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0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一、精神*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1、临床表现
精神*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症患者比首发精神*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增强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3)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一般该型患者起病较急,部分患者缓解迅速。
(4)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该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三、疾病治疗
1、治疗原则
①早发现,早治疗;
②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治疗时需足量、足疗程,并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
④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药物选择考虑症状、副反应、个体耐受性,同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可获得性;
⑤药物的剂量应个体化,并随不同的治疗阶段进行调整;
⑥患者会面临心理和社会问题,是疾病表现的一部分,也是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要进行心理社会的干预;
⑦家庭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知识,支持患者治疗,帮助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径;
⑧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复发作,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⑨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
2、药物治疗
①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选用,副反应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5-羟色胺受体阻断作用,同时也阻断多巴胺受体,称为多巴胺/5-羟色胺拮抗剂。包括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应大,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选用,主要作用机制是脑内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目前常用种类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奋乃静,氟奋乃静,舒必利;
④长效药物:主要用于维持治疗和服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药物长效针剂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奋乃静葵酸酯、哌普嗪棕榈酸酯,五氟利多为口服氟哌啶醇长效制剂。第二代药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长效针剂已在我国应用。
3、治疗疗程
需要全病程治疗和全方位治疗,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①急性期治疗:缓解主要症状,足量药物治疗,疗程至少4-6周;
②恢复期(巩固期)治疗: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复发,使用原有效药物和剂量继续治疗,疗程至少3-6月;
③维持期(康复期)治疗:维持病情稳定,防止疾病复发,坚持药物治疗,根据个体病情确定维持药物剂量,疗程不少于2-5年。有许多学者提出,对于停药复发者,应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难治性、有严重自杀企图或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建议持续维持治疗。总之,维持治疗的剂量和时间应个体化,与病期、复发史、疾病严重程度、缓解程度、环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药的剂量和时间等有关,需综合考虑。
④如停药,需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复发先兆,尽早恢复药物治疗。
4、心理社会干预
①心理治疗:帮助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
②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
③家庭干预:建立一个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家庭环境;
④社区服务:为患者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使患者能够适应在社区中的正常生活,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爱生气,要刚强,反复纠结一件事钻牛角尖,胆小,最容易得精神类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一、精神*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1、临床表现
精神*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症患者比首发精神*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增强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3)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一般该型患者起病较急,部分患者缓解迅速。
(4)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该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三、疾病治疗
1、治疗原则
①早发现,早治疗;
②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治疗时需足量、足疗程,并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
④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药物选择考虑症状、副反应、个体耐受性,同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可获得性;
⑤药物的剂量应个体化,并随不同的治疗阶段进行调整;
⑥患者会面临心理和社会问题,是疾病表现的一部分,也是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要进行心理社会的干预;
⑦家庭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知识,支持患者治疗,帮助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径;
⑧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复发作,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⑨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
2、药物治疗
①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选用,副反应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5-羟色胺受体阻断作用,同时也阻断多巴胺受体,称为多巴胺/5-羟色胺拮抗剂。包括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应大,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选用,主要作用机制是脑内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目前常用种类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奋乃静,氟奋乃静,舒必利;
④长效药物:主要用于维持治疗和服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药物长效针剂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奋乃静葵酸酯、哌普嗪棕榈酸酯,五氟利多为口服氟哌啶醇长效制剂。第二代药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长效针剂已在我国应用。
3、治疗疗程
需要全病程治疗和全方位治疗,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①急性期治疗:缓解主要症状,足量药物治疗,疗程至少4-6周;
②恢复期(巩固期)治疗: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复发,使用原有效药物和剂量继续治疗,疗程至少3-6月;
