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07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15:26
人有三个叛逆期,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7~9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宝宝叛逆期":2~3岁 左右; "儿童叛逆期":7~9岁 左右(儿童在这个时期常常被恼火和不理解的父母不合理地打、骂); "青春叛逆期":12~18岁 左右(如果控制的不好,则"坑爹"的事情常常在这个时期发生)
情绪表现
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一些夸张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做对抗性行为为快乐;这个时候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像个大人,所以什么事情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别人帮助他完成。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别需要尊重,是一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们不喜欢被指挥,被使唤,因此你叫他走东他走西。但2岁的孩子也会突然很粘人,害怕失去最亲的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感情剧烈,又变化无常。他会在两个极端摇摆不定:"要----不要,行----不行",有的宝宝还很难接受新的事物,没有吃过的食物,没有穿过的衣服等他都不要。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3个叛逆期,2-3岁是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叛逆期正在低龄化。在这一阶段,很多家长反映无法很好的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总是不听话,不知如何去引导,所以就导致孩子的叛逆期不仅孩子在经历改变,家长也被这一改变"折腾"的烦恼不已,不知所措。
如何应对
第一、首先要理解儿童做某件事的动机及愿望
幼儿期的孩子时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他们还不太懂什么是危险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当**他们的愿望或制止他们的行为时,孩子们就会表现出对*的不满意甚至反抗,与你背道而驰,喜欢说"我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便责怪孩子"不讲道理"、"不听话"等,其实是冤枉了孩子,因为这是孩子与探索的愿望强烈于服从,孩子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就是尝试新奇、刺激的事物。
作为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儿童要自己尝试、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后,他们的叛逆行为,叛逆性心理自然就逐渐减少。当孩子的意见和我们的意见相矛盾时,可以利用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待问题解决后,再找适当的时机去进行说理教育。例如:孩子看见地上有一堆沙子,非常高兴,就抓起沙子往天空中抛洒,弄得地上、头发里、衣服上都是沙子,如去把他拉开,不让他玩,他肯定哭闹着不依,如果我们拿来铲子、漏斗、过滤的网等东西,孩子看见后,马上就会高兴地玩起来了。这样不仅避免了一场风波,而且孩子通过玩沙,既了解了沙的特性,又开发了智力由此可见,理解、尊重、暂时满足幼儿的意愿或不合常理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迂回教育手段。
当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要把握好"度",不能一味地迁就。否则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投下阴影。
第二、要适当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当孩子没有道理而又不能满足他们时,我们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让孩子闹、让孩子自讨没趣,等孩子情绪好转,能听讲道理的时候,再慢慢来进行教育。这种方法反复几次,孩子自然知道哭闹、不满也无法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合理的要求,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
"不理睬"是一种教育艺术,当今幼儿的性越来越强,他们不愿*过多的参与自己的活动,束缚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经常对*表示不满或产生反抗心理。我们不妨在没有危险伤害的情况下,放手让儿童自己去活动,让他们在尝试中吸取教训、经验,品味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即使*想帮助他们,也不要以指导、命令的口吻说话,而要以提醒、探讨等谦和的方式,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幼儿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有着自己心理及行为方式,我们作为家长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适当地学会"不理睬",对幼儿的成长有益无害。
第三、要培养儿童的爱心、同情心。
幼儿的叛逆性行为很多时候表现为破坏性、挑斗性。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心、同情心"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情心、爱心是人类共存共生的基础,也是人生观教育的关键。如对同伴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不打人,不欺负人,敬老爱幼,同情弱者,尽量去帮助别人,保护动植物,疼爱父母等。这也是教育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有效手段。如果幼儿有了这种爱心、同情心他们的叛逆性心理就会大大的减弱。
总之正确对待幼儿的"叛逆性"心理是一门教育艺术,孩子只有在*的精心培育下,才能成为一个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17:01
2次第一次为五岁,第二次为青春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18:52
5岁12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21:00
14--------1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23:25
3次,3,9,15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2:06
六岁儿童注意的三个特点
注意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事物。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事先无目的、不需做出努力的注意为无意注意.
有目的、需做出努力的注意为有意注意.
孩子看见汽车驶过,这是无意注意.
孩子在听讲,是有意注意。
注意具有选择性、持久性、稳定性等特征。
六岁儿童的注意时间在25分钟左右.
1.六岁儿童注意的选择性更强
喜欢注意自己喜欢做的事,能接受*的引导
2.可以自我控制,主动排除一些外部刺激对自己注意的影响.
3.注意具有目的性.
补充:
只要不给他多压力就好。顺其自然。你要做的只是纠正错误。
性格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但学前早期幼儿的生活环境与教养方式会给涂上一层底色。这层最初的底色甚至影响到以后一生的性格色调。所以,对学前期幼儿性格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婴儿最早不能区分人与我,也不能区分物与我,他把母亲感觉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3、4个月后开始辩别身体以外的事物;5、6个月后渐知别人的存在。7个月到1岁时,幼儿能对镜子做出反应。2岁时幼儿有了自我认定,从语言的发展中及别人叫他的名字时,逐渐察觉此名与他自己为一体,是同一个人。3岁时幼儿对独自做某些事产生满意感,开始出现自尊感觉,他寻求,想要摆脱*的监护。3、4岁左右幼儿不仅发现自己身体属他的,而且某些玩具,人物(父母、姐妹等)都是他的,他的自我扩展到外界事物。
因此,教育要从婴幼儿心理特征出发,使幼儿的自主、、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从小得到良好的发展,假如父母溺爱、娇纵等,会使幼儿的性格形成难以矫正的陷缺,进而影响他日后的与人交往,以及良好性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