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3:0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4 03:16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过故人庄》;

【作者】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同时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诗的前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接下来两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再往后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里的【开轩】两个字,似乎也是不经意地写进诗里的,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诗的最后两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地被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的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过故人庄》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0:24

 过故人庄[1]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先是初读,对作品获取第一印象。初读的基本要求,是要充分熟悉作品主题及其选字炼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从作品主题与字词句篇的内在联系中,归纳出作品的总体特点,判断其价值所在。这是就诗论诗的阶段,以获取对作品的自我感受为主。对作品的理解,虽有比较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可以使鉴赏者具有较为的接受意识,是培养鉴赏能力的基础。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初读此诗,首先得过好字词句关。如题目中“过”的古意为访问、拜访。第三联的“场圃”实指“田家”门前的一块空地,夏、秋二季碾平后作为打粮、晒粮的场地,冬、春二季又翻耕后作菜圃,故合称为“场圃”。还可根据古代城墙有两道即内为城、外为郭的常识,由“青山郭外斜”一句,推知在诗人眼中,已把“村边合”的“绿树”视若内城,又把“郭外斜”的“青山”视为外城。这一暗喻,就隐约表达出诗人已在意念之中,把宁静秀丽的山庄田园的美景与城郭之内人声鼎沸的喧闹作了对比,并产生了弃闹取静的无比欣喜之情。
  初步疏通句意之后,再对结构特点略加分析,便可得知:这首诗,既叙述了诗人访故人的经过,又描绘了山庄环境的幽静、景色的秀丽和诗人为故人庄园生活所陶醉的情景,表现出诗人与故人知音相遇的情长谊深。可见,这是一首访友诗。侧重于表现知音相交的诚挚与朴实,其诗风也以朴实无华见长。
  若对这首诗的分析到此为止,便只是就诗论诗,浅尝辄止。虽已入门,却未能登堂入室。若要登堂入室,则须进入精读阶段。
  所谓精读,就是细读深思,品评优劣。精读的重点,一是要在充分熟悉作品内容与部体特点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思想、时代背景和有关的文史知识,对初读过程中获取的第一印象进行修正和充实,使之更丰富、更准确。二是要站在现代社会的高度,以新的文艺观来确定取舍。这一阶段,侧重于从作品与社会(包括作者)的总体联系中来理解作品,力求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性,使主观与客观极尽可能地和谐一致。
  要精读《过故人庄》一诗,必须对作者的生平与思想有所了解,且须有一定的文史知识。
  根据普遍资料,孟浩然曾长期隐居于襄阳城南的家园中,四十岁时才赴京城洛阳谋仕。虽有诗人王维和丞相张九龄的大力引荐,仍然落第不仕,只得在游历数年之后,又回归故里以隐居方式终其一生。在离开洛阳,告别王维时,他曾抒发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感慨,晚年还有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感慨。可见,诗人在长期的隐逸生活之中,虽有恬然自适的快乐,但也深藏着怀才不遇的悲苦。这首访友诗,当是这种深沉的隐逸情怀的曲折流露。
  借助于文学和历史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对诗中若干关键性语句加深理解。首句的“具鸡黍”一语,是化用了《论语·微子》中“杀鸡为黍而食之”[2]的典故,暗示出“故人”乃是甘居淡泊、不屑于仕途名利的隐者。古代山水田园诗中的“隐者”,无不面临着巨大的“出仕”与“归隐”的心理矛盾。绿树、青山的城、郭之喻,显然是诗人眼见了“故人庄”之宁静、恬淡而遥思城郭之内、官场之中的政见与人事纷争以致。“话桑麻”句,又是化用了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诗境,婉转地表达出诗人对官场的鄙弃和对山庄的入迷。“还来就菊花”之约,无疑是再次表达了两位知音者对陶渊明当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情操的向往与崇敬。
  经过这样的细读深思,对这首“访友”诗的题旨,自可获得比较深刻而又客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品味,我们才能领略诗的真味。
  品味,主要是对作品中的可取之处,于反复咏诵与品评之中,得以潜移默化,吸取其精华。只要有了初读与精读的坚实基础,在品味作品的精华之时,一般都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愉悦,也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1:42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过:拜访,探访,看望。 具:准备,备办。

故人:老朋友。 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合:环绕。 郭:指村外。

轩:窗户,门。 场圃:农家的小院。

话桑麻:谈论庄稼。桑麻,指农作之事。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古诗今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作客。苍翠的绿树环绕着村庄,碧绿的青山横斜在村外。打开窗户,我和朋友面对着窗外的场院和菜园子,端着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农事。并且约定等到九九重阳的那一天,我还来与朋友一同赏菊饮酒,喝他个一醉方休。

【赏析】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之后写的。全诗清新明快,如话家常,不用典,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眷恋与想往。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首联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是老朋友了,诗人可能不是第一次去做客。故人“邀”而我“至”,字句上没有任何渲染,朋友邀请我,我就来了,简单而随便。没有了官场与贵族那种世俗的客套,真挚,朴实,醇厚。再看朋友备办的饭菜,农家家常红烧小鸡儿,黏黏的黄米饭,难免还要烫上一壶家酿的陈年老酒,既显出了田家特有的风味,又看出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邀请和招待,才更显实在,朋友之间才更能为对方敞开心扉。这个开头,简约,平静,自然,但对于后面将要展开的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既显示了浓郁的气氛特征,又为下文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设置了悬念,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

颔联重在描写朋友的家乡的风光,绿树环绕村庄,青山横斜村外,犹如一幅清淡的大写意水墨画,上句工笔描绘,村庄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浓墨重泼,向读者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村外青山横斜相伴衬托。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清淡幽静而又不显孤寂的美丽山村。

颈联走进农家生活场景,极富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农事,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酒喝得开心畅快。 “开轩”二字看似不经意而为之,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在谈论农事,窗子一开,就让外面的打谷场和菜园子映入眼帘,触手可及,更给诗人以心旷神怡之感。于是,我们也似乎领略到了浓郁的劳动的气息,恬适的农家乐生活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长势和收获。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已尽而情未止。诗人孟浩然为农庄生活深深吸引,于是在临走的时候,与朋友约定,等到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到来的时候,一定再来赏菊饮酒,共叙友情。虽然淡淡两句诗,细细品味,却于字里行间流露出故人相待的热情,诗人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和恬淡的农家生活,语言朴素平白,意境鲜明清新,生活气息浓郁。一个普通的农庄,一顿普通的田园饭菜款待,在诗人的笔下却变得如此令人垂涎;描写的更是眼前的平常景物,使用的是大众化的语言,描述的层次顺序也是完全顺其自然,笔笔都显得轻松至极,仿佛不受任何诗词格律的约束,但细加品之,却又句句字字都在格律要求之中;通篇品赏,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朴实的农家田园是惊人地和谐,表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一致,足见诗人的非凡功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