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44
孔子学琴
众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孔子改错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学生周游各地,讲学传道。一天,他们来到朐阳山下.师生们下了马车,子贡在前,孔子随后,子路、颜渊等几个学生也都跟着登山。孔子一鼓作气攀到山顶,向东一看,只见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边,好大的海哟!这时,天空中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迎面扑了过来。子路大声叫道:"糟了糟了,到哪儿躲雨呀!"只见一个老渔民,左手提着渔网,右手拿着渔叉,肩后背着渔篓,腰间系着葫芦,迎着他们走过来,边走边说:"不要慌,跟我来!"
老渔民把孔子和他的学生领进了一个山洞。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民藏渔落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儿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诗兴大发,不由地吟诵起来: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老渔民听了这两句诗,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孔子问:"怎么不对呢?"老渔民说:"'千层浪','万点坑',都不妥当。难道海水波浪滔滔只有千层,沙滩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有心听听高见,急忙问道:"老兄弟,你看怎么改呢?"老渔民说:"最好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对不?"
孔子一听,心服口服,正想赞叹几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民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老渔民也火了,厉声问道:"谁是圣人?"子路指着孔子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就是孔夫子、孔圣人!"孔子阻止道:"子路,不可傲慢!不可无礼!"老渔民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小伙子,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事事都比别人高明啊!"孔子把学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我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完,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从这以后,山里人就把朐(qu)阳山改名叫孔望山了。
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 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 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 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 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 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 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 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 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 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 呀!”
欲速则不达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升堂入室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 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 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 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 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 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 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 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 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 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 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 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 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 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45
【故事一】:孔子唱歌。
古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便是人们娱乐的来源。孔子喜欢"乐",他不但喜欢演奏乐曲,而且还喜欢唱歌;他不但喜欢自己唱,他还喜欢听别人唱,当然别人也要唱的好听才行。很多时候,孔子遇到一个唱歌唱的很好听的人,他必然会要求那个人唱完之后再唱一遍,而且自己也跟着唱。所谓"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孔子就是这么一个愿意与大家一同作乐的人,多么可爱的小老头啊!
《论语》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故事二】:朽木不可雕。
孔子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成才比例2.4%,不达者太多了,宰予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天,宰予这个家伙大白天的躺在屋里睡觉。孔子看见了,很气氛,就骂他:"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砌,简直没救了嘛"。骂人朽木,骂人粪土之墙,骂的有水平,骂的精彩,骂的可爱。
《论语》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故事三】:无所取材。
孔子有句名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句名言被后世很多人引用来证明孔子的壮志难酬,其实这是断章取义,孔子的意思并不是如此,他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而逐浪于海的,他只是拿此来教育他的大弟子子路。孔子说:"如果我的道理行不通了,那我就搞一个筏子,乘着它到海上去。如果有人跟随的话,我想子路会跟我去吧。"大弟子子路听见了,很是高兴,以为老师很器重自己。然而孔子接着又说:"子路啊!你这个人,勇气可嘉,但是除此之外,无所取材啊!"意思是说,我要你跟着我,是因为你比较勇敢,那么我到了海上,你就可以保护我了。因材施教,发源于孔子,此便是一例。子路这个学生向来以刚勇著称,缺乏耐性,孔子先褒后贬,以此来教育他,希望他能扬长避短。孔子教学的方法真是可爱,这可爱是其大智慧的体现。
《论语》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故事四】:马厩失火。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了朝回来,连忙问:"没有人受伤吧?"而不问马怎么样。爱人重于爱马,仁的表现淋漓尽致,这是孔子的可爱。
《论语》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故事五】:老而不死。
古人所谓的"坐",是指双膝着地,臀部置于双脚上。而原壤这个人呢,不懂规矩,想我们现在平常的坐姿一样,盘着两条腿坐在孔子的对面。孔子当然很生气,因为他向来对礼节有颇高的要求,于是孔子对他说:"你这个人啊!从小就不懂礼节,长大了也无所作为,亏你还活到这么老,你真是个贼啊!"骂完了还不算完,他老人家还拿起手杖打原壤的小腿。这么老的人了他也下得去手去打人家,可见孔子是因爱他而怒其不争而恨他了!
