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发展趋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2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51

随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油藏地球化学必将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挥出更出色的作用。特别是在油气成藏研究方面,非烃化合物分析技术近些年已在有关油气运移、对油层润湿性影响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应用潜力。高温气相色谱解剖高分子量烃并应用于判别烃源灶、母源输入、烃类充注和研究成藏后改造以及油藏地球化学应用于定量化研究成藏年代学仍会是热点和重点。通过烃类流体包裹体测试,可以确定烃类流体充注过程和历史,识别古流体的存在与活动过程,定量分析各期油气充注的成藏贡献率,确定古油水界面的变迁。此外,成岩自生矿物、储层固体沥青和油田卤水碘同位素定年也会促进成藏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化发展。根据油藏中高分子量化合物、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还可以优化油藏管理。在油气聚集或开采的过程中,某些固体成分从原油中沉淀,这些沉淀下来的固体成分包括从高分子量烃类至沥青和沥青质。沉淀作用可能发生在油藏中,或者在油层套管乃至储罐中,从而可能在油藏内部形成障碍和(或)在管道自身中产生堵塞。如果充填在孔隙中,固体产物可能*孔隙通道,并且改变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特征,从而影响油藏质量。因此,在进行油藏表征和对石油成藏系统进行评价时,研究石油衍生的固体产物就像研究碳酸盐胶结物、硅酸盐胶结物或自生粘土矿物一样重要。这些物质的存在还可能引起油层的损害,通过细颗粒成分的运移导致孔隙度的降低。

油藏地球化学在油田开发和生产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也会更加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量研究油层连通性。目前,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技术分析油藏连通性多是根据色谱特征指纹,利用极坐标方式表示,定性地判识连通性好坏。如果将原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看作*空间内的向量,利用向量夹角法计算两个色谱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将其作为油藏流体连通性的下限值,则可使连通性研究定量化。

2)进行作业措施效果评价。通过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可以监测、分析卡、堵水、管外串等作业措施效果,进而指导生产部署的调整和优化。

3)定量识别高含水层。油田水是油藏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岩石和油气的长期作用不仅改变了岩石的性质,也改变了地下水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油田水中溶解有丰富的溶解烃类、有机酸、酚等有机组分,不同组分在油、水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因此通过建立单采井含水量与水中可溶有机组分的统计关系,可以确定油、水混合液中水的含量。不同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差别较大,例如咔唑、正己烷、苯和喹啉的溶解度分别为1.8,9.5,1750,6100mg/L,而醋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也相差很大,例如C0—C3烷基酚类、C0—C2烷基咔唑类分别为0.1~200和500~30000,苯、甲苯、萘和1-甲基萘在正庚烷和水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180,570,2800和8000。因此原油中某些化合物的比值,例如苯/正己烷,在水中苯含量达到饱和之前应该随产液量中含水的增大而减小。由于苯、甲苯等化合物在水中有较高的溶解度、原油中该类组分易于检测定量等原因,下文将重点讨论这类组分的变化规律。

4)评价水驱效果。随着开采时间增长,大部分井(不论是单采井还是合采井)原油中的饱和烃轻质部分含量减少,大部分情况下是由注水冲刷油层造成的,因为饱和烃的轻质部分比中、重质部分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要高一些。因此,可以利用一些原油组分(参数)的规律性变化来评估油井的水驱效果。

5)细分流动单元及分析注采对应状况。立足于油藏有机成分的平面变化规律,评定井网砂体连通性及级别,建立评价标准。原油成分、地层水中同位素比值87Sr/86Sr是油藏连通与否的可靠指标,应用这些指标可以定性判断各油砂体的连通性,细分流动单元。对于注水开发油田,注采状况的好坏一直缺少质优价廉的监测方法。

6)研究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其地球化学监测方法。通过探索定量监测剩余油分布的地化技术,揭示油藏流体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变化以及流体随开发过程变化的规律,结合精细油藏描述中建立的构造、储层、油藏等3个模型,定量研究平面、层间和层内剩余油的分布,揭示油藏开发规律,为提高采收率服务。

7)识别水淹层。根据水淹层中原油性质发生变化的地球化学信息识别水淹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