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愿景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0:0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35

  2012年,微软彼时的 CEO 鲍尔默曾给股东写了一封公开信。在这封公开信中,他将微软定位为 “设备与服务” 型公司,即微软要像苹果那样软硬兼施,不仅做软件,而且也要染指作为软件载体的硬件。甚至希望利用自身的软件优势来压制对手(比方说迟迟不支持其他移动平台的 Office),推销自己的硬件。但是这一策略并不奏效,Surface 平板销售不理想,收购诺基亚基本打水漂,还连累了这家昔日的手机第一品牌。

  鲍尔默卸任之后,微软新 CEO Satya Nadella 提出了 “移动优先、云优先” 的新愿景,设备被摆到了较为次要的位置,不过这种虚化含糊的说辞并未给人留下具体的印象。最近几月,微软接连推出了 Surface Pro 3、iPhone、iPad及Android版 Office,甚至还推出了新的智能手环,似乎给人一种硬件照旧做的印象,但宣布移动版 Office 开放免费编辑清晰有力地表明了微软的新核心。

  实际上,现在 Nadella 只关注 3 个聚焦点—Windows、Office 365 与 Azure 这是哪个核心产品。在上周于微软总部举行的一场小型的媒体及分析师见面会上,Nadella 指出,从商业模式来看,这三大块是微软的焦点所在。微软的所有努力都是往这三块去靠。

  换句话说,除了 Windows、Office 和 Azure 云服务,其他的业务都是为了把那些不使用 Windows 设备的用户吸引近微软的生态体系。也许这是我们近年来,甚至近几十年来听到的微软最清晰的愿景。

  尽管如此,Nadella 的做法仍然是非常微软化的。该公司下一阶段将会围绕着重新发明生产力的概念展开工作。届时,无论用户使用的是哪一种设备,上面都应该有微软的应用来帮助更好地做事。

  相对而言,这个愿景显得没那么高大上。Google 公关无人汽车、甚至想要攻克癌症,* 一边致力于数十亿人的沟通,一边折腾虚拟现实这样的未来项目。但 Nadella 认为,微软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管理电子邮件、待办清单和日程等必不可少的日常事务,这并非狭隘的东西,而是一种软件门类,微软把它当成是技术应用的核心驱动力。

  抛开愿景不谈,起码现在的微软比起鲍尔默治下已经有了不少新气象。更多的实验、更大的与竞争平台合作的意愿,以及努力让 Windows 在移动时代里变得无所不在。Nadella 认为,微软可以变得无所不在,即便用户注意不到。

  这方面微软的 Office 做出了表率。现在,任何人均可免费下载 iPhone、iPad 及 Android 版的 Office,并且还可以免费编辑文档—而在以往编辑是需要用户订购 Office 365 的。现在,微软终于学乖了。移动版 Office 的免费增值模式(基本编辑功能免费,高级编辑功能付费)在打开客户群之后说不定真的可以为 Office 365 在消费者群体中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至于 Windows,明年推出的 Windows 10 将会成为微软的又一个关键。这一新版的操作系统将会是微软第一个可运行于从智能手机到电视的所有设备的 OS。甚至微软还在考虑让 Windows 运行在物联网设备上。在这一点上,微软是领先于 Google 和苹果这两个竞争对手的。后两者在桌面系统和移动系统平行发展若干年之后,现在似乎也在考虑 OS 的一统。

  微软还介绍了一些微软车库的最新成果,这个微软员工业余开发努力的大杂烩不乏有趣的项目。Next Lock Screen for Android(你没看错,的确是 Android 手机的锁屏 app)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锁屏 app 可以替代用户 Android 手机的原有锁屏,提供当天日历安排、滑动电话拨号、快速应用启动,根据位置显示最常使用应用以及动态壁纸根据位置改变等新颖功能,从而为微软提升存在感寻找新的机会。

  Nadella 说:

