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3:0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11:34

 苏轼的《六国论》启用了自然生态观的理论模型去观察分析人才时政问题。比如,他认为六国和秦朝的兴衰,原因均在于用人的当与不当上。战国时代,“智、勇、辩、力”等人才甚多,鸡鸣狗盗之徒也很多,苏轼认为:“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猛鸷,昆虫之有毒蛰也。区处条理,使各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苏轼:《六国论》)。这就是说,苏轼经过自己的考证和他观察总结了自然生态中的物种共存的情况,发现,六国当年之所以长期存在,就在于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处理社会事物工作,他们既合理使用人才,也让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各安其处”,人尽其才和各得其所的最大限度了利用了社会人才资源,使得国家强大,秦朝也就无法灭亡他们。但是,后来,六国在使用人才的方法上出了问题,他们开始排除那些他们认为是异己的人,相比之下,而秦朝则收回“逐客令”,而广泛利用国家内外的所有人才资源,这样,六国走弱而秦朝走强,秦朝就将六国灭亡了。

  苏轼通过《六国论》也提炼出了一种社会*规律,这就是,当一个权力执政者为了自己的集团利益去极力扫除异端的时候,或者说社会*现实只注重司法严厉和技术实用价值的存在,而轻视了博爱的社会伦理的时候,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单位就一定要出危机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苏轼:《六国论》),因为,人类技术手段的所有目的,不是仅仅去追求人类的“易使”,也就是不是去追求社会表面的强大,而是为了社会的平等、公正和博爱!是为了人人能够有好生活过!手段和目的,是不能够颠倒的。苏轼的这些理论,现在依然是有效于现实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11:34

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引起人民的反对)。”
苏轼的观点是不对的。第一,商鞅变法是顺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的历史趋势而进行的一次改革;第二,它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并为秦后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11:35

是啊,还有王安石,这就是不懂团结大多数,但是必要的,最近就有位,朱老头子,历史也需要这种又臭又硬的人。。。可爱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11:35

是由“商鞅变法”所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