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2:33
南方丝绸之路包括茶马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泛指历史上不同时期四川、云南、*等中国南方地区对外连接的通道,包括历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等。南方丝绸之路的早期通道如何打开目前难以考证。
据英国人哈维的《缅甸史》、霍尔的《东南亚史》等著作记载,公元前2世纪以来,中国的丝绸从缅甸经印度到达阿富汗,远及欧洲。
南方丝绸之路总长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它以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
扩展资料:
南方丝绸之路的名称由来:
“南方丝绸之路”的提出,是基于以四川为重心,分布于云南至缅、印的地区内,出土大量相同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不仅有四川文化,而且更有印度乃至西亚的大量文化因素,其时代早于经中国西北出西域的丝绸之路。
由于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代称已为中外学者所普遍接受,因此便称这条由四川为起点,经云南出缅、印、巴基斯坦至中、西亚的中西交通古道为“南方丝绸之路”(简称“南丝路”)。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南方丝绸之路:一道贯古通今的商贸文化脉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2:33
南方的这两条“丝绸之路”虽然很活跃历史很悠久,但之前没有多少文字记载,后来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茶马古道”。
第一个原因是丝绸在人类穿衣史上的作用的逐渐降低。中国古代大概在隋唐及以前,衣服的原料主要是丝绸和麻,宋元以后开始改为以棉花为主。丝绸需求量的减少,也让它生产量减少,因此,以丝绸为主要货物的贸易也变得越来越少。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辽宋夏金时期南北对抗的剧烈。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对抗得最厉害的一段时期。对抗的结果是,宋朝北方的贸易之路几乎断绝,只剩下海上贸易和西南贸易。而西南贸易,又由丝绸贸易转变为茶马互市为主的贸易。
除了前面说过的丝绸供需的减少外,还有就是宋朝对马匹需求量的增多。本来中国北方才是主要养马地,但南北阻隔,宋朝得不到北方的马匹,只能到盛产马匹的南方滇缅一带买马。同时,宋朝大量的优质茶叶要卖出去,除了海上之路外,也主要是利用滇缅道。这样一来,南方“丝绸之路”,就变成了南方“茶马古道”了。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茶马古道是一条*、经济纽带。促进了*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
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这种互补关系使藏汉民族形成了在经济上相依相成,互相离不开的格局。由此而进一步推动了藏区与祖国的统一,藏、汉民族的团结。
在历史上,宋朝、明朝尽管未在藏区驻扎一兵一卒,但却始终与藏区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令藏区各部归服,心向统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2:34
南方丝绸之路的活跃程度和发展规模绝不亚于北方。这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养蚕缫丝的历史,和织绵的工艺技术都非常了不起。尤其是随着金沙遗址和三星堆文明的发掘,以及对古蜀国蚕丛文化的研究,发现四川的丝绸文化之前显然被极大地忽视了。历史学家任乃强甚至认为,就丝绸之路文化这一块,巴蜀文明是要优于中原文明的。
如果说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洛阳的话,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则是在成都,终点在身毒,这条道也就被称为“蜀身毒道”。中间的通道有两条:一条是沿云南过缅甸的滇缅线,一条是翻越青藏高原。尤其是翻越青藏高原这一条道,大家不是很熟悉。当时青藏高原还不是被后来的吐蕃控制,而是被一个面积更大的叫做象雄的国家统治者,这个国家和巴蜀的贸易十分活跃,直到后来松赞干布建立强大的吐蕃,取代象雄。
中国*通向西域的古道主要有三条: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和其他三条古道相比,茶马古道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北方丝绸之路以运丝绸为主。唐蕃古道虽然也运茶,但运茶量较低,主要商品仍然是丝绸。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把汉地的茶和土蕃的马、骡、羊毛、羊牛皮、麝香、药材等互换,运输方式是人赶着马在高山峡谷中跋涉,这就形成了茶马古道的重要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2:34
茶马古道则较南丝路晚了近千年,主要源起于文成公主进藏后,由于藏族的全民恃茶性和中原统治者“以茶治边”的*需要而形成。
走向是由川、滇两省分别自东向西穿过横断山脉入藏到拉萨,最后再抵达印度。此道明显较南方丝绸之路海拔更高,路途更艰险,路网更庞杂。后由于进藏公路的修建,此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92年此路经学者正式取名“茶马古道”后,在旅游界更是声名鹊起,目前已有代替南方丝绸之路提法的趋势。尽管现在国内国际关于茶马古道的记录片拍了不少(以日韩合拍版较好),据说川滇两省联合申遗的活动也在进行中。但我们首要的事是要正本清源,理清这些古道的前世今生,才好让这些古文明之路重放光彩!
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这两条流淌着浓重道路文明的古道在保山境内的昌宁、隆阳以及滇西的大理、怒江、香格里拉有很多路段交叉和重合,只不过从成都平原来的商队驮的是丝绸、蜀布、邛竹杖,从版纳、普洱、临沧来的商队驮的是沱茶、砖茶、饼茶;南丝路上的商队目的地是南亚、东南亚,最远到达伊朗高原、地中海流域,茶马古道上的商队目的地是*、尼泊尔、不丹、印度,也有延伸进入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到明清时期,云南有三大马帮在这两条路上行成了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即鹤庆帮、大理帮和腾冲帮。鹤庆帮、大理帮主要以沱茶换马,顺便也带一些云龙方向的锅盐,腾冲帮主要运送丝绸、玉石和百货。绵长的马帮队伍,数百年来奔袭在滇藏和滇缅的高山深谷间,创造了中国道路史上无与伦比的丝路文明和商业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永远可以怀想和景仰的地理遗迹及人文风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2:35
茶马古道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主线全长6000多公里。
一条是以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既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通向南亚、中亚、欧洲国家。这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主线
一条是从成都南出发,经宜宾、曲靖、昆明、楚雄;
三是上述两条路线大理汇合后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出缅甸,从保山至缅甸段称为“永昌道”。
长安、成都分别是两条“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腾冲是国内“西南丝绸之路”的最后驿站。元朝统一云南后,在行省境内建立驿站78处,其中由中庆(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经禄丰、路甸、威楚、沙却、普棚、白山石诸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称塘、铺、哨、关、驿等。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