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与实现条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4 15:34

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实现条件: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第1部类和第2部类,第1部类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第2部类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只有两大部类的生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比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正常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9 13:06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节,其中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中不断再生产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2、社会劳动根据社会各种需要按比例地进行分配,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条件。马克思说:“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

3、按其使用价值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类;在社会化的生产中,社会生产相应地分为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部类;而在商品生产中,两部类的产品价值又各自包括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必要产品的价值和剩余产品的价值三个部分;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各部类内部和两部类之间要进行价值的补偿和物质的替换,为此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关系,还必须相应地发展为两部类交换服务的流通部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07:00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I(c+v+m)>I(c )+II(c )或I(v+m)>II(c )

II(c+v+m)>I(v+m/x)+II(v+m/x)

前提是“两个多余”

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协调发展)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I(v+△v+m/x)==II(c+△c)

由这个基本公式可以引申出两个基本公式:

(1)I(c+v+m)==I(c+△c)+II(c+△c)

(2)II(c+v+m)== I(v+△v+m/x)+II(v+△v+m/x)    

扩展资料: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如何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总产品的分析,分别从实物构成和价格构成两个角度,提出了社会再生产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前提。

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生产资料包括原料,但不等同于原料,因为它还包括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包括采掘业、机器制造业、水泥、煤炭、化工等用于生产原料的部门;

消费资料包括纺织、药品、食品、造纸等生产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部门。社会再生产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两个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

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要求所有生产部门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卖的出去,把产品全部卖出,收回价值,实现价值补偿;二是要买的进来,通过购买,把已经消耗掉的各种物质资料买回来,实现物质补偿。

即要求社会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整个社会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否则,社会扩大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而这又离不开两大部类之间的顺利交换,而交换则是通过现实的市场交易活动来实现的。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经济总量、关注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以及社会市场的高效运转、流通。

在我国尤其要特别注意行业、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以及行业内部的结构平衡,否则,势必造成个别行业、产品投资过热,从而造成总量供求失衡。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虽然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研究对象,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特点,但其理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的本质,却反映了任何社会形态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也存在着生产与再生产过程,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同样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建设,具有适用性和指导主义,尤其是在市场起决定作用条件下进行经济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07:00

(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有两个:

第一,Ⅰ(v + m)> Ⅱc .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追加的生产资料。

第二,Ⅱ(c + m-m/x)>Ⅰ(v + m/x)。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追加的消费资料。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三个:

第一,第一部类原有可变资本的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与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v + Δv + m/x) = Ⅱ(c + Δc)

第二,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c + v + m)=Ⅰ(c + Δc)+ Ⅱ(c + Δc)

第三,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Ⅱ(c + v + m)=Ⅰ(v +Δv + m/x)+ Ⅱ(v +Δv + m/x)

扩展资料:

原理:

第一,和简单再生产类似,第一部类应该用自己的可变资本V与第二部类进行交换(当然这里的可变资本V表现为原先的可变资本加上积累后的与可变资本结合的剩余价值部分BV)。并且,第一部类中的A现在正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形式。

所以,A必须参与这个交换。再来考察第二部类的生产,就可以得到:新的参与再生产流程的成分是与不变资本C结合的剩余价值积累部分BC。为了使交换无障碍的进行,他们的数量必须相等。所以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条件是:I(V+A+BV)=II(C+BC)。

第二,社会生产资料的一切形式,来源于第一部类生产出的总生产资料。所以第一部类生产的价值总额等于第一、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不变资本及其附加的部分。公式化形式如下:I(C+V+M)=I(C+BC)+II(C+BC)。

第三,一切社会消费品来自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因此与上类似,第二部类生产的价值总额应等于第一、二部类资本家的消费和可变资本V的总额。也就是说,II(C+V+M)=I(A+V+BV)+II(A+V+BV)。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大再生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07:01

(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有两个:

第一,Ⅰ(v + m)> Ⅱc .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追加的生产资料。

第二,Ⅱ(c + m-m/x)>Ⅰ(v + m/x)。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追加的消费资料。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三个:

第一,第一部类原有可变资本的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与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v + Δv + m/x) = Ⅱ(c + Δc)

第二,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c + v + m)=Ⅰ(c + Δc)+ Ⅱ(c + Δc)

第三,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Ⅱ(c + v + m)=Ⅰ(v +Δv + m/x)+ Ⅱ(v +Δv + m/x)

在这三个实现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基本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个条件则是由第一个条件派生而来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共同表明了保持两大部类适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的问题。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

(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价值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销售商品,收入货币;实物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付出货币,购进商品。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平衡在实践当中就是收支平衡。马克思把这个叫做货币回流规律。因此,也可以说货币回流规律是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收支平衡在再生产公式中表现为纵横平衡。通过纵横平衡这一现象可以把再生产公式演绎为再生产平衡表。从而可以把再生产公式不能包容的n 多个分部类的收支平衡反映出来。是对再生产理论的一大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资本再生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大再生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07:01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就是扩大再生产。理解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问题,不仅要理解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含义,而且要知道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1)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含义。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有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在物质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要说明一定时期内已经消耗的资本价值如何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要说明一定时期内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消耗掉的物质资料如何替换。具体地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要说明两方面问题:①社会总产品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实现价值补偿。②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实现后,再如何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也就是资本家如何重新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如何获得消费资料,以实现实物的补偿。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Ⅰ)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Ⅱ)。其次,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①Ⅰ(v+m)>Ⅱc。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②Ⅱ(c+m-mx)>Ⅰ(v+mx)。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在满足两大部类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消费资料后还有剩余时,才能提供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要了解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即社会总产品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来实现的:①第一部类所需的生产资料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得以实现。②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也得以实现。③第一部类所需的消费资料和第二部类所需的生产资料相交换,各自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上得到补偿。通过这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在价值和实物上得到了补偿。在此基础上,把握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①第一部类原有可变资本的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来表示:Ⅰ(v+Δv+mx)=Ⅱ(c+Δc)。②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等于两大部类用来补偿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Δc)+Ⅱ(c+Δc)。③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等于两大部类用来补偿已经消费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Δv+mx)+Ⅱ(v+Δv+mx)。在这三个实现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基本条件,它集中反映了两大部类之间互为市场、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和第三个条件则是由第一个条件派生而来的,其中第二个实现条件反映了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三个条件则反映了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社会对消费资料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共同表明了保持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适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4)意义:

  第一,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存在着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

  第二,第Ⅰ部类生产为第Ⅱ部类产生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规定着第Ⅱ部类的积累规模和积累率。反之,第Ⅱ部类生产为第Ⅰ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又规定着第Ⅰ部类的积累规模。

  第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规模,归根结底要受两大部类提供追加的物质资料数量的制约。

  第四,只有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地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这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件下,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共同规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