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0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8:31
龙之逆鳞,触者杀之。传说中龙的颈部有一块鳞片是倒生的,如果谁碰到,龙就会杀死对方,现在引申为比喻当权者的软肋,谁碰着谁找死,和“伴君如伴虎”意思相近,但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一般来说“逆鳞”即指忌讳或底线,触碰不得,若碰到了,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因此也引申为比喻当权者的软肋,谁碰着谁找死,和“伴君如伴虎”意思相近,但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总之表现不一,所以还是不要随意碰触别人的逆鳞的好。
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所谓“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
扩展资料: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之逆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8:31
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软肋、有不可触犯的地方,一旦触及底线,就会起到强烈的保护意识,杀死对方。
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
解释:龙属于虫类,可以驯养、游戏、骑它。然而他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君主也有倒鳞,游说的人能不触犯君主的倒鳞。
扩展资料:
《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老子韩非列传
百度百科-史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8:31
意思是:龙的身体有一处鳞片是倒过来生长的,如果你触到了这处鳞片,会惹怒龙,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被杀。引申就是不能触碰的东西。就人而言,也可以说是弱点,有事情、有人、有秘密,一点接触到底线,会起到强烈的保护意识,就好像龙的逆鳞似的,一旦触及,龙会因需要保护自己而伤害所有对她有威胁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8:32
就是龙长了倒刺鳞,一碰就会死,形容某人某事不可违,古时多指皇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8:33
每个人都有别人不能伤害的地方,如果你去伤害将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