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4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7:28
疫情期间,哪些书会为我们疏解心情给予力量并打发时间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份书单。
1、《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家人相继死去,最后只剩自己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在1998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
2、《花冠病毒》
《花冠病毒》被称为“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它的原型正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3年,作者毕淑敏受中国作家协会派遣,参加特别采访组,赶赴“非典”第一线,昼夜走访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生*。2012年,她出版了这*篇小说。本书兼具心理学和科幻的成分,小说家言难免有艺术加工,但故事发生地在中国,读来相当亲切,许多细节也颇具本土特色地真实。文笔优美,如散文诗般的文字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体现了颇多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入思考。
3、《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阿里萨和费尔米娜在年轻时曾是极其相爱的恋人,但费尔米娜后来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也浪迹花丛。两人在白发苍苍时重新相爱,在升起霍乱黄旗的船上开始了一场一生一世的旅行。本书中,霍乱是若隐若现的线索,而爱情是窥看生命的视角,马尔克斯在爱情的种种可能性里穷尽生命的种种姿态,在缓缓延展开的时间里,爱与死都显得不再陌生。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巨著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7:28
我认为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正午之魔》
[美/英] 安德鲁.所罗门
内容简介
写作本书使我成了一名“专业抑郁者”……我感到,抑郁研究领域里,缺少的是综合。很多学科都分别探讨过抑郁的成因,太多有趣的事发生在太多有趣的人身上,太多有趣的事在被讲述——而这个“国度”里仍是一片混乱。
本书的第一个目标是共情,真正地理解抑郁的人;第二个目标,也是对我来说更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秩序,尽可能基于经验主义得出秩序,而不是随意用些逸事拼凑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我以自己的抑郁开始本书,然后写别人相似的抑郁,再然后是别人不同的抑郁,最后是处于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我让男男*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所面对的战争是本书关注的首要主题……就抑郁进行写作,很是痛苦、悲伤、孤独,令人压力倍增。
但每当想到我做的事可能对其他人有所助益,我就会精神为之一振;我也不断获得新知,这也帮到了我自己。
书中尽管围绕抑郁症展开,但是却有很多的经验对于现阶段的大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抑郁症(Depression)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第二大的疾病。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
会爱的人也就一定会因丧失而绝望,抑郁正是这种绝望的机制。悲痛若超出情境应有程度,则是抑郁。抑郁一开始是寡淡无味,给你的每一天都蒙上沉闷的灰雾,减弱你的日常活动,直到有一天你需要为它们投入大量的努力,而你只剩下疲惫、厌倦、自我沉溺。
TIPS
1.在社交媒体推波助澜下,任何人都可以教别人做人,告诉别人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过。现在人们是真的在追求所谓有意义的精神世界,还是迷失在了这个目标里呢?我们需要放下手机,审视自己。
2.如果你绝大部分时间的感受都很糟,却没什么原因,你就是陷入了抑郁。如果你绝大部分时间的感受都很糟,且找得到原因,你也陷入了抑郁,尽管比起对环境不管不顾、直接与抑郁作战相比,去改变这些原因可能是帮你走出抑郁的更好途径。总结出自己抑郁原因的列表。
3.我们很少有人想要放弃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同样很少有人想要或能够放弃现代式的思维。但我们现在就必须从小事做起,去践行爱,也要教别人去爱。
4.懂得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信赖自己的心灵,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改变原本的生活节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7:28
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大众了解新冠病毒疫情,出版界纷纷行动,一段时间内出版社紧急出版了一系列相关的书籍,书籍对病毒传播、症状、预防、治疗都进行了非常权威的解读。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文学书籍也普遍受到广泛的关注。
有数据显示,《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在疫情期间成为文学类图书中畅销的主力军。
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更成为了这些畅销书中的佼佼者。甚至,当媒体在讲述身处疫情防控中的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感人爱情故事时,这些媒体都纷纷提到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同时引用书中的句子“如果死亡让我感到的唯一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要知道《霍乱时期的爱情》正是写的哥伦比亚发生霍乱的大背景下,而男女主人公也是因为霍乱而相识。所以,在新冠肺炎爆发的这个时间节点,这本书很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共情,在疫情期间引起大家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霍乱时期的爱情》虽然写的是在霍乱爆发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的爱情故事。但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究竟讲的爱情还是霍乱,却有一个清晰的侧重点:爱情。而导致《霍乱时期的爱情》在疫情期间销量暴涨的一个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本书究竟是讲爱情还是霍乱上造成了一个误导。虽然文章通篇有50多次提到了“霍乱”,但终究这是背景的影子,不是文章的重点。当然故事对爱情的更高层次的理解,才是这本书引人致胜地方,这里并不能因为证明一个观点而否定了这本书本身的价值。
这本书描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年轻时因为种种原因、经历种种挫折没能走到一起,直到八十岁了因为年龄也没能走到一起。其实,故事的原型倒不是这样。据介绍,《霍乱时期的爱情》创作是因为马尔克斯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两位出门“蜜月”旅行的老人,在出游途中被船夫用桨打死了,原因是船夫为了抢走他们身上所带的财物。报道称,两位老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夫妻,而是拥有四十年的“地下”秘密情人,他们各自拥有幸福的家庭且子孙满堂。这则新闻给了马尔克斯灵感和小说时间跨度与张力解构。原型人物的背景故事,尤其是时间和年龄的跨越和冲击是我认为这本书能够吸引广大读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样的书不畅销什么书畅销呢?
