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说说,历史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历史的方向到底由谁决定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3:0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7 17:38

参与编修清史的谢景芳教授说过,“在中国古代经常以*推动经济”。也就是说,“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成了社会前进的唯一手段”。 这种说法在一定时期是不错的,但是一旦王朝政权到了后期,“中枢无复具有领导全局的能力,也就不得不以消极敷衍的态度应付局面。” 这样一个*,还怎能指望他推动社会前进?况且*属于上层建筑,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没错,但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中国古代就不能完全用这句话来概括经济活动。从周代的分封制度开始,“出现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思想之一,租赋思想。” 这个思想是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而这个形势是被*权力所控制的,所谓“从王命,纳王贡”。因而,经济活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不管是*还是经济,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在此之前的社会发展与此二项无关。那么,到底是什么贯穿了人类300万年的历史,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个人认为只有两个字:追求。
有句话叫有竞争才有发展,我再加一句有追求才有竞争。历史发展的动力“就在这个社会机体自身之中,就在自主劳动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就在每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需要和利益的合理追求之中。” 只有追求,是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在很远的将来也必然会存在并且长期存在的。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人们就不停的追求着理想,从吃饱穿暖到吃好住好,从追求生存到追求生活,不一而足。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资储备,铁骑与牛耕开始使用,为了生活更加舒适省力,水力火力代替了人力。但是有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基本农具直到今天一直没有很大改变,铁锹在汉朝就有了(辽宁旅顺博物馆藏品),这不是矛盾么?其实这正是从侧面证明了追求推动社会进步这个理论。先从中国历代王朝发展的大体规律上看,一般都是“战乱——休息——繁荣——衰落——危机——战乱”的模式。一个王朝到了末期,人民将其推翻,然后从头来过,在这个轮回里,追求一个所谓的太平盛世,这是社会底层的百姓的追求,基于这种追求,一个又一个末路的王朝被推翻,也是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一次又一次被破坏,这是其一;其二,从古代的大多数时间来看,中国总体上是地多人少的关系,百姓们的追求也仅仅是丰衣足食,也就是说,靠传统的粗放农业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情去想什么改革,穷则思变,不穷而思变在那个时候会遭到层层阻挠,因为变革必然会短期损害许多人的利益,这和人们小富即安的思想冲突,中国的生产工具质所以能上千年不变,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人民的追求。至于为什么古代人民的追求这么简单,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在此不过多研究。
当然,还有一句话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一般用在描述人们贪欲过大,但从另一个方面想一想,这不也是人们对生活追求的一种思想反映么?前文主要叙述了农民阶层的追求,对最大利益的追求也促进了商人阶层的发展壮大。即使历代中国王朝都采用重农抑商*,这并不放爱上也成为重要的社会构成,早在汉代司马迁就认识到了商业商人的重要 。在后来的发展中,商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力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加速社会前进,如果没有*压制,我们可能在宋,在明就进入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阶段”了。为什么在*压制下还有那么多商人?因为商人有利可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利益的追求促使了这一切的发生,如果不是追求利益,清代众多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里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红顶商人。一面是*压制,一面是商人的官僚化,这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追求与个人追求的碰撞。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这场棚户钻工的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可惜,在结果还没有明朗化的时候,英国人来了,用强硬的手段打断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将这个碰撞的结果提前了,这就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影响。此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于近代史范畴,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不是*的作用,也不是经济的作用,关键还在于人的追求,在于人。是人的追求促使山顶洞人学会了用火,使战国居民使用铁器牛耕,是人的追求促进了历次改革,发展了经济。因为人人都想活得舒适,过得愉快,这种追求,或者说这种*,才能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因而,现在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方针,正是看见了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作用的结果,是与时俱进的正确观点。
参考文献:
徐伟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2月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7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组:中国经济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 司马迁:史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7 17:38

历史长短是由时间的长短将决定的,而人类已知的历史长短则是文字发明以后的时间长短决定的,历史本来不存在,它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思想的一个趋势总结。它的动力即为人类的进化与思想的成熟等等人文因素,进化的方向不是单个人决定的,而是人类一致的目的与决策。
附:维基百科——历史概念
——历史: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7 17:39

历史其实是没有什么动力的,只不过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某件事导致接下来事情的变化。至于历史的方向吗,并没有人能决定,主要是看在事件中一个人的做法,以及该做法会直接导致的结果,而那个结果就成为了历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7 17:39

我认为历史的动力便是时间。正是因为有时间的流逝才不断的推动历史的发展,展现着王朝更替。而且历史的方向由“潮流”决定,这种潮流可以使局势的潮流,可以是时间的潮流,更是历史所特有的潮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7 17:40

我感觉历史的动力就是社会的发展,和相对的进步,当然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至于方可能会在我感觉没有任何人能决定,当然有些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