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7: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3 04:05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 kuā fù zhú 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
【示例】:真谓~,必渴死者也。 ★南朝·宋·僧愍《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
【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因口渴而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传说】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中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
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
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强烈愿望。虽然夸父最后牺牲了自己,但他那顽强不死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中国有的地方,还将大山叫做“夸父山”,以此来纪念夸父。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说到这里,夸父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传说他追日,由东向西,最后死于南方。作者个人观点认为,应该解作:夸父族与黄帝族战争失败,追日路线是其族人迁徙的途径。而夸父追日的神话,体现出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
【夸父逐日的寓义】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关于夸父族】
(注:此为系列幻想小说《九州》的种族设定,为作者创作,非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夸父族是一个巨人的种族,《山海经》里说的身高,是常人的两倍。据说夸父族人寿命极长,数量却很少。分散在殇州雪山高原中,其他地方罕见。
因为他们身材高大,所以走路步伐比人类大,但是为适应寒冷气候,所以运动速度相对较慢。他们有强大的体力支持走路,不怕荆棘。因为血脉丰富炽热,所以很怕炎热,同时皮肤呈现肉红色。多为栗色或者浅棕色头发、黑色眼睛。
夸父族的萨满认为,夸父族人是天神盘古的子孙,他们的精神和星辰相互感应,每个夸父部落都有相对应的守护星,或者叫做兽神星。因为每个夸父部落,也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兽。确切的说,夸父族的宗教信仰包含星辰崇拜、神兽崇拜和祖先崇拜。因为他们自认为是盘古的后代,负有不让天地重合的责任,所以拥有伟大的力量。
夸父族的宗教属于神秘主义信仰,致力于追求神与灵结合的体验。他们认为夸父族人的灵魂是纯净的,可以与星辰会合,星辰也会降临到人们的身上,就能够在战场上请求星辰降临,为自己的身体注入强大的力量,这种法术叫做“星降术”。
但夸父对星辰的感应力较低,肉体虚弱,他们天性不适合静坐与冥想。夸父族人希望通过单纯而强烈的情感,来达到精神的集中,达到专注和忘我。
他体验单纯的情感,体验毫无保留的爱,无所顾忌的恨,纯粹的狂喜和愤怒、悲伤和欢乐,这种表现使得他们更加天真,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情感。但也使他们不愿接触复杂事物。如对知识的学习,研究问题、处理社会,施展谋略和权衡利益关系等。所以在外人看来,他们喜怒无常,神秘,难以捉磨,不可以常规或人情去推断。
夸父族人也逐渐地认识到,肉体和精神是相克的。精神上的神秘体验,往往是出现在肉体最疲惫的时刻,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肉体放松对精神的控制,精神才可以与星辰沟通。他们总结出几个要素:虔诚的信仰、强烈的情感和疲惫的身体。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格斗,剧烈地登山,无休止的劳作或是痛饮大醉,来让自己的肉体疲惫不堪,让自己的精神获得放松,产生神秘体验。
由于这种种难度,夸父族人能运用星降术的人极少,在战斗中能成功求得星降力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好在他们不需要借助精神的力量,本身已足够强大的了。
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与人族的语言不相同。他们的语言词汇量少,内容简洁,主要是靠口头相传的。部落的史诗,被人们代代吟唱。你看不到任何贫嘴的夸父族人,但你能看到高音歌唱家的他们。他们喜欢以歌谣和喊啸来表达感情,即便是在雪山底下。据说夸父族的战士,经常面对雪崩来考验自己的力量与勇气。
夸父族人没有明确的婚姻关系,女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配偶,生下的小孩是由母亲来负教育抚养的责任;男性只要把猎物的大部分交归部族来分配,谁是孩子的父亲,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夸父女性的孕期,可以长达十七个月。他们也无法与其他种族通婚。
因为夸父族人都住在寒带山区,所以不喜欢炎热,但环境的寒冷使他们很崇敬阳光。他们用活血的药料酿造烈酒,那是喝一口就可以醉死其他族人的烈酒。夸父族人的婴儿生存率很低,他们有用烈酒和冰水给初生婴儿沐浴的习惯。这样,体弱的婴儿在第一关就被淘汰掉。所以,他们的部落之间会经常为抢夺女人和婴儿而发生战争。