霍乱是一种病,而爱情的相思却也如霍乱一样成为痴情人的心病。在小说中,霍乱贯穿整个时代,与之相伴的爱也伴随整个时代。
当下,新冠疫情爆发。很多温馨友爱的故事在一幕幕上演。同样是不幸的降临,男女之间的爱为何不能转化为当下所有人共同抗击疫情的大爱呢?当两种时代相互呼应,爱情从两个人到感动全社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心相惜呢?当大家都衣衫单薄置身于茫茫雪原,一堆燃烧的柴火将大家聚集起来。无疑《霍乱时期的爱情》充当了柴火的角色,当大家都在为疫情的四处侵略、攻城拔寨中担惊受怕时,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了温馨,带来了温暖。这样的书在疫情期间畅销也就不足为奇了。
疫情还在继续,图书销售量还在暴涨。有幸的是居家隔离给了我们更多的阅读时间,而《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正好给了我们答案和心灵的慰藉。当你在为疫情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来读读这本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7:29
本书评分高达9.2分,作者非常厉害,是著名的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学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把中国的社会学分为两派,可以直接分为费孝通派和非费孝通派。”
适读人群:对一些中国社会现象、乡土文化,怀有好奇心的同学。
作用:帮助你认识中国乡土社会,和处在其中的人情关系,提高你为人处世的能力。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书中提到了一个词“差序格局”,用来描述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指的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人和人的关系不是一捆扎在一起的柴,而是像把石子投入水中,荡漾开来的一圈圈水波纹。这个格局是以自己为中心,关系越亲,水波纹越近,关系越生疏,水波纹越远。
简单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讲人情、重关系,私德>公德。
小说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天才为了追求艺术和理想,放弃了令人艳羡的职业、地位和家庭,跑到一个无人小岛独自画画的故事。
适读人群:对人生感到迷茫,面临人生抉择徘徊不定的同学。
作用:重新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为你做人生决定带来启示。
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意识到,说不定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别人看重不看重我们的意见、我们在别人身上是否有影响力的;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视,我们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对这种意见丝毫也不理会,我们就讨厌他。我想这就是自尊心中最厉害的创伤。
黛西曾经和很多人一样,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比如,为了讨好爸妈,吃不喜欢的豆芽和李子。为了讨好大学室友,绕路帮她们打饭拿快递;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做我并没有获得快乐,反而越来越委屈,越来越自闭。
余华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他的文字,既有活力又有张力,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他的作品,既耐读,又打动人心。其中,我最想强推的,还是这本《活着》。
适读人群:人生处于低谷,遇到挫折的同学。
作用:给予你继续活下去的力量,学会坦然面对生活的能力。
“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 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 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 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 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 我还活着。”
这段话,是《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后所说的。他经历了什么磨难?本是个富二代,日子过得潇洒。后来却因为好赌败光了家产,并且气死老爸。命运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总能给人设计更多磨难,让你哪哪都不如意。过后的日子里,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一离开人世。故事的最后,陪伴福贵的,只有一只老黄牛。
只要我们还活着。活着,已经是万幸本身。
这本书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内容专业又有趣,比市面上98%的“恋爱学”要靠谱得多。
适读人群:想脱单,想和伴侣处好关系的同学。
作用:让你重新认识爱情、婚姻、*,帮助你构建一套良性的亲密关系。
“相异”并不相吸引:伴侣共同点越多,彼此越喜欢。
单身的同学学着点,学会发现和制造两个人的共同点!
5、《小王子》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因为经历不多,并不能体会书里的寓意,只觉得小王子可以去这么多星球旅行,真有趣~长大后,再次翻看,常看常新。
适读人群:喜欢寓言故事,仍保留童心的同学。
作用:治愈心灵,重新认识身边的人和事。
“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这段小王子所说的话,*了我对爱情的以往认知。曾经天真地以为,人之所以会深爱另一个人,要么因为对方很好,要么对方对自己很好。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思维发生了转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7:30
疫情期间可以看以下这些书打发时间!
1、《藏书票札记》
藏书票被誉为“纸上宝石”书中蝴蝶”,它不仅仅是版画艺术品,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文化史意义。作者自2001年在欧洲开始收藏书票,藏品已达数千枚,本书精选作者近年来发表的藏书票品鉴文章,从藏书票大师芬格斯坦、麦绥莱勒、肯特,到票主狄更斯、萧伯纳、里尔克、理查德& middot ;施特劳斯,乃至罗斯福、、墨索里尼.……畅谈藏书票与名人们的不解之缘,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2、《欢迎来到猴子馆》
这是美国黑色幽默大师冯内古特的科幻短篇小说集,囊括了从战争史诗到未来主义惊悚小说等类型,是一部“后人类”的末世寓言。故事秉承了冯内古特一贯的反讽,用危险的笑话,讲述着现代社会与复杂的都市中,人们最隐秘又悲哀的心声。这本小说在美国影响源远流长,有许多摇滚乐队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了这本小说的元素,以对冯内古特致敬。
3、《三十年细说从头》
这本书集结了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口语鲜活,叙事生动,乱炖方言黑话洋文于一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