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茶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3:0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14:23

以茶入馔,不知道是否唐突了茶的清雅。或者平常的菜肴,借得几许茶气而变得脱俗起来。品茗的要旨,不过清心、怡情、去杂,教人平和之道和亦庄亦谐的趣味。

文/姚明强 图/高贵林

宁静致远的茶宴馆

不仅饮茶,还要"吃"茶,以茶道融入菜肴,"天天旺茶宴馆"称得上沪上一绝。

十来年的光景,"天天旺茶宴馆"三迁其址。先是蜷居在愚园路上一条不起眼的弄堂里面,再开到天潼路上一座大厦的二楼,最近又迁至奉贤路的街角,与繁华的南京路一箭之遥,和新派高楼"梅龙镇广场"成了邻居。

茶宴馆的大门不像一般酒家,不少人无数次地经过这里,却从来不知道这里面是个怎样的去处。喜欢喝茶的人,则有事没事推开虚掩的门进来坐坐,向主人讨一杯茶喝,和主人说一会儿话。说来也是,无论是偏居僻隅还是置身闹市,10年来食客的身份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往来入席的多是文化界、艺术界人士和海外游客。

茶宴馆门楣木匾上拙朴的大字是著名散文家杜宣先生的手迹。走进店堂,红木桌椅,雕栏绿瓦,墙上书画,案上奇石妙壶,透着明清老上海餐馆的派头。

与茶举案齐眉的菜肴

茶入馔,在中国传统菜肴中历来就有。

龙井虾仁是江南的一道名菜,在炒虾仁时用龙井茶作辅料,既解了腥味,又在吃过虾仁后留得满口茶香。"樟茶鸭"则是四川名菜,它用烟熏法将茶香附于鸭子中,重在取茶的香味。只是这样的茶菜只流传下来几道,并不成体系,"天天旺茶宴馆"最让顾客抚掌称奇的却是一整桌以茶入馔的茶宴。

如果是第一次到茶宴馆来,点菜的活儿最好交给主人刘秋萍,你只需告诉她你希望的人均消费,否则光看着菜单上那些诗情画意的菜名,你肯定会不知所措。比如以龙井茶的故乡--杭州"西湖十景"命名的菜肴,像是"柳浪闻莺"、"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等等,这些食客的经典之选,怕是猜不出其中奥妙的。

赏心悦目的盘中风景,入口便成了鲜爽的佳肴。记忆中好吃又难忘的该是可入诗入画又入神入味的那几道菜。"茶翁烹茶",一只小竹箩里铺上餐纸,三支竹竿支架吊起一个小茶壶,老翁在旁静候煮茶,只有一堆"柴火"才是今晚的菜肴--那是一份酸甜适口,松、脆、香、嫩的脆炸鳝丝。"茶农春运"则用黄瓜皮铺成竹排,将八只内盛鸡米、香菇、冬笋、火腿末的蛋皮包蒸熟后放置其上,并用草菇、蕃茄制成一划桨老翁,颇有"小小竹排江中游"的画意。

待与主人熟了,才可打听到以茶入菜一般可有三种方式:一是茶叶直接入菜,像"福山佛莲"、"御扇茶香骨",盘中铺满了用菜叶、茶叶油炸而成的菜松、茶松,香脆酥鲜,入口即化;二是用茶浸泡禽、肉,招牌菜"八宝葫芦鸭"即是将鸭子浸在乌龙茶汁中,再入锅烹烧,腥膻全无,食时回味沁齿茶香,而且更助消化;三是凡不能以茶叶、茶汁入菜者,均以茶粉入菜,"茶香蟹"、"花港观鱼"都在此列。主人还悄悄点破其中的奥秘:我们的茶菜里,不用味精,全用高汤;不用酱油而用铁观音、乌龙茶茶汁。主人并不怕别人学去其中的奥妙。单说茶松这道菜,入油锅后,火候、时间都有学问,不及则不脆,太过就要焦,是件功力活。

