色中国之前的微博,了解到它是一个致力于中国孩子色彩教育的公益项目,涂刷百所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外墙,捐建快乐美术教室,想通过色彩来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人在做公益,他们都说孩子的学习坏境、学习条件都可以改变,难以改变的是观念的落差。而且至今找不到怎样让偏远地区孩子和城市孩子,在观念的落差上不那么大。
关注为爱上色好像也是个启发,对于美对于色彩的感受很多都是天生的,用色彩激发孩子的美的追求,可能更好平衡孩子们的观念,就是那样一句话:在色彩面前人人平等,不是吗?!
为爱上色一直到8月15号,在北上广深的地铁站,有【我的一小拍,世界一大爱】的公益地铁影像展,只要拍下地铁影像或者在网上复制影像展照片发微博,也能让为爱上色的捐款多一元。他们为参与者准备的爱心礼物也很动人,为爱上色的吉祥物彩虹娃娃邦邦,还有我很中意的纪念T恤,上面的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图案都是他们去到的一些小学,美术课上孩子们亲手画的图案。
其实我已经有很久没做过地铁了,不爱坐是因为地铁太拥挤,让人的心情莫名烦躁!但是今天准备去超市的时候坐一次地铁,也好看看地铁里那些充满爱的灯箱。不知道会不会因为有了这些感人的为爱上色影像,让地铁不那么讨厌,心也不会因为一坐地铁就焦躁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6:44
你才四年级哦~我终于知道了,嘿嘿~这个资料嘛我有空帮你找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9:25
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