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肺片是什么菜?材料,来历,是什么?里面真有肺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3:1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8 16:25

1、没有。

夫妻肺片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一般来说,现在正宗的“夫妻肺片”里没有肺片。

2、该菜品由郭朝华、张田政夫妻创制而成,原本是牛肺为主要材料,现在则通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进行卤制,而后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在上面。

懂视网 时间:2023-01-22 10:58

1、一般来说,现在正宗的“夫妻肺片”里没有肺片。

2、夫妻肺片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该菜品由郭朝华、张田政夫妻创制而成,通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进行卤制,而后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在上面。其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3、夫妻肺片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关于“夫妻肺片”的起源有一个传说: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皇城成都附近的人们吃动物肉,不吃动物内脏。内脏的价格很便宜。当时,有一对年轻夫妇,男子叫郭朝华,女子叫张田。他们发现这些廉价的内脏是有利可图的。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在清晨去屠宰场,翻遍堆积的内脏,挑选有食物的部分,把它们清理干净,放在锅里煮。经过两个人的研究和实验,“夫妻肺片”这道美食诞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5 11:34

夫妻肺片(英文名:Sliced Beef and Ox Tongue in Chili Sauce;Mr and Mrs Smith)是一道四川成都名菜,由郭朝华、张田政夫妻创制而成。通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进行卤制,而后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在上面。其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里面没有肺。

拓展资料:

1、菜品特色

夫妻肺片,色泽红亮,质地软嫩,口味麻辣浓香。观之青红碧绿,津河暗涌。一大青瓷盘新拌的肺片端上桌,红油重彩,颜色透亮;把箸入口中,便觉麻辣鲜香、软糯爽滑,脆筋柔糜、细嫩化渣。

2、营养价值

夫妻肺片,温补脾胃、温补肝肾、补血温经、保护胃黏膜、补肝明目、增加高温抗病能力、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其中,牛肚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适宜于病后虚羸、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夫妻肺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5 11:34

你好!!

一: 夫妻肺片真的有”肺“吗:

现在夫妻肺片的成分里并没有肺,肺片实际上是“凉拌牛杂”的另一种叫法,牛肺现已不用,只因其名气很大,习惯称号久远,故至今仍沿用旧名。

现在是牛肉、牛舌、牛心和牛头皮,切成很薄的片杂荟在一起,人们称之为“荟片”。据说是好事的学生用硬纸板写个招牌接在车上,把“荟”宇写成了“肺”字,因此“夫妻肺片”就慢慢出名了。

它的特色是:肉料精选,香料精配,厚薄均匀,搅拌入味。肉料加工要达到牛肉粑、牛舌嫩、牛肚脆、头皮薄。配料要选上等的卤水、红油、香莱,加上芹菜、葱节等,现拌现吃,精香可口。

二: 夫妻肺片的由来:

夫妻肺片是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

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三: 夫妻肺片的做法:

原料:

牛肉,牛杂(肚梁,心舌,干层肚,头皮),盐炒花生仁,卤水,酱油,芝麻粉,花椒粉,味精,八角,花椒,肉桂,川盐,白酒辣椒油。

制法:

将鲜牛肉、牛杂洗净,牛肉切成 500克重的块;
将牛肉、牛杂放入沸水锅内煮净血水捞起,置另一锅内,加入老卤水和香料(内装花椒、肉桂、八角)、川盐、白酒,再加清水,用旺火烧沸约30分钟后,改用小火煮90分钟,煮到牛杂熟而不烂,先熟的先捞出,晾凉待用;
将卤水用旺火烧沸约10分钟后,将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粉、卤水放入碗中调成汁;
将熟花生米拍碎待用,再将晾凉的牛肉、牛杂等切成片约6厘米长、3厘米宽的薄片混合在一起,淋上味汁拌匀,分盛若干盘,分别撒上芝麻粉和花生仁末即成。

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5 11:35

夫妻肺片

*二十几年(公历一九三几年)的时候,成都皇城(明时朱元璋派驻各地皇子的蕃邸,后拆毁,准备新建毛*纪念馆,后因故易做省展览馆)附近,是成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尤其*很多。这些少数民族因为信奉*宗教或自己本身习俗的原因,多不食猪肉,牛羊肉就是那里消费的大宗肉食了。而且,他们一般只食用牛羊肉,对于内脏,他们一般都是丢弃了事的。每天清晨,由信教的*屠师(我们四川管持此业的叫“刀儿匠”)念经之后,把牛屠宰分割完毕,肉送到集市上去出售,清理下来的内脏就抛弃在屠场一角,堆的很高。那时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叫郭朝华,女的叫张田正,他们看到这些废弃的内脏都被扔掉,觉得很可惜,小两口反正也还没有事做,正耽于生计,于是就清晨就到屠场,在堆积的内脏堆中翻翻捡捡,挑有用的一些拿回家,仔细打理出来,上锅煮熟,并经过很几次的试验,把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再细细的以刀剖.挑.切.削.发加工出来,真是做到了让牛肚白嫩如纸,牛舌淡红如桦,牛头皮透明微黄,再配以夫妻两精心搭配的红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酱油和鲜嫩的芹菜等调料,因此凉拌出来的“肺片”具有颜色红亮、软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的特点。那时的皇城地带,还不是今日的繁华市中心,而是当时贫民们聚居的地方,郭氏夫妇的凉拌牛杂因其价廉味美,既受买不起肉食但想吃荤腥的贫民的欢迎,又受爱其美味的市民的追捧,很快就打响了名气。因其原料是从废弃的内脏堆中翻捡出来的,加工时又都切成薄片,故称其为“废片”,又因其夫妻两一起上阵,故前面又冠以夫妻二字,到后来这到菜名气渐渐的越来越大,有人嫌其“废片”二字不怎么好听,将“废”字易为“肺”字,这就是成都这个著名菜品名字的由来。这道菜有牛舌,有牛心,有牛肚,有牛头皮,后来也开始加的有牛肉,但唯独就没有牛肺,可偏偏又叫“肺片”,由来就是如此。

[原料]

鲜牛肉、牛杂(肚、心、舌、头皮等)、老卤水各2500克,辣椒油、油酥花生未、酱油各150克,芝麻面100克,花椒面25克,八角4克,味精、花椒、肉桂各5克,精盐125克,白酒50克。

[做法]

1、将牛肉、牛杂洗净。牛肉切成重约500克的大块,与牛杂一起放人锅内,加入清水(以淹过牛肉为度),用旺火烧沸,并不断撇去浮沫,见肉呈白红色,滗去汤水,牛肉、牛杂仍放锅内,倒人老卤水,放人香料包(将花椒、肉桂、八角用布包扎好)、白酒和精盐,再加清水400克左右,旺火烧沸约30分钟后,改用小火继续烧1.5小时,煮至牛肉、牛杂酥而不烂,捞出晾凉。

2、卤汁用旺火烧沸,约10分钟后,取碗一只,舀入卤水250克,加入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面调成味汁。

3、将晾凉的牛肉、牛杂分别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0.2厘米厚的片,混合在一起,淋入卤汁拌匀,分盛若干盘,撒上油酥花生未和芝麻面即成。

[特点]

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关键: 牛肉、牛杂必须反复洗净,去除异味。用于拌制牛肉和牛杂的卤汁要浓,使其得味起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