他们一般居住在由巨岩开凿形成的房屋内,或者直接居住在修葺过的山洞中,在很大范围内是分散居住。他们也会点点建筑技巧,拥有冶铁的技术,但制作的工具质量不好,重量却挺大的。
因为身强力壮,所以他们不大使用耗铁较多的金属盔甲,但也不容易得到供他们穿的丝织物衣服,只能以兽皮来御寒、遮羞。另外也佩带各种宗教饰物。夸父族人因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且常年与蛮族作战,所以平均寿命很低,约在三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夸父族人常年居住在雪山,以猛兽为兄弟。战死沙场的战士,或是年老无力再战斗老人,他们都会把尸体交给雪山、交给猛兽。
由于部落的分散,所以也经常联合起实行共和制,各部落都有不同的首领。首领由部落选举产生,通常是砍伐和狩猎的强者。因为部落间互相和平,有时会为猎取大的兽群而合作。他们会把食物和交换到的东西聚集起来分配,年轻强壮的优先。他们常在夏秋季节庞大的兽群迁移时,猎取大量食物贮存起来,如果错过这个围猎季节,他们将面临的是严酷的寒冬。
【夸父逐日的原因之另解】
另有种夸父逐日的原因:夸父身材高大,如山岳耸峙,却很天真,富于幻想。他考虑几个有关太阳的大问题:
其一,太阳落入昧谷,黑夜变要降临;我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我要去追赶太阳,让他永驻天空。
其二,太阳的圆脸上,沾染了不少黑斑;我希望太阳更明媚,更透亮,我要去追赶太阳,请他揩干净脸盘。
其三,太阳在夏天喷吐了过多的光和热,到了冬天势必缺乏能量 ;我喜欢四季如春,不要酷暑也不要严寒,我要去追赶太阳,劝他平均分配热能。
夸父想着想着,提起木杖,撒开两条长腿,就朝太阳追去。
【夸父逐日意图】个人见解
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这个决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根本不会落入地球,更何况向西迁移,不是被高山挡住,就是进入沙漠,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尚且难于很好地生活在绿洲中,至于远古时代的闯入者,生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夸父族这样的一个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我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
《淮南子》中的天文篇,即为例证: 日出于易谷,浴于咸池,……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再者,现代汉语的最常用词语中仍旧遗留着远古时对太阳运动认识的痕迹。如“太阳东升西落”,“日出”,“日落”等等。这些词语都隐含着古代的观念:太阳从大地上升起,落下。
夸父部族应当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他们肯定已经认识到了阳光决定了季节,决定了农业以及其它的生产活动,那么,在太阳落下的禺谷里,阳光是最充足的,对于因资源不足而面临困境的夸父族人,迁移到那里去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幸的是,他们却走进了沙漠。沙漠之中,到处是*的沙丘,白天一片酷热,又十分缺水,干渴令人难于忍受。从记载上看,他们在沙漠中找到了河流,并把这条河的主干叫河(黄河),源头的分支叫渭(渭河)。这种河是在夏季由远处高上的冰雪融化汇集形成的,是季节河。随着时间推移,由夏入秋,气温下降,冰雪融化减少,就会变浅,干涸。当夸父族人发现河水突然迅速变浅,水面变窄,水量不断减少时,他们明白赖以生存的水源就要消失。是坚持前进,还是退回去?夸父决定:留一部分人在绿洲,其他的人在夸父率领下,向北,去寻找大泽。很有可能,他们看到了海市蜃楼,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是一样的:向北走,还是沙漠。沙漠是严酷的,又是漫无边际的。在跋涉中,体力迅速下降,又没有足够的水。最后,夸父和他所率领的族人都倒在沙漠之中。
这就是夸父逐日传说中的实际情况。人类在远古时代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才能够生存下来,居住一处,就会破坏一处。所以,迁移,拓荒是较为频繁的。而夸父逐日,由于其非凡的胆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被记住的因水源不足而造成的拓荒失败。
夸父逐日,是一个部族的活动而非神之间的争斗。证据很明显:前一篇记载是贬抑性的,“夸父不量力”,这是其他部族对他们的计划和结果的评论。而后一篇豪气干云的记叙则是由夸父族人留传下来的。另外,如果把这两篇记载中提到的河、渭理解为沙漠中的季节河,而不是理解为黄河、渭河,则两篇记载都是写夸父族在沙漠中生活的情景。
夸父的失败,使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征服西北的无比艰难。从此,水,而不是战乱,决定了中华民族只能向南发展。几千年来,南方一直在移民开发,原始森林、荒芜之地不断变为繁华的城镇,而西北部至今还是地广人稀。
夸父遗址能够被发掘出来吗?也许,只有中国的施利曼才能做到。当年,德国的施利曼仅仅凭着他对荷马史诗的热爱,凭着他的财力和毅力,终于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仅仅是神话的东西变成了考古发掘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http://ke.baidu.com/view/20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