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友的人物轶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9:2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5

10月9日一早,见到王金友时,他仍在田里忙活。裤管卷得老高,顶着一头花白头发,穿梭在泥泞的田埂上,眉头早已打成了结。“哎,雨太大了,这稻谷都浸到水里,天再不放晴,谷就抽芽了,可惜……”
38年前,也是这样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王金友从北京参加九大回来,下车后,走了二十多里路到上旺,顾不上歇歇脚,扛起锄头就和大伙在田里忙开了。王金友对于许多绍兴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位绍兴县富盛镇上旺村的普通农民有着一串不同凡响的人生履历:以村(当年叫大队)党支部*的身份先后出席*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十一届**候补委员。也正是王金友,让上旺这个世代隐伏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作为“江南大寨”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
“就是整夜睡不着,想着他们亲切的笑脸,与他们握手,说话,留影……”虽然早在1966年,王金友曾作为全国农业战线方面的能手坐飞机来到北京,得到了**等老一辈*家的亲切接见,但以党代表的身份出席大会,那份神圣感还是让他亢奋不已。
“不过,那一趟去得颇费周折。”王金友说,1969年,总感觉气氛不大对劲。“党代会召开得很秘密。譬如召开的具体时间,代表们事先都不知道。我接到参加会议的通知是1968年底,只是说让我在杭州等待,那年过年我都是在杭州过的。后来,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几次,直到第二年3月份总算到了北京。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大会安排代表们进会场走的是条‘暗道’,好像是入住的宾馆直达人民大会堂的一条专线地铁。”1969年4月,头戴乌毡帽、身穿对襟袄、脚踏黄球鞋的王金友就这样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不过,所有这些都挡不住代表们见到毛*、周总理那种狂喜的心情。“我们浙江代表团有一个女代表,胆子非常大,散会后,她竟然跑到毛*的座位上,把他抽过的一根雪茄和一只茶杯拿了回来。”
“我们几个人立即把她团团围住,这可是毛*抽过的,大家争抢着抽雪茄,最后,每人轮流都抽了一口。”言语间,王金友无比满足!也许,这是他抽得最好的一口烟了!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总理的座位竟然在我前面……”王金友从一个大纸箱里捧出一个大纸包,泛黄的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他小心地打开,一张鲜红的座位票跃入眼帘,老人顿时兴奋无比。
这是一张戏票,是大会专门为代表们安排的。“那天吃过晚饭,我早早地去了戏院。忽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周总理,他笑眯眯地走过来,坐下,就坐在我前面,‘周总理’,不知哪来的勇气,我站起来大叫了一声,总理回过头,站起来,几乎是同一时间,我们都伸出了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本来我想跟他说很多话,可最后竟一句也没说上,就在这时,警卫员把总理给‘叫’走了……”总理结果没有来看戏,让王金友暗暗欣喜无比的是,总理来戏院似乎就是专门来跟他握手的。
“我是一个农民,农民本色不能变。”38年来,王金友无论身处何种职位,始终保持着农民的土气。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农村,侍弄田地,至今,他还侍弄着2亩茶山,2亩竹林。在上旺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手拿畚箕捡粪的身影,这就是王金友,他常跟村民说,猪粪、狗粪是顶好的有机肥呢,丢了可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