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距曲线的概念及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4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02

激发地震波后,其入射到某一地下反射界面再反射回地表,使地表产生振动。利用地震仪器将观测线上各观测点的地面振动记录下来,根据各观测点接收到的该反射界面反射波的传播时间t和观测点到激发点的距离x,绘制出t和x之间的关系曲线,其简称为时距曲线,如图2-1-1所示。

图2-1-1 多道接收、同相轴形状与界面起伏不对应

由图2-1-1可见,在测线O点接收到的反射波是垂直入射到界面,又垂直反射回地面的,所走路程最短;其他各点随着它们离激发点距离的增大,所接收到的反射波传播的路程和传播时间也增大。后面我们可容易证明反射波传播时间t同接收点坐标x的关系是一双曲线关系。各种波时距曲线的特点是在地震记录上识别各种类型地震波的重要依据,这是我们讨论时距曲线实际意义的一方面。

讨论时距曲线还有另一方面的实际意义。如果采用自激自收,则由各接收点地震道组成的地震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相同相位的连线)与地下界面的形态是相对应的,如图2-1-2所示。在一点激发,多道接收的地震记录上,反射波同相轴的形态与地下界面的形态是不相对应的,见图2-1-1。这时在各接收点记录下来的反射波到达时间,不仅与界面的深度、地震波的速度等地下地质因素有关外,还与接收点与激发点之间的距离x这一因素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了解各道由于离开激发点不同而产生的波到达时差的大小,以便从实际观测到的波到达时间中减去这部分时差,而保留下与界面有关的那部分时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到的时距曲线形态与地下的反射界面形态一致,从而由时距曲线的形态而大致反推地下反射界面的形态。因此,地震勘探可以通过时距曲线来解决构造问题。

我们将由一点激发,沿测线上若干接收点接收,所得的时距曲线叫共炮点(Common Shot Point)时距曲线,简化为CSP。图2-1-1所示的就是共炮点时距曲线。

图2-1-2 自激自收方法示意

同相轴形状与界面起伏相对应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