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4:47
龙舟竞渡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后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赛龙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6:05
端午节划龙舟,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划龙舟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祭龙习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天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
“飞龙”即是龙舟。 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端午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7:3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端午节划龙舟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比如祭奠屈原、祭奠水神、龙神等等,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
划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2、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心]
如果方便结束后麻烦给个赞,十分感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9:31
端午节划龙舟,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扩展资料: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赛龙舟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用心建筑精彩生活】说说端午节的那些事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1:39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人们祭祀龙神庙时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飞龙”即是龙舟。 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龙舟竞渡前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舟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