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2:3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4:51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4:52
年味淡了?
年味是淡了,自从我出生起就淡了,我永远也体验不到我父辈儿时的快乐了,甚至我有生的十九年来,年的味道也是越来越淡了,他就像是寒冬中的一棵树,的确,从外面来看,他是如此的粗壮,可是你却不能像在夏天的时候那样倚着他在树荫下乘凉了,枯黄的树叶早就飘落到了地上,他只是伸出自己的枯手,拼命地拽住我们的衣角,微弱的*:“别走,我还活着……”
是的,他的确活着,可他现在活着的意义仅仅是给人们一个堆积脂肪,炫耀财富的机会.以前,过年最忙的是自家的灶头,那时虽然没什么可烧,可是哪怕一碗油豆腐,也是来人就蒸,主人热情地让客人吃,却不去夹菜,而客人呢,也客气地说:“吃吃……”却也不去夹菜,因为一碗菜要从初一蒸到十五,家家都是这个菜,家家都是这个理,大人出门拜年前就和孩子说好:“去了吃饭是不许夹菜。”孩子自然是点头答应,到了饭桌上便偎在妈妈怀里不做声,只管摇头就行,苦是苦了点,可是家家都是热气腾腾,红红火火,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所有人,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都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过年的味道冲走了贫苦,只剩下浓浓的热情。现在方便了,饭店里吆喝一声,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也算吃得一个红红火火,吃完,筷子一撒,酒杯一扔,丢下一叠人民币,头也不回地走了,然后三五十个人钻入三五两轿车,浩浩荡荡开进KTV,鬼哭狼嚎了三五个钟头之后还是一叠人民币,又头也不回钻入轿车声势浩大地开进浴池,将自己肥硕的身子泡进“大锅子”里,长吁一声“舒服….”你真的舒服吗?对于你长期泡在酒精下的“灵魂干”来说,也许吧,至少这一锅子水可以冲走一丝酒气,让你暂时清醒。可回到家,这才发现你把热闹丢了,它被你丢在了酒店饭桌上,被你连同你的嚎叫吹散在了空中,家里的日光灯发出凄寒的白光,你只能钻进被窝,用被你温暖的被窝来温暖你自己,在漫长的黑夜等待明日的阳光。
由此看来冲淡年味的不是我们创造的现代文明,而是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不愿舍弃,过年了,我们为什么不愿打开煤气灶,用我们创造的火来点燃我们失去的*;为什么不可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剥剥瓜子,晒晒太阳,聊聊生活;为什么不可以关掉手机,隔绝网络,在自家门前点上冲天炮,燃上连环响,管他那些不尽人情的禁燃规则,只要保证安全,为了年味有何不可呢?
年味是淡了,其实先淡的却是人情味,压岁钱不再用来压岁,团圆饭也不仅仅用来团圆了,团圆的也不仅仅是家人,还有上级,老板,压岁的也是上级的女儿,老板的儿子,那压的面额也足足能压上十年了,压岁尽乎压宝,团圆几近谈钱,这样商品经济的年能浓吗?
就是这样的,很多原因,年味就是淡了,我虽不能像九斤老太那样卖老发牢*,可我不得不叹息:“年味真是淡了!”除了叹息我还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