③维持期(康复期)治疗:维持病情稳定,防止疾病复发,坚持药物治疗,根据个体病情确定维持药物剂量,疗程不少于2-5年。有许多学者提出,对于停药复发者,应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难治性、有严重自杀企图或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建议持续维持治疗。总之,维持治疗的剂量和时间应个体化,与病期、复发史、疾病严重程度、缓解程度、环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药的剂量和时间等有关,需综合考虑。
④如停药,需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复发先兆,尽早恢复药物治疗。
4、心理社会干预
①心理治疗:帮助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
②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
③家庭干预:建立一个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家庭环境;
④社区服务:为患者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使患者能够适应在社区中的正常生活,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爱生气,要刚强,反复纠结一件事钻牛角尖,胆小,最容易得精神类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一、精神*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1、临床表现
精神*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症患者比首发精神*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增强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3)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一般该型患者起病较急,部分患者缓解迅速。
(4)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该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三、疾病治疗
1、治疗原则
①早发现,早治疗;
②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治疗时需足量、足疗程,并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
④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药物选择考虑症状、副反应、个体耐受性,同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可获得性;
⑤药物的剂量应个体化,并随不同的治疗阶段进行调整;
⑥患者会面临心理和社会问题,是疾病表现的一部分,也是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要进行心理社会的干预;
⑦家庭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知识,支持患者治疗,帮助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径;
⑧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复发作,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⑨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
2、药物治疗
①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选用,副反应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5-羟色胺受体阻断作用,同时也阻断多巴胺受体,称为多巴胺/5-羟色胺拮抗剂。包括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应大,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选用,主要作用机制是脑内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目前常用种类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奋乃静,氟奋乃静,舒必利;
④长效药物:主要用于维持治疗和服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药物长效针剂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奋乃静葵酸酯、哌普嗪棕榈酸酯,五氟利多为口服氟哌啶醇长效制剂。第二代药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长效针剂已在我国应用。
3、治疗疗程
需要全病程治疗和全方位治疗,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①急性期治疗:缓解主要症状,足量药物治疗,疗程至少4-6周;
②恢复期(巩固期)治疗: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复发,使用原有效药物和剂量继续治疗,疗程至少3-6月;
③维持期(康复期)治疗:维持病情稳定,防止疾病复发,坚持药物治疗,根据个体病情确定维持药物剂量,疗程不少于2-5年。有许多学者提出,对于停药复发者,应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难治性、有严重自杀企图或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建议持续维持治疗。总之,维持治疗的剂量和时间应个体化,与病期、复发史、疾病严重程度、缓解程度、环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药的剂量和时间等有关,需综合考虑。
④如停药,需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复发先兆,尽早恢复药物治疗。
4、心理社会干预
①心理治疗:帮助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
②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
③家庭干预:建立一个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家庭环境;
④社区服务:为患者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使患者能够适应在社区中的正常生活,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爱生气,要刚强,反复纠结一件事钻牛角尖,胆小,最容易得精神类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一、精神*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1、临床表现
精神*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症患者比首发精神*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增强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3)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一般该型患者起病较急,部分患者缓解迅速。
(4)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该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三、疾病治疗
1、治疗原则
①早发现,早治疗;
②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治疗时需足量、足疗程,并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
④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药物选择考虑症状、副反应、个体耐受性,同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可获得性;
⑤药物的剂量应个体化,并随不同的治疗阶段进行调整;
⑥患者会面临心理和社会问题,是疾病表现的一部分,也是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要进行心理社会的干预;
⑦家庭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知识,支持患者治疗,帮助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径;
⑧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复发作,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⑨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
2、药物治疗
①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选用,副反应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5-羟色胺受体阻断作用,同时也阻断多巴胺受体,称为多巴胺/5-羟色胺拮抗剂。包括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应大,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选用,主要作用机制是脑内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目前常用种类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奋乃静,氟奋乃静,舒必利;