  我们需要改变主流的产品开发文化和实验文化。这一切都要并行进行。

  从这一点看,微软倒有几分像 Google。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35

第一部分关于微软第1章微软的软件工程第2章微软的软件测试工程师第3章工程生命周期第一部分关于微软第1章微软的软件工程肯·约翰斯顿本书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1章到第3章,将介绍微软的基本情况,包括微软的目标、微软如何组织软件产品开发,以及微软如何推出产品。本章的大多数内容都广为公众所知,但也提供了一些微软的内部信息。已经有很多书籍、文章和网站都详尽地介绍了微软的历史,本书将着重介绍微软的软件工程,这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微软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我们介绍的微软的历史、愿景以及企业目标,对于我们在以后章节里讨论的所有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有重要的影响。1.1微软的愿景和价值观,为何我们“爱微软”除了足球世界杯或者板球赛事,让理性的工程师表现得热情奔放是比较难的。微软的工程师也是如此。不过,有一件事可能例外。在每年的十月初前后,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Redmond)市的微软总部,都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届时,将有近两万名员工乘坐几十辆大客车前往Mariners棒球队的主场Safeco体育馆出席会议,此外,还有数万名员工在线参加该年会。年会上,最后一个演讲者总是微软的执行总裁斯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在雷鸣般的欢呼声和响亮的摇滚音乐声(比如《洛奇》电影里的“虎眼”的音乐)中,斯蒂夫快速跑上*台,他热情奔放,陈词激昂,把与会者的情绪推向*。然后,他跑下*台,到观众席和大家互动。当穿过观众席中的人群时,他不停地做出象征胜利的手势,时不时和大家击掌相庆,受到很多员工热情的回应。他在途中会多次停留,继续激发大家的热情。回到*台后,平复一下呼吸,他会带领大家一起齐声呼喊:“我爱微软!”可以很容易地在www.live.com网站找到这类录像,只要搜索“Steve Ballmer公司会议”就可以了。不错,微软是个很酷的公司,在本书后面的各个章节里,大家会看到,作为软件测试工程师,我们所工作的公司是世界上最棒的。我们丰富的历史、出色的产品和与众不同的传统等(例如公司全体员工会议和大声呼喊鼓舞员工热情的执行总裁),使得微软成为工程师们的理想工作单位之一。在微软早期的24年里,公司的愿景就是“每家每户的每张桌面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从许多方面衡量,微软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当然,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诸如XBox一类的设备的需求,以及对服务类软件的关注,使得微软对愿景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从1999年到2002年,微软的愿景是:“杰出的软件无论在何时何地运用于何种装置,都能赋予人们巨大的力量。”比起仅仅着眼于PC的愿景,这个愿景显然更加远大,更加大胆。2002年,微软又提出了更远大的新使命:“帮助全球的个人用户和企业展现他们所有的潜力。”图1�1展示了2008年微软的徽标,这个徽标反映了微软的新愿景。图1�1微软2008徽标2008年9月,在公司全体员工大会上,斯蒂夫·巴尔默宣布了公司的新使命:“把软件的神奇和网络的力量集合起来,在全世界的设备上创造崭新体验(Create experiences that combine the magic of software with the power of Internet services across a world of devices)。”当时,会场的屏幕上还显示了个人电脑图像、服务器、浏览器应用程序以及从手机到游戏机等设备。这个使命的真正含义就是把软件加服务应用于每一个功能强大的互联网连接设备上。这个新使命,加上2002年提出的愿景,使微软既有了使命也有了愿景。在推出新使命的时候,斯蒂夫一度停下来,回答了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们如何对待公司旧的愿景:“您的潜力就是我们的动力”?斯蒂夫认为,多年来微软一直以“每家每户的每张桌面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作为愿景和使命,今后恐怕不会再有这样的单一明确的目标来指导公司的发展了,这一转变也标志了我们的成功和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虽然我个人喜欢着重于帮助人们实现自己潜能的愿景,但是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我更喜欢软件、互联网和设备这些具体的东西,作为一名软件测试工程师,新的使命是对我的巨大挑战,因为这意味着我的测试矩阵又要再一次扩大了。为了实现这个使命,微软公司认同6个价值观:正直诚实�、直率与相互尊重、勇于迎接巨大的挑战、充满热情、值得信赖和坚持自我提高及完善(Integrity and Honesty,Open and Respectful,Big Challenges,Passion,Accountable,and Self�Critical)。其中,勇于迎接巨大的挑战是软件工程师最常用的价值观。软件工程师在谈论下一个重大项目以及为什么现在就要开始这一项目的时候,就会体现出勇于迎接巨大挑战的价值观。巨大的挑战还包括机智地冒险、坚持但不僵化和勇敢但不鲁莽。