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5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15:47
说到中国历史上在国家面临灭亡危机之时能够力挽狂澜的皇帝,那就不得不提到明朝的明代宗朱祁钰了。要了解明代宗朱祁钰的事迹,我们还得从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说起。
发生在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起非常著名的事件。和这起历史事件相关的明朝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是朱祁钰的同父异母兄。明英宗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年仅九岁,才只是一个毛头小孩,不具备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因此,明英宗在位初期,国家大事几乎都是由他的奶奶太皇太后张氏以及明朝著名的“三杨”决断。这里说的“三杨”指的是明朝仁宣至英宗时期的三位大臣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位大臣。这三位大臣在仁宣时期就已经久负盛名,担任内阁大臣期间颇有作为,很受先帝信任,因此在英宗时期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太皇太后张氏以及“三杨”的接连离世,当时的朝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无法崭露头角的太监王振如今失去了约束力,逐渐开始嚣张跋扈,胡作非为。而明英宗朱祁镇本人也逐渐长大*,不再是当年*岁的毛头小孩了。更为糟糕的是,朱祁镇竟然重用王振这样一个大太监,结果在王振的怂恿下,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瓦剌。明英宗御驾亲征的结局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那就是明英宗兵败,被瓦剌人俘走了,王震也因耽误军机被气愤的将士们锤杀了,这场变故在历史上就被称为“土木堡之变”。
瓦剌人俘走明英宗朱祁镇后并没有将他杀害,而是打起了小算盘,他们想利用朱祁镇这个人质胁迫明朝投降。而当时明朝朝廷听到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走的消息后乱成了一片,有不少大臣提出南迁。不过,最终在于谦以及孙太后的力排众议之下,明廷决定不南迁,而是积极守备京师,以抵抗瓦剌人进攻。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明英宗被俘获以后,明朝朝廷有点群龙无首的迹象,而当时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才只是两三岁的幼儿,不适合当皇帝。鉴于主少国疑,孙太后和于谦等人决定拥立监国朱祁钰为新皇,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朝局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打消瓦剌人想用朱祁镇威胁明朝的念头。最终经过一番苦战,明朝守住了京师,打破了瓦剌人入侵的野心,明英宗也被迎回来了。
有人说明朝能从“土木堡之变”中挺过来,主要都是于谦的功劳,这个说法说对也对,不过并不能因此否认明代宗朱祁钰在这场变故中的作用。要知道当时明英宗被俘走后,明朝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朱祁钰作为监国在稳定局面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果朱祁钰没能很好地稳定住局面,那将加速明朝的溃败。从这点来说,朱祁钰绝对是有功劳的。另一方面,朱祁钰正式登基为帝后,积极开展清算太监王振党羽的行动,这也使得朝局转为清明,笼络了人心。
此外,“北京保卫战”虽然是于谦等将领主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于谦等人肯定是得到了朱祁钰的大力支持。从这点来说,朱祁钰也是这场力挽狂澜保卫战的功臣。所以说明代宗朱祁钰绝对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15:47
国家灭李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15:48
刘秀,李隆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15:48
历史有哪位皇帝能够在国家灭亡之际力挽狂澜?回答如书:这样的事例还真有三位,虽然他们都有忠心为国的贵人鼎力相助,但终究还是起到力挽狂澜的巨大作用。一,康熙皇帝,在内有鳌拜,外有之藩的危急情况下,有其祖母孝庄太后支持,保住了建立不久的清朝。二,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皇兄被俘,国家危难,被立为新皇,励精图强,转危为安,这里于谦将军付出巨大作用。三,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父兄二帝被俘,国家危难,内乱重重,赵构被立为皇帝,决定迁都杭州,建立南宋王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15:49
我认为秦始皇能够在国家灭亡之际力挽狂澜,因为秦始皇其实是很有能力的一个皇帝,而且很有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