《论语》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故事六】:孔子畏匡。
匡这个地方的人误把孔子当成了阳虎(阳虎当时是一个强盗的形象),要追他打他,孔子害怕,就逃跑。稳定下来后,弟子颜渊慢了一拍,从后面赶了回来。孔子对他说:"我还以为你死掉了呢?"孔子这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表达他爱护弟子的情感的,他是怕弟子被匡人抓到了。而颜渊也颇懂幽默,就回答老师说:"你老人家还在呢,我哪里敢死啊?"有其师必有其徒啊。老师可爱弟子也跟着可爱起来了。
《论语》原文: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45
1.名正言顺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 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而为司 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的抱负终于实现了。 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 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 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 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骏 马。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以腐蚀他的意志;这一计果然奏 效,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不再过问政事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 “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 孔子回答说: “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 分给大夫们.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 结果,鲁定公违背常礼,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离 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 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于是,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 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都很高兴。子路尤其高兴, 问孔子道: “卫国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国政,你首先干些什么?” 孔子略为思索了一下,说:“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 子路不客气他说: “老师未免太迂腐了,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驳说:“您真粗暴!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
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讲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办不成;事情办不 成,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刑罚就 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连手脚都不晓得 往何处摆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得出来,讲出 来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不少坏话,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 子的出入。孔子怕继续留在这里出事,在卫国只居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2.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46
一、《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
拯从小耳濡目染,
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
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
包拯根据现
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
协助知县缉拿凶手,
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
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
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二、《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
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
叫匡衡,
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
为了读书,
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
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三、《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
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
每天都带着自
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
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
王
羲之很是苦恼,
在小鹅的启发下,
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
但
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四、《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
长老,
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
不接受富家
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五、《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
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
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
羽治伤。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
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
将说:
"
我的胳膊伸弯自如,
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
你真是神医呀!
"
华佗说:
"
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
六、《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
魏、
晋年间人,
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
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
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
一次,
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
使得枣
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
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七、《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
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
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
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
由于沈周的称赞,
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
生了自满的情绪,
沈周看在眼中,
记在心里,
一次吃饭,
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
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
唐伯虎非常惭愧,
从此潜心
学画。
八、《华佗拜师学艺》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
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担心贻误战机,
心里很着急。
他立刻叫来向导,问他:
“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
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脑筋一转,办法
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知
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
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
我们快点赶路,
绕过这个山丘就
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
多。
九、《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
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
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
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
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十、
《入木三分》
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大书法家叫做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能写
的这么棒?是因为他每天都非常努力的练习,
努力到连走路的时候,
都会用手指
头在衣服上不停的写,日子一久,把衣服都写破了!
有一次,王羲之在木板上
写字,等他写完以后,工人想要把字迹擦掉,擦了很久都擦不掉,只好用刀子来
刮,
刮呀刮!
没想到居然刮了三分厚的木头才把字迹刮干净,
原来王羲之写的字
迹已经渗入木头三分厚了呢!由此可知,王羲之写字的功夫有多深了!
齐桓公重用管仲首霸诸侯
齐桓公之死及齐国乱与衰
管仲向齐桓公进霸术
重耳入齐与出齐
晋文*定晋国
城濮大败楚军
晋文托孤*分手
臣能君昏 权力下滑
宋襄公假“仁义”争当霸主
泓地一仗丧尽“仁义师”
庆父死后鲁难仍不已
卫难大于鲁难
尽不起“东道主”情谊的郑国
陈夏姬为楚称霸帮忙
秦霸西戎 绕道向东
楚国霸业的起伏
楚祸频繁
吴夫差勉强称霸主
晋与齐鞍之战
崔杼弑君及齐国换姓
战国故事
一晋分三晋
田齐代姜齐
七雄并立
风行“变法”
吴起入楚
商鞅在秦
墨儒相伐
老、庄与黄老
孙子兵法
孙膑与庞涓
齐田文与魏无忌
朱英劝黄歇
苏秦与张仪
屈原作《离*》
乐毅与田单
范雎与蔡泽
苟子与韩非子
“奇货可居”
廉颇与蔺相如
王翦灭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46
孔子有一天看见一位同学在吃别人桌上的饭,孔子以为他在偷吃饭,结果他误伤了误伤了自己的,同学,没想到同学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本来大怒,现在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