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2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3:29
随着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覆盖整个组织,固化需求的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维模式,必然会对整个组织的业务造成冲击,新一代应用系统(AS2.0) 的运维 管理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要能够运维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利用各类通用构件、组件、和工具等搭建构造形成的,它们是具有性的、松耦合、可拆卸、易维护的产品集合,从而使得支持整个组织运行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持续地支持应用的拓展和完善,能够实现自身能力和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特别是其过程对组织运行的影响最小,给用户体验带来持续的提升。
二、要能够管理变化。运维的目的是确保对业务需求和运行环境变化的,及时有效地支持,所以直接取决于应用系统对变化响应的能力、效率和可管理性。传统应用系统通过直接修改代码实现运维的模式已不适应,且不可管理,而是让用户能够通过相应的工具,对相关构件和组件的配置、定义、修改,以实现对业务和环境的运维,并且实现对变化过程的记录、跟踪和分析管理。
三、要能够管理不同。整个组织的应用需求可能会因为地域差异而不同,可能会因为发展进程的覆盖面而不同,可能会因为环境配置情况而不同。应对这些“不同”,以及支持这些“不同”的能力,是与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维的根本区别,传统是通过应用系统因为需要固化需求,只能通过不同版本去适应“不同”,而新一代应用系统(AS2.0) 则是在统一运行环境中,通过工具的配置和定义实现对“不同”的支持和管理。
四、管理变化和不同。传统的运维只是通过编码实现“变化”和“不同”,而新一代应用系统(AS2.0) 的运维还要拓展到对“变化”和“不同”的管理。引入数据空间 的概念,记录下对业务和环境运维“变化”、“不同”、“状态”、“标准”和“历史”等要素的变更记录和发展痕迹,从而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全功能覆盖、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维管理能力。如同在数学研究中引入“导数”,拓展了对数据的变化研究一样,“数据空间 ”的引入,拓展了对管理信息系统变化的管理能力。
五、专业的管理组织。运维管理不再只是IT部门的职责,而是整个组织都需参与的过程。对于管理者要能够将管理思路和决策需求加以表述;对于业务骨干要能够自行对管理者所表述的思路和需求,进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加载和维护,以实现对它们的操作支持和用户体验;对于IT部门更侧重于运行环境的保障、应用系统构成部分的能力和性能的监控、分析、管控与反馈等;开发商则更关注公共构件、组件、工具产品的能力、性能、体验的完善和提升。
六、要有管理的制度。运维管理一旦纳入整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中,运维管理制度不再是IT部门的专有制度,而是对整个组织业务发展、管理完善、能力拓展等过程和行为的管控和规范,使得它们发展可持续、完善易有序、拓展能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3:29
1、运维,基本要掌握的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等等等。
基于理论性的知识,基础知识,必须扎实,才能灵活应用。现在互联网变化之快,今天出来一个新技术,你才刚用上手,别人告诉你淘汰了,又有新产品了。掌握什么才能应对这种变化的速度呢?万变不离其宗,基础掌握得好,理解了原理,都可以解释得通。掌握了那么多基础的知识,还能没有发展前景吗?
2、一家公司的所有服务器,基础环境,一般由运维去搭建的。
所有程序员跑的程序,必须跑在你搭建的环境中。没了运维可不行哦。服务器的root权限掌握在运维手里,一个命令可以毁了一个网站,一个团队,重要吧?有专业公司恢复数据?那我进入机房,几个动作把硬盘物理性损坏,没救了吧?破坏的事情说多了,说点好的。运维可以根据现在业务的统计数据,去规划一下网站的未来发展,需要多少资源啊,当前的高可用做得好不好啊,扩展性有保证了没有啊。
3、运维团队,有一个方向,是DBA 。
DBA就是管数据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吧,现在的网站,瓶颈一般都在DB上,DBA的其中一个职责,就是提升DB的性能,你看,运维团队解决了网站的瓶颈问题噢。DBA还有一个职责,就是保证DB的高可用。网站的程序可以重写,但用户的数据不能伪造,如果数据永远地丢了,那这个网站也就完了。
4、运维团队,还有一个方向,是运维开发。
大概就是,他们在写着一些,与网站业务不相关的程序,来提高开发的工作效率啦,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啦。两个网站表面看起来都差不多,只是一些UI的不同,真正可以造成不同的,可能是,网站A只是用了一台服务器就撑起了B要10台服务器才能做到的访问量,网站A做到了快速自动化测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网站B的工程师还在忙活的时候,A的工程师们都在娱乐了。这才是不同,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