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4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5:35
http://ke.baidu.com/view/8188.html
14~1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 简称甲午战争。1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因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得名。
日本挑起战争 1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 ,朝鲜*请求清*派兵协助*。清*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和东学党军已签订休战和约 。朝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 ,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清*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心扩大事端 ,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 ,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大鸟圭介于19日和20日,胁迫朝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 ,中日*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战斗在3个战场同时展开 :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中炮牺牲。玄武门被日军攻陷。其三为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 ,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日军退回驻地。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 ,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6天里,清军狂奔250千米,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第二阶段,从1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清*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清军不服宋庆调度 ,士气不振,无抗敌决心。24日午前,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无察觉。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 。清军守将马金叙 、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 ,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二军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12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在今辽宁大连)。7日,日军分3路向大连湾进攻 ,清军早已溃散 ,不战而得大连湾。10天后,日军开始向旅顺进*。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 ,清军总办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22日,日军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 ,从14年11月22日至15年4月17日 。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5年1月20日 ,日本第二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由于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晶拒绝 。5日凌晨 ,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送至日本旗舰。14日 ,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 与伊东佑亨签订《 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 ,以期挽回颓势 。从15年1月17日 ,清军先后4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 。2月28日 ,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先后攻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仅10天时间,清军百余营6万多人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失利,清*进一步加紧乞降活动 。2月11日 ,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4月17日 ,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 。该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5:35
从15年被侵占到1945年光复,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的同胞在岛内和*,不屈不挠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对日斗争。参考学者安然所著《民众抗日史》,这一期间台胞主要抗日事件有:
15年
5月 地方绅民丘逢甲等创议成立“民主国”,抗击日寇侵占。唐景崧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立年号“永清”。唐景崧电奏清*:“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转机,自仍归中国”。随后,各地义军并起,全岛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武装反割台斗争。
16年
1月 抗日武装民众攻进台北,与敌激烈巷战。台北至淡水一线被民众收复,切断了南北交通电讯。日军对北部地区进行报复性“大扫荡”。
17年
5月8日 《马关条约》规定同胞选定中国国籍最后期限。同日,同胞渡海回祖国*的有7000多人。当日,简大狮、詹振等率领抗日武装6000余人袭击台北,冲进市区,一度占领奎府街、大龙峒等。
18年
2月 简大狮、罗锦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竹子山倒照湖一带,与日军激战6天,罗锦春牺牲,简大狮率部退进深山。
12月 林少猫率领抗日武装3000余人袭击潮州、恒春。柯铁等抗日武装占据大坪顶。
1902年
5月 抗日武装领袖阮振、林少猫等被日寇诱捕杀害。同胞抗日武装斗争转入低潮。据日方统计,自18年至本年林少猫牺牲为止,四年间,日寇杀害我抗日民众共11950人。
1912年
12月 孙中山派同盟会会员罗福星等同志秘密到,宣传抗日复台,回归祖国。罗福星随后策动多次,1913年12月,日警在全台大搜捕,罗福星等921名*志士被捕,其中罗等200余人被杀害。
1914年
6月 日总督佐久间亲自指挥万余军警进攻太鲁阁,高山族同胞奋勇迎敌,苦战90天,毙伤日军300余人,佐久间坠崖身亡。
1915年
5月 余清芳、江定、罗俊3人为首领,率领数千民众。7月,军队进攻噍吧哖(今台南玉井乡),全歼甲仙埔、大邱园、小张犁、阿里兰等地日警。被日军*下去,1000多人被日寇判为死刑。
1921年
10月 文化协会在台北成立。这是民族主义重要启蒙文化团体,主要成员有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洪元煌、林幼春等人。在该协会影响下,各地青年相继组织各种文化团体。
1922年
1月 旅居北京的学生成立“北京青年会”,蔡元培、梁启超、胡适等为名誉会员。*各地的台籍学生也纷纷成立学生组织,广泛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1927年
12月 农民组合举行全岛第一届大会,成立了全台领导机构。农会会员迅即发展到数万人,农*动蓬勃展开。
1930年
10月27日 爆发震惊中外的雾社。雾社高山族同胞为反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奴役,经过周密计划发动,共毙伤日警数百名,日本殖民当局调集大量日军,并动用飞机、大炮以至使用化学武器,极其野蛮地残杀民众,被日军杀害的有900余人。日寇暴行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日本**撤换总督及有关人员。
1937年
11月 宜兰等地700多名矿工集体*,反抗日寇*。
1938年
10月 广州沦陷前,抗日志士丘念台等组织“东区服务队”,在惠、潮、梅所属的25个县中,宣传抗日,发展组织,训练民众。
1939年
2月22日 民众的抗日组织义勇队成立,以李友邦为队长。义勇队主要从事抗日宣传,教化日军俘虏,战时医疗服务,搜集、传递情报,参与战时社会服务等活动。同日,在浙江金华成立了少年抗日组织-少年团,李友邦兼任团长。
1941年
2月 *同盟会在重庆成立,并发表宣言,号召台胞参加抗战,表示只有光复,抗战才能胜利;只有协助祖国抗战,台胞才能获得自由。
1945年
8月15日 日本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
10月25日 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省行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正式宣告:从即日起,和澎湖列岛正式重新归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这一天被命名为“光复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5:35
海军之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约阂嗤�撩挥诓ㄌ沃�校�肴�⒐俦?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5:35
