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国的主要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3:0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3 12:34

1.《朝鲜王朝最后一任朝天使---金堉使行研究》,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页219-242;
2.《朝鲜王朝关王庙创设之本末与关王崇拜之演变》,《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页1-13;
3.《<皇明通纪>及其续补诸书对朝鲜之影响》,《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页157-176;复印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试论清初朝鲜之“复仇雪耻”理念及其演变:以宋时烈为中心》,《九州学林》(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春季号,7卷1期,第66-100页。
5.《日本宝历辛巳版<明史朝鲜传>考论》,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页441-455。
6.《朝鲜入明海上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举办《韩国学论文集》第17辑,2009年3月;又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12月)第6卷,页138-151;
7.《历史、传说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的塑造与演变》,《复旦学报》,2008年第5期,页19-32;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8.《清修<明史>与朝鲜的反应》,《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页124-133;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文史知识》转摘提要;
9.《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考论》,《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页109-115;
10.《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页25-31;
11.《义理与现实的冲突:从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鲜王朝之尊明贬清文化心态》,《汉学研究》(,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页187-210;
12.《清乾嘉时期中朝士人之学术交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7年11月第47期,页191-216;
13.《朝鲜<韩客巾衍集>之西传清朝及其影响》,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七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辑,页40-47;
14. “Different Types of Scholar-Official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The Interlaced Careers of Wang Shizhen and Zhang Juzheng”, Ming Studies明史研究(美国明史研究会会刊), No.53 (Spring, 2006), pp.4-50;
15.《清对朝鲜宗藩的演变及其效果》,《东方文化》(大学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合办),41卷1期(2006年6月),页91-122;
16.《王世贞及其著作对朝鲜的影响》,《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页94-100;
17.《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历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页98-107;
18.《满洲之道与满族化的清史-读欧立德教授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民族认同>》,《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10月)总第七卷,页399-410;
19.《朝鲜燕行士人与清朝儒生:以洪大容与严诚、潘庭筠、陆飞交往为中心》,杨龙主编:《东北亚社会经济文化与区域合作》(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页351-371;
20.《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摘录提要),页117-122;
21.《朝鲜吴庆元<小华外史>考论》(与乔治忠先生合著),《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页63-70;
22.《登莱事变及其对明、后金与朝鲜的影响》,陈尚胜主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页119-142。
23.《王世贞未完成之明史与<弇州史料>》,《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年11月;
24.《十六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中国社会史评论》,(2005年)第6期;
25.《王世贞<史乘考误>对<明实录>之辨证及其影响》,《成大历史学报》(成功大学),2005年10月总第29号
26.《淝水之战:初唐史家们的虚构?——对迈克尔·罗杰斯用后现代方法解构中国官修正史个案的解构》,《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页77-83【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录提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2004年第2期转载】;
27.《王世贞明史研究之成就与特点》,《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页28-35;
28.《略述美国史学评论与总结机制》,《南开学报》2004年第2期,页92-99【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2期摘录提要】;
29.《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页44-50;
30.《从正朔看朝鲜王朝尊明反清的文化心态》,《汉学研究》(),2004年6月,页191-218;
31.《试论朝鲜王朝崇祀明朝东征将领的祠庙》,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12月总第11辑,页25-33;
32.《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总第10辑,页144-167;
33.《试论多尔衮与朝鲜的几个问题》(与郑克晟先生合著),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月),页247-262;
34.《历史主义对“史学”的一次反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被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提要,第180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2003年第1期,页12-19;
35.《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3期;
36.《朝鲜王朝大报坛创设之本末及其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中文大学),2002年新第11期,页247-272;
37.《朝鲜<皇明遗民传>的作者及其成书》,《汉学研究》(),2002年第20卷第1期,页163-188;
38.《朝鲜王朝尊周攘夷及其对清关系》,《韩国学报》(),2002年第17辑,页255-281;
39.《试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页66-73;
40.《<明实录>之东传朝鲜及其影响》,《文献》,2002年第1期,页237-247;
41.《<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页74-80;
42.《朝鲜王朝所编之中国史书》,《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2期,页66-75;
43.《试论朝鲜儒林之尊周思明—以华阳洞万东庙为中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9辑,页37-57;
44.《朝鲜王朝尊周史书论略》,南开大学古籍所编《文史论集》第二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406-428;
45.《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下),《杂志》(),2001年元月,第102卷第1期,页6-14;
46.《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上),《杂志》(),2000年12月,第101卷第6期,页277-287;
47.《钱谦益与王世贞》,《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120-127;
48.《“土木之变与倪谦使朝》,陈尚胜主编《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14-244;
49.《清修<明史>与王世贞》(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9年6期全文转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页78-88;
50.《沈德符与王世贞》,《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页98-101;
51.《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纪念南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暨古籍所成立十六周年文史论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页146-163;
52.《人性演变与文学发展—读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署名黎正衡),《书目季刊》()1999年第33卷第1期,页73-84;
53.《<明季辑略>之东传及其引发之事件—中韩书籍交流史研究之一例》,《书目季刊》(),1998年第2期,页60-65;
54.《试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8年6期全文转载),《南开学报》,1998年第2期,页74-80;
55.《试论朝鲜李玄锡<明史纲目>之编撰、史源、刊行与评价》,《清华学报》(,1997年)新第27卷第3期,页313-345;
56.《试论丽末鲜初的中韩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6期,1997年,页33-41;
57.《朝鲜王朝的一部明史著作--<明史纲目>之研究》,《中国历史与史学—祝贺杨翼骧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页346-359;
58.《丙辰京察与嘉靖后期党争》(与郑克晟先生合著),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120-140;
59.《陈璘与李舜臣》,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一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页224-233;
60.《翁万达在广西》,《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页129-140;
61.《试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页34-42;
62.《朝鲜入明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第2集,页39-47;
63.《胡适之与明实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页21-24;
.《试说明代行人》,《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页11-16;
65.《试论明代监察官的考选制度》(与关汉华先生合著),《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页116-124;
66.《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翁万达》,《文史知识》,1993年第6期,页56-60;
67.《史学至精微,微处见大义---浅谈郑天挺先生的治史方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页30-34;
68.《明代宦官与中朝交往》,《韩国学报》(),1992年总第11期,页135-149;
69.《明代使臣述论》,《广会科学》,1992年第2期,页69-74;
70.《试论崇祯皇帝的用人观》,《历史教学》,1990年1期,页3-12。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3 12:38

不是这可吧朋友 看看在复制过来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