茶宴馆里的每道菜里都有茶,茶却各有不同。要使茶在菜肴中充分发挥品性,厨师除了了解菜,更要对茶有精深的研究。看不见茶叶的茶菜为上,看得见茶叶的茶菜为下。而吃在嘴里,似有似无,全凭自己的悟性以及和茶的缘分了。

有的菜本来就是一个典故,只是很少有人知道。相传在杭州,每到早春,茶叶抽出新芽,茶农欢欢喜喜地忙着上山采茶,这时就会有一条条小小的琴鱼聚拢来,自由自在地在小河里嬉戏,直到新茶采完,茶农高兴地回家,琴鱼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茶农说,琴鱼是为茶而生的鱼。如果你恰巧点了这道"琴鱼戏莲",侍宴的小姐一定会在端上这窝汤时讲述琴鱼爱茶的故事。

斗茶生趣会茶友

在一般的饭店里,茶是用作餐前开胃的,或者它只是一种道具,等待姗姗来迟的朋友,等待慢慢上来的菜肴,茶的好坏在食客眼里无所谓,而在"天天旺茶宴馆",茶是主角。

吃过了茶宴,饱了眼福口福,仅仅是享受了一半,茶艺小姐的茶道表演是万万不可错过的:鉴赏佳叶(观茶)、孟臣沐霖(洗壶)、狮子滚球(烫杯)、乌龙入宫(放茶叶)、悬壶高冲(注水)、春风拂面(括沫)、行云流水(注入公道杯)、平分秋色(分茶)以及观赏汤色、喜闻幽香、小口品尝,若是能亲口尝到刘秋萍泡的茶,那就是缘分了。好茶还需好手泡,名茶西坪铁观音在平常人手中能泡五六道,在茶艺小姐手中最多能泡出十一二道,而一旦经刘秋萍的手,15道过后仍是满杯生香,用刘秋萍自己的话来说,她泡茶不用手而用心。

刘秋萍是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齿颊留香之际,听她讲起论茶、斗茶中的奇人奇事,更是人生一大快事。

有日本人来,做傲慢状,自认只有日本才有真正的茶道,连好茶也非日式袋泡茶莫属。刘秋萍与东瀛客论茶,绵中有针:听说日本除茶道之外,还有花道、书道、剑道、拳道、武士道,程式很多。但先生有否听说过,中国古代就有"道可道,非常道"之说。中国的茶道已有千多年的典籍记载,日本的茶道是由中国传入的,形成程式才四百来年。一杯好茶,能够观其形、品其汤、闻其香,方能悟出茶道之美。

也有斗茶客从来,欲会会听说口才一流的刘秋萍。一开腔便咄咄*人,"我不喝内地茶,只喝冻顶乌龙茶。"刘秋萍并不言语,取出福建安溪西坪的铁观音,先请试味,然后开言道:"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由于纬度与水土关系,生长最好的乌龙出自福建。今天泡上的西坪铁观音,拍卖价要 7 万元一斤,等级远远高出'冻顶'。"

客人问,为何冻顶入壶只泡 30 秒,而西坪铁观音则要泡1分钟?弦外之音,西坪铁观音可是粗茶。刘秋萍言道:乌龙的叶薄,不耐泡;福建茶叶厚,耐泡,所以要泡得久些。接着她又借题发挥:茶厚耐泡,人厚(道)耐交(往)。

对于善意的客人,刘秋萍的妙语更多。与文人品茶论道,她讲茶与儒、释、道是相同的。茶长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又活在杯里。道家的"羽化登仙"、佛家的"生命轮回"、我们追求走完人生路程时,乐于被后人评价为"虽死犹生",这与茶的精神都是不谋而合。

品茗的要旨,不过清心、怡情、去杂,教人平和之道和亦庄亦谐的趣味。

"天天旺茶宴馆"开了 10 年,在上海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两年前,"天天旺"取得国宴资格,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张,亲自主持茶肆的刘秋萍却因水土不服持续生病,最终撤离北京。很多人替她惋惜,她也惋惜,惋惜没能将茶与更多人分享,不过,现在这样倒也没有怠慢了茶。

参考资料:http://www.cnfamily.com/200208/ca4.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