http://ke.baidu.com/view/8188.html
14~1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 简称甲午战争。1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因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得名。
日本挑起战争 1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 ,朝鲜*请求清*派兵协助*。清*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和东学党军已签订休战和约 。朝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 ,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清*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心扩大事端 ,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 ,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大鸟圭介于19日和20日,胁迫朝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 ,中日*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战斗在3个战场同时展开 :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中炮牺牲。玄武门被日军攻陷。其三为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 ,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日军退回驻地。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 ,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6天里,清军狂奔250千米,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第二阶段,从1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清*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清军不服宋庆调度 ,士气不振,无抗敌决心。24日午前,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无察觉。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 。清军守将马金叙 、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 ,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二军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12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在今辽宁大连)。7日,日军分3路向大连湾进攻 ,清军早已溃散 ,不战而得大连湾。10天后,日军开始向旅顺进*。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 ,清军总办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22日,日军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 ,从14年11月22日至15年4月17日 。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5年1月20日 ,日本第二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由于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晶拒绝 。5日凌晨 ,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送至日本旗舰。14日 ,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 与伊东佑亨签订《 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 ,以期挽回颓势 。从15年1月17日 ,清军先后4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 。2月28日 ,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先后攻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仅10天时间,清军百余营6万多人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失利,清*进一步加紧乞降活动 。2月11日 ,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4月17日 ,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 。该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5:35
从15年被侵占到1945年光复,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的同胞在岛内和*,不屈不挠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对日斗争。参考学者安然所著《民众抗日史》,这一期间台胞主要抗日事件有:
15年
5月 地方绅民丘逢甲等创议成立“民主国”,抗击日寇侵占。唐景崧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立年号“永清”。唐景崧电奏清*:“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转机,自仍归中国”。随后,各地义军并起,全岛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武装反割台斗争。
16年
1月 抗日武装民众攻进台北,与敌激烈巷战。台北至淡水一线被民众收复,切断了南北交通电讯。日军对北部地区进行报复性“大扫荡”。
17年
5月8日 《马关条约》规定同胞选定中国国籍最后期限。同日,同胞渡海回祖国*的有7000多人。当日,简大狮、詹振等率领抗日武装6000余人袭击台北,冲进市区,一度占领奎府街、大龙峒等。
18年
2月 简大狮、罗锦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竹子山倒照湖一带,与日军激战6天,罗锦春牺牲,简大狮率部退进深山。
12月 林少猫率领抗日武装3000余人袭击潮州、恒春。柯铁等抗日武装占据大坪顶。
1902年
5月 抗日武装领袖阮振、林少猫等被日寇诱捕杀害。同胞抗日武装斗争转入低潮。据日方统计,自18年至本年林少猫牺牲为止,四年间,日寇杀害我抗日民众共11950人。
1912年
12月 孙中山派同盟会会员罗福星等同志秘密到,宣传抗日复台,回归祖国。罗福星随后策动多次,1913年12月,日警在全台大搜捕,罗福星等921名*志士被捕,其中罗等200余人被杀害。
1914年
6月 日总督佐久间亲自指挥万余军警进攻太鲁阁,高山族同胞奋勇迎敌,苦战90天,毙伤日军300余人,佐久间坠崖身亡。
1915年
5月 余清芳、江定、罗俊3人为首领,率领数千民众。7月,军队进攻噍吧哖(今台南玉井乡),全歼甲仙埔、大邱园、小张犁、阿里兰等地日警。被日军*下去,1000多人被日寇判为死刑。
1921年
10月 文化协会在台北成立。这是民族主义重要启蒙文化团体,主要成员有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洪元煌、林幼春等人。在该协会影响下,各地青年相继组织各种文化团体。
1922年
1月 旅居北京的学生成立“北京青年会”,蔡元培、梁启超、胡适等为名誉会员。*各地的台籍学生也纷纷成立学生组织,广泛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1927年
12月 农民组合举行全岛第一届大会,成立了全台领导机构。农会会员迅即发展到数万人,农*动蓬勃展开。
1930年
10月27日 爆发震惊中外的雾社。雾社高山族同胞为反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奴役,经过周密计划发动,共毙伤日警数百名,日本殖民当局调集大量日军,并动用飞机、大炮以至使用化学武器,极其野蛮地残杀民众,被日军杀害的有900余人。日寇暴行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日本**撤换总督及有关人员。
1937年
11月 宜兰等地700多名矿工集体*,反抗日寇*。
1938年
10月 广州沦陷前,抗日志士丘念台等组织“东区服务队”,在惠、潮、梅所属的25个县中,宣传抗日,发展组织,训练民众。
1939年
2月22日 民众的抗日组织义勇队成立,以李友邦为队长。义勇队主要从事抗日宣传,教化日军俘虏,战时医疗服务,搜集、传递情报,参与战时社会服务等活动。同日,在浙江金华成立了少年抗日组织-少年团,李友邦兼任团长。
1941年
2月 *同盟会在重庆成立,并发表宣言,号召台胞参加抗战,表示只有光复,抗战才能胜利;只有协助祖国抗战,台胞才能获得自由。
1945年
8月15日 日本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
10月25日 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省行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正式宣告:从即日起,和澎湖列岛正式重新归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这一天被命名为“光复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5:35
海军之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约阂嗤�撩挥诓ㄌ沃�校�肴�⒐俦?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