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后的风俗习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4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10:05

过了腊八节是什么节 腊八节之后是什么节日

过了腊八节就是小年,有些地区也叫作祭灶节。

什么是小年

小年是相对于春节大年而言,因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小年具体的日子也略不相同:大部分省份,特别是广大的北方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一带部分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而国内为数不少的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的地方把冬至叫小年。不过在全国范围内流传最为广泛的小年节,指的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节。小年节是整个春节活动的开端,是春节前一系列准备活动的初始。其主要活动有两项:祭灶和扫尘,所以小年节又称祭灶节、灶王节、谢灶、祭灶。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均有与祭灶相关的歌谣。比如以下这两首在晋东南和豫北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

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蒸团子;

二十六,割下肉;

二十七,擦锡器;

二十八,沤邋遢;

二十九,洗脚手;

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二十三,祭灶关;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打酒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杀只鸭;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贴门旗儿(春联);

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小年祭灶的传统

因祭灶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小年也称“小年夜”。祭灶前,凡是生火做饭有炉灶的人家都要请灶神。将灶神请回家后,一般贴于厨房锅灶上方,或是置于神盒内,或是直接贴在墙上,目的是揭开锅就能让灶王爷看到锅里的东西。让其品尝民间百味,了解百姓疾苦。

祭灶时,需要一些供品,各地的供品又各不相同,一般有灶糖、水饺、粉团、枣山摸等几种。

灶糖,又称“搪瓜”,因其多做成团形,像瓜形,中空,故得名。灶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也有用江米磨粉加怡糖制作的。灶糖的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所以有的地方又称为“胶牙搪’。用u搪祀灶,俗信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又因其味甜,俗信灶神吃搪后嘴变甜,就会多说好话。在北京,因为灶糖是按照关东的传统制法做成,故得名“关东搪”。山西地区则统称“麻糖”。在上海、江苏,灶搪的形状呈元宝形,也称“糖元宝”。此外,还有做成革养、葫芦以及一些小动物等形状的。

各地区祭灶的习俗

北方地区多用水饺祭灶,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的饮食习惯。在山东聊城,小年晚上祭灶时要供奉一碗或三碗水饺(每碗盛几个即可),并在碗上横搭几双筷子;近年来有的人家也开始用元宵祭拜,也是意在让灶王爷不张口说坏话。江浙一带普遍用粉团辞灶。

在江苏。腊月二十四晚上,用米粉、红塘各半,和匀、搓成小丸,俗称“玛瑙团”。将四个粉团叠垒起来,有的还用米粉做鸡、鹅、秤、锤、米囤等物掺杂其间。浙江湖州双林祭灶时所制的米粉团,称“送灶圆子”,核桃般大小,和以南瓜成黄色,有的还做成元宝、聚宝盆等形状。

枣山模是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一带常见的祭灶供品,它是一种层层布满红枣的大馒头,个大的直径约半尺,高一尺有余,重达十斤,分为五层。每层馒头都是以多个大红枣为中心做成云纹或如意纹形。因其轮廓似山形,故称“枣山”,也称“枣排”“枣盘’。

在山西,有的枣山模上还要捏老虎和山羊,老虎捏成上山状。山羊捏成下山状,意思是老虎下山会吃人,上山就平安了,羊在山上吃饱了,平安下山回家来,反映了人们期盼平安的美好愿望。

另外,各地祭灶供品还有钻糕、糖饼、柿饼等。总体来说,祭灶时供品的主要特点就是甜和黏,主要意图都是让灶王爷上天后不能说话或只说好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0:32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按照中国传统农历,每年的十二月也叫腊月。而腊月初八又被称为“腊八节”。

《礼记·月令》中记载:“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意思是说:“腊,猎也。猎取兽类以祭祀先祖,祈求上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此可知这个节日是远古时代祭祀先祖的一种习俗。“腊八节”能流传至今,除了古老的腊祭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与佛教传说有关。传说释迦牟尼在修行中因饥寒交迫而晕倒,被一个放羊的女孩用“奶粥”所救,而这一天刚好是腊月初八,佛教徒为了弘扬此事,将这一天定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佛教徒要在这一天广施粥济,弘扬佛法,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而布施的粥就叫“腊八粥”。

知道了“腊八节”的来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腊八节”该怎么过。

腊八节最出名的习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粥”还有一个更高大上的名字--七宝五味粥。(是不是瞬间有种想吃的冲动。)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扬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可见,自宋代开始,不管是佛教徒还是在民间,腊八节已是民间非常重要的节日了。

腊八粥的熬制在我国各地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地区是以米豆干果等为主,如:大米、小米、红豆、花生、红枣、莲子、桂圆、葡萄干等。而在我们南方部分地区会加入腊肉、蔬菜等。人们一般在腊月初七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淘米、捡豆子、洗果脯,然后在腊月初八清晨,大火煮、慢火炖,数小时后腊八粥才能煮好。

腊八粥熬煮好后,要先敬神祭祖,祈求上苍保佑来年平平安安,大富大贵,之后才可食用。吃腊八粥,配上用枣泥、豆沙、果脯等做的糕点,父母会告诉孩子们,不要吃完,要留一些,预示着年年有余的好兆头。以前还会让孩子把粥送给穷苦人吃,为家人积德行善。一些地区还会把腊八粥涂在门上和桌子上,预示着驱灾辟邪。涂在果树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我国南方地区还有做腊肉、腊酒的习俗,北方也有做腊八蒜的习俗。

过完腊八节,各家各户就开始筹备过年了,各种采办年货、打扫卫生、拆洗被褥,准备新衣、加工食材等,一直忙到迎接春节的到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