� 微软公司价值观定义可参考: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CRD/corpvalue.mspx。维护我们的使命和勇于迎接巨大的挑战是微软的工程师前进的动力。这些价值观鞭策着微软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努力不懈地找出下一个缺陷、再下一个缺陷,以便我们的顾客能使用上高质量的产品。当Stephen Elop被问及为什么要加盟微软,取代即将卸任的企业部门*Jeff Raikes,即掌管整个企业部时,Stephen谈到了使他下决心的几个原因,但他最后归结到一句很能引起听众共鸣的话:影响力。 “加入微软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对全世界数百万计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积极影响的机会。比方说在飞机场,如果一个人走过来对你说:‘请看我能用你们的软件完成的事。’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用软件改变世界需要出色的软件产品和创造这些软件的优秀团队。众所周知,微软经常重新整编工程队伍,但是到我们写这本书时,最上层的3大产品工程部门还保持着多年来没有改变的结构:� 平台产品以及服务本部(Platform Procts and Services Division,PSD)。包括客户服务分部、服务器及工具分部,以及在线服务分部。� 企业本部(Business Division,MBD)。包括信息工作者分部、微软商务解决方案分部,以及统一通信分部。� 娱乐及设备事业本部(Entertainment and Devices Division,E&D)。包括家庭娱乐分部和移动与嵌入设备分部。提示:在微软内部,企业本部(Business Division)的缩写本应是BD而不是MBD,但使用3个字母缩写是微软根深蒂固的传统。所以前面加上微软(Microsoft),就成了“Microsoft Business Division”,于是MBD就成了企业本部的英文缩写。微软所有的软件开发都由这3个大部门负责。每个本部由一个部门*负责,直接向执行总裁斯蒂夫·巴尔默汇报,当然,斯蒂夫还有很多其他直接下属。在本书出版的时候,比尔·盖茨(Bill Gates) 应该已经退出了微软的全职工作,但是,在未来许多年,他还是会出现在微软组织示意图中。图1�2是简化版的微软组织示意图。图1�23个软件开发本部在微软组织机构中的位置示意图每个本部都为公司贡献几十亿美元利润和100~2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从营业收入来看,这些产品本部比很多世界500强公司还要多。每一个本部都负责几十个产品,其中很多产品都有很高的销售额和很高的利润,还有其他的一些产品则是微软的投资,也许在许多年内尚无回报。划分各个本部的原则是每个本部致力于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客户群,E&D专攻娱乐,MBD做企业软件,而PSD则致力于构建平台,我们的生意伙伴和微软的其他部门用这些平台为其他公司和顾客提供解决方案。我们的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是斯蒂夫·巴尔默的直接下属。其他许多高级领导人也是斯蒂夫的直接下属,如首席运营官(COO)Kevin Turner ,法律和公司事务团队(LCA)的高级副总裁Brad Smith。虽然在公司的各个部门,甚至在人力资源部门,都有一些软件工程师,但是,绝大多数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都分布在这3个部门。是订购新T恤衫的时候了�这是1998年的一个炎热而晴朗的夏日。斯蒂夫·巴尔默还没有出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或总裁,他把所有Atlas项目工程师召集到一个大会议室。就在一天前,Atlas项目T恤衫已经分发下来了,我当天就穿着那件T恤衫。在发T恤衫的时候,我知道我们有麻烦了。T恤衫上的图案是一个人把世界扛在肩膀上,其寓意是Atlas项目的目标: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任何设备上提供软件和服务。我们约200名工程师接受了这项任务。这一设想最终成为微软企业的使命,所以我们这个小团队的资源显然是不够的。在从办公楼走到会议室的路上,一个测试人员走到我身边,对我说:“是订购新T恤衫的时候了。”我问: “什么意思?”“很简单,伙计,”他转身面对着我,一边退着一边说,“我们拿到了这个项目的T恤衫。我们去见斯蒂夫·巴尔默。难道你不明白吗?我们的团队要重组了。”“这是我今年拿到的第三件项目T恤衫了,”我说,“我们团队不会再次重组的。”但是,我错了,我的朋友说对了,我们的团队进行了重组。从那时起,每次听到“是订购新T恤衫的时候了”,我的感觉总是很复杂。一方面,它可能意味着你要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开始一个新项目。另一方面,这可能意味着你有机会获得一个伟大项目的T恤衫,这是一个并不多见的良机,你穿着这个项目的T恤衫去办公室,常常会引发别人的兴趣,“噢,我记得这个项目……”,由此而引发兴奋的交谈。我就有两件这样的项目T恤衫。有一次,我们为全部门的测试工程师定做了T恤衫,印上了Doonesbury的漫画。如果你想看的话,该漫画条发表于1996年3月19日,其中包括一个测试工程师最喜爱的短语:“找出缺陷,非常酷”。Garry Trudeau,Doonesbury 的创建者还在其中的一件T恤衫上签了名,我们自豪地把那件T恤衫在我们办公楼的大厅内展示了多年。其实,多次转换项目反而使我获得了很好的经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并没有更换团队或上司,却参与了多个服务器产品和服务类产品的测试工作,经历了几个项目的发布过程。每当想起那些发布后的庆祝会,我总是感到有趣而难忘。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