④长效药物:主要用于维持治疗和服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药物长效针剂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奋乃静葵酸酯、哌普嗪棕榈酸酯,五氟利多为口服氟哌啶醇长效制剂。第二代药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长效针剂已在我国应用。
3、治疗疗程
需要全病程治疗和全方位治疗,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①急性期治疗:缓解主要症状,足量药物治疗,疗程至少4-6周;
②恢复期(巩固期)治疗: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复发,使用原有效药物和剂量继续治疗,疗程至少3-6月;
③维持期(康复期)治疗:维持病情稳定,防止疾病复发,坚持药物治疗,根据个体病情确定维持药物剂量,疗程不少于2-5年。有许多学者提出,对于停药复发者,应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难治性、有严重自杀企图或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建议持续维持治疗。总之,维持治疗的剂量和时间应个体化,与病期、复发史、疾病严重程度、缓解程度、环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药的剂量和时间等有关,需综合考虑。
④如停药,需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复发先兆,尽早恢复药物治疗。
4、心理社会干预
①心理治疗:帮助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
②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
③家庭干预:建立一个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家庭环境;
④社区服务:为患者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使患者能够适应在社区中的正常生活,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爱生气,要刚强,反复纠结一件事钻牛角尖,胆小,最容易得精神类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一、精神*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1、临床表现
精神*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5)认知功能障碍
在精神*症患者中认知缺陷的发生率高,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认知缺陷症状与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思维形式障碍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阴性症状明显患者的认知缺陷症状更明显,认知缺陷可能与某些阳性症状的产生有关等。认知缺陷可能发生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朗化之前(如前驱期),或者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而急剧下降,或者是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初步认为慢性精神*症患者比首发精神*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更明显。
2、临床分型
(1)偏执型
这是精神*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
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增强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3)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患者可以表现为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冲动行为。一般该型患者起病较急,部分患者缓解迅速。
(4)单纯型
该型主要在青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该型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社会功能衰退明显,预后差。
(5)未分化型
该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型。
(6)残留型
该型是精神*症急性期之后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改变或社会功能的衰退。
三、疾病治疗
1、治疗原则
①早发现,早治疗;
②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治疗时需足量、足疗程,并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
④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药物选择考虑症状、副反应、个体耐受性,同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可获得性;
⑤药物的剂量应个体化,并随不同的治疗阶段进行调整;
⑥患者会面临心理和社会问题,是疾病表现的一部分,也是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要进行心理社会的干预;
⑦家庭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知识,支持患者治疗,帮助选择正确的治疗途径;
⑧精神*症治疗是长期治疗,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复发作,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
⑨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
2、药物治疗
①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选用,副反应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5-羟色胺受体阻断作用,同时也阻断多巴胺受体,称为多巴胺/5-羟色胺拮抗剂。包括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应大,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选用,主要作用机制是脑内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目前常用种类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奋乃静,氟奋乃静,舒必利;
④长效药物:主要用于维持治疗和服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药物长效针剂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奋乃静葵酸酯、哌普嗪棕榈酸酯,五氟利多为口服氟哌啶醇长效制剂。第二代药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长效针剂已在我国应用。
3、治疗疗程
需要全病程治疗和全方位治疗,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①急性期治疗:缓解主要症状,足量药物治疗,疗程至少4-6周;
②恢复期(巩固期)治疗: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复发,使用原有效药物和剂量继续治疗,疗程至少3-6月;
③维持期(康复期)治疗:维持病情稳定,防止疾病复发,坚持药物治疗,根据个体病情确定维持药物剂量,疗程不少于2-5年。有许多学者提出,对于停药复发者,应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难治性、有严重自杀企图或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建议持续维持治疗。总之,维持治疗的剂量和时间应个体化,与病期、复发史、疾病严重程度、缓解程度、环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药的剂量和时间等有关,需综合考虑。
④如停药,需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复发先兆,尽早恢复药物治疗。
4、心理社会干预
①心理治疗:帮助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
②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
③家庭干预:建立一个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家庭环境;
④社区服务:为患者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使患者能够适应在社区中的正常生活,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26
爱生气,要刚强,反复纠结一件事钻牛角尖,胆小,最容易得精神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