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观星象的啊?看司马懿他们夜里看星象,很神奇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1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48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这类天象,掌握他们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月食发生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一方面说明我国古代对天文学和天文现象的重视,同时,这类天文现象也是用来验证历法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测定回归年的长度是历法的基础。我国古代历法特别重视冬至这个节气,准确测定连续两次冬至的时刻,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
道教认为,天穹中充满了神灵,居于日月北斗星辰中,谓之星神,有各自的名号、服饰、职司。服北斗九星法,其原理是通过存思五方五星和北斗星辰形象、名号,配合服气吐纳、叩齿来达到养生寿老目的。道教对星辰的崇拜必然促使道门中人对星象进行观测与研究,中国天文学史上有许多星象图出自道士之手也就不足为怪了。元代赵友钦曾绘制过大型星图,并勒石为碑。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敦煌星图甲本和乙本与道教有一定的关系,甲本前面抄有《云气杂占》,内有李淳风的按语。夏鼐先生认为这两份星图的底本是根据《步天歌》参照象(或增删早期星图)而绘制的《步天歌图》。”此外,福建莆田涵江天后宫的明代星图(原件藏莆田文化馆,收入《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与道教的关系也值得深入研究。此外,一些道观如武汉长春观也立有天文星图的碑刻。
综上所述,道门出于星占的宗教*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历代精通天文的道士比比皆是。值得重视的是,唐初先后有多位道门中人出任太史令,司掌国家的最高天文历法机构。这些道门太史令依次为傅奕《旧唐书》卷七十九《傅奕传》云:“傅奕,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琼……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遂迁太史令。”
傅仁均、薛颐、李淳风、尚献甫《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尚献甫传》云:“尚献甫,卫州汲人也。尤善天文,初出家为道士。则天时召见,起家拜太史令,固辞曰:‘臣久从放诞,不能屈事官长。’则天乃改太史局为浑仪监,不隶秘书省,以献甫为浑仪监,顾问灾异事,皆符验。又令献甫于上阳宫集学者撰《方域图。李淳风影响较大,被清代阮元作为著名天算家列入《畴人传》中。
总而言之,道教在天文历算方面曾做出过积极贡献,涌现了一批象丹元子、李淳风、傅仁均这样的杰出天算家;元代赵友钦《革象新书》中蕴含了丰富天文物理思想,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天文历算思想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48

古代人认为天上的星星对应世间很多东西,也能预示某些事情的发生,属于所谓占星术,是迷信卜卦的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命星;还有就是一些星空的异动,如彗星接近地球、流星坠地等都被古代人拿来当作异象与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对应;还有用来预测天气变化等是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产生的一种人为的牵强附会。像司马懿可能因为是知识分子知道点天文学,自己在那瞎猜,最有可能的是写小说的人神化了他。就像现在的星座学,都是没有根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49

观察星象是一种技能,具备这种才能的人,有的服务于朝廷,有的则活跃在民间。观星象本来应是一种自然科技行为,但古代人相信天人感应的理论,因此他们认为一定的星象意味着人间*的兴衰、生命的状态。在小说里看到的夜观天象的神奇举动,实际上并不是观星本身神奇,我们之所以会感到那是神奇的,乃是因为观星人通过观星预知了人间祸福。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所谓的神奇感,实际上是预言带给我们的。通过其他方式做出的预言,比如占卜算卦,如果应验了,我们同样会觉得神奇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