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9:3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03
周国平名言:
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类别:爱情
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类别:友谊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类别:爱情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类别:人生
周国平经典哲理语句
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圣徒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智者是温和的理想主义者。
诚然,抱着过时的信仰不放,或者无信仰而装作有信仰,都是可悲可笑的,不妨调而侃之,哈哈一笑。可是,当我看见有人把无信仰当作一种光荣来炫耀时,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昆德拉:“明天当自然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谁会发现呢?……末日并不是世界末日的爆炸,也许没有什么比末日更为平静的了。”我知道他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和自然一起消失的还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整个心灵生活。上帝之死不足以造成末日,真正的世界末日是在人不图自救、不复寻求生命意义的那一天到来的。
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
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
未完成让很多东西看起来很伟大很完美。包括文学作品,也有婚姻爱情。很多东西如果停止了追,就失去了意义,魅力也随之而去。
不要试图求得别人的理解也不要试图去完全了解别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失尊重的。在我看来,后者倒像是把对方当成了研究对象。所以倒不如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给予对他人的信任,岂不落的双方都轻松?
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未完成的心态中和死亡照面,他又会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于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去的同时也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死神喜欢蹑行,当我们听见它的脚步声时,我们甚至来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又问他(苏格拉底)葬礼如何举行,他笑到:“如果你们能够抓住我,愿意怎么埋葬就怎么埋葬吧。”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们也许可以称这种晕眩为一种虚弱的自我迷醉。一个人自觉软弱时,决定宁可屈从而不再坚挺,就是被这种软弱醉倒了,甚至会希望变得更加软弱,希望在大庭广众中倒下,希望倒下去,再倒下去。
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的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殊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歹徒。
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不是在上帝向人显示奇迹的时候,而是在人认识到世上并无奇迹却仍然对世界的美丽感到惊奇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会渴望爱?我们心中为什么会有爱?我的回答是:因为我们都是孤儿。
韩愈把毁谤的根源归结为懒惰和嫉妒。
有两种自卑。一种是面对上帝的自卑,这种人心怀对于无限的敬畏和谦卑之情,深知人类一切成就的局限,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忘乎所以,不会狂妄。另一种是面对他人的自卑,这种人很在乎在才智、能力、事功或任何他所看重的方面同别人比较,崇拜强者,相应地也就藐视弱者,因此自卑很容易转变为自大。
苏格拉底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苏格拉底的结束语是:“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哲学家的幽默和达观跃然眼前。莫洛亚引哲学家桑塔耶那的话说:“爱情的十分之九是由爱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爱的对象。”
对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爱和孤独都是享受。莫洛亚这本书的结尾句是说得很精彩的:“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亦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唯此斗争与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
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爱默生说的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
有两种自信:;一种是立志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表现感觉好极了。
半人半神走了,神就来了。
人类精神的逆反形式:大智若愚、大善若恶、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严肃若轻浮。
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们对人生的体悟:我们无家可归,但我们有永恒的归宿。
艺术境界和魔术境界都近乎游戏。区别仅在于,在艺术境界,人像孩子一样忘情于游戏,现实融为一体。在魔术境界,两者的界限是分明的,就像童心不灭而又饱经沧桑的成年人一边兴致勃勃地玩着游戏,一边不无悲哀地想,游戏只是游戏而已。
诚然,和历史、宇宙相比,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但是,雪莱说得好:“同人生相比,帝国兴衰、王朝更迭又算得了什么!”
刘庸的这些话是否值得你深思
1、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使是看起来不明显的影响,都有可能造成无乐弥补的伤害。
2、什么幸福是永恒的呢?生与死常在一线之间,有与无没人能保险。只是生长在幸福中的人,常不知道世间会有不幸这件事,直到有一天他真正的失去。当我们在一起时愈不相惜、相守,分手之后就愈会遗憾思念!
3、一个人如果二十岁时不美丽、三十岁时不健壮、四十岁时不富有、五十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了这些!
4、年轻人,“无心”往往就是一种错误!
5、父母不能帮你走未来的路!
6、人可以多情,但不能滥情;可以交很多朋友,但不能**朋友。
7、痛苦的打击,难道能吧许多已经淡化的东西,再染上一层深重的色彩吗?
8、有时候你需要的不是聪明,而是那甘愿重新来过的傻劲!
9、不能客服自己天生的弱点,如何战胜别人。
10、添花的毕竟要比送炭的多。
11、最困苦的时候,没有时间去流泪;最危机的情况,没有时间去迟疑。
12、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回报爱,反而是爱的愈多的人,愈会加深地去爱!
13、这世界美好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你要学会衡量和取舍!
14、真正“识人”的人必定是抛弃表面,观察到内里。
15、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
16、顶天立地,谁要靠药来撑着?清明澄澈,谁会被败类欺骗?
17、一个成熟的人,必定是能从头到尾负责的人。
18、人是为活而生,不是为死而生。
19、人就这么一辈子。
20、得人难,失人易。
21、哭走的,是心情;看新的,是生活。日子总要过下去,对不对?
22、谁心里的最爱会是唯一的最爱。
23、怎么说不去想,不去想,在我们的心地,那个小小的角落,还是可能藏着“他”的影子。让我们看到每个与“他”相关、相似的人与物,就怦然一惊,可能我们总是以为,我们会找到一个自己很爱很爱的人。
24、人生观是我们的第二个灵魂,当第一个灵魂跌倒时,第二个灵魂还可以把我们扶起来。——刘墉
25、人就因为不知足,就因为要追求超越,所以会好上加好,精益求精,就因为有内在那股自制的力量,所以能在想吃的时候不吃,想睡的时候不睡,想玩的时候不玩,人不是跟别人战斗,是在跟自己战斗,就算没有外面的敌人,人也应该在心里以自己的惰性为敌,不信自己办不到。——刘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03
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