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0: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5:40
就以DDR3-2133为例,DDR3/4的预取为8位,所以对应的存储器时钟频率为2133 MHZ ÷ 8=266MHZ。DDR3/4每个标准相差266MHZ,DDR2每个标准相差133MHZ,但是它们内置的存储器时钟频率都是相差33MHZ。所以为什么DDR存储器时钟频率相差33MHZ呢?因为DDR初代标准的存储器时钟频率就是相差33MHZ,当初这么做是为了适应DDR-266、DDR-333、DDR-400的标准,结果后来反过来由存储器时钟频率决定内存标准了。我知道你一定想问:“为什么当时DDR的标准要定为266、333、400?”因为当时奔腾4平台的前端总线为533MHZ和800MHZ,速龙xp平台的总线为266、333、400MHZ,内存频率要与总线频率对应。我知道你又要问了:“为什么当时的总线是这些值?”因为当时intel的前端总线是外频的四倍,amd的总线是外频的两倍。换句话说,当时intel平台的外频是133MHZ和200MHZ,amd平台的外频是133MHZ、166MHZ、200MHZ。你可能会问:“133MHZ、166MHZ、200MHZ这三个值又是怎么来的呢?”首先166MHZ是AMD那一代才有的,下一代又没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来头。其次133MHZ和200MHZ,其实是66MHZ和100MHZ进化来的。而66MHZ和100MHZ,对应的是周期15ns和10ns罢了。因为DDR的时候内部时钟频率就相差33MHz,所以以后就这样约定俗成了。到了DDR3的时候,预取为8,所以会有2133的数字。其实计算机里面33MHz的东西很多了。其他有关于内存的知识这里也有内存系列一。频率多少都不奇怪,2133,2000,2014对频率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人类把某个频率设置为整数罢了。人类最初通过石英晶振频率来定义秒,后来改成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辐射振荡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你看秒的定义本来就不是整数,又何况频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5:40
内存条是CPU可通过总线寻址,并进行读写操作的电脑部件。内存条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曾经是主内存的扩展。随着电脑软、硬件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内存条已成为读写内存的整体。我们通常所说电脑内存(RAM)的大小,即是指内存条的总容量。内存条是电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CPU可通过数据总线对内存寻址。历史上的电脑主板上有主内存,内存条是主内存的扩展。以后的电脑主板上没有主内存,CPU完全依赖内存条。所有外存上的内容必须通过内存才能发挥作用。内存条分为DRAM和ROM两种,前者叫动态随机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会丢失;后者叫只读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5:41
第一代SDRAM 内存为PC66 规范,但很快由于Intel 和AMD的频率之争将CPU外频提升到了100MHz,所以PC66内存很快就被PC100内存取代,接着133MHz 外频的PIII以及K7时代的来临,PC133规范也以相同的方式进一步提升SDRAM 的整体性能,带宽提高到1GB/sec以上。由于SDRAM 的带宽为bit,正好对应CPU 的bit 数据总线宽度,因此它只需要一条内存便可工作,便捷性进一步提高。在性能方面,由于其输入输出信号保持与系统外频同步,因此速度明显超越EDO 内存。不可否认的是,SDRAM 内存由早期的66MHz,发展后来的100MHz、133MHz,尽管没能彻底解决内存带宽的瓶颈问题,但此时CPU超频已经成为DIY用户永恒的话题,所以不少用户将品牌好的PC100品牌内存超频到133MHz使用以获得CPU超频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一些超频用户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些PC150、PC166规范的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