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17:45
1、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白话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2、桑茶坑道中
宋代: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白话译文: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河槽水流上涨,岸边丛生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
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3、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白话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4、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白话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5、秋雨夜眠
唐代: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白话译文:
有点凉的深秋之夜,又一个老头悠闲自在。
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雨声中渐渐入眠。
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
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17:46
春困秋乏夏打盹是一些民间俗语里面的句子,具体一些俗语如下:
1、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译文:春天犯困,秋天乏力,夏天打盹,寒冬腊月睡不醒。
2、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一年四季皆可睡,少趣青欢壮奔波岁月一生风雨都恩惠。
译文:春天犯困,秋天乏力,夏天打盹,一年四季都可以睡觉,少一些乐趣青年欢喜奔波的岁月,一生风风雨雨都愿意。
3、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一年四季皆可睡,东奔西跑南行走北上四面八方到处游。
译文:春天犯困,秋天乏力,夏天打盹,一年四季都可以睡觉,东奔西跑,南来北往,四面八方到处游玩。
4、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如回家过新年。
译文:春天犯困,秋天乏力,夏天打盹,不如回家过年。
5、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一年四季皆可睡,兰清菊幽竹坚韧梅香岁寒四友且怡人。
译文:春天犯困,秋天乏力,夏天打盹,一年四季都可以睡觉,兰花清香,菊花幽香,竹子坚韧,梅花芬芳,岁寒四友十分怡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17:46
这应该不是一首诗,是一句民间俗语。具体如下: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俗话说:“春困秋乏”。不少人都感到,一到春天,尤其是春天的下午,人特别容易犯困。
春困是正常现象 有关专家指出,其实春困并不是病,也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季节变化的结果。
对付“春困”的方法:
生活节奏要规律 要克服春困,首先生活节奏要把握好,不要三天两头一时冲动要学习就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晚,应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实践证明,对冬日里养成的生活习惯作适当调整,使机体逐渐适应春季气温上升的气候,是解除春因的关键一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17:47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这反映了不同季节,人体的生理反应。
关于春困秋乏夏打盹的打油诗(因都是打油诗无法找出朝代、作者、出处等,望谅解):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一年四季皆可睡,少趣青欢壮奔波岁月一生风雨都恩惠。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一年四季皆可睡,东奔西跑南行走北上四面八方到处游。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一年四季皆可睡,风吹花开雪飘落月圆天上地下美景伴。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一年四季皆可睡,兰清菊幽竹坚韧梅香岁寒四友且怡人。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四季如梦,东征西讨南侵北伐天下归心。
懒汉歌
.....打油诗一首
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春困(困?)秋乏夏打盹
不如收拾书包回家过新年!
关于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的诗句:
也有句话说的差不多,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
上联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仨)月
下联 春饥秋饿夏腹空吃不饱的冬三(仨)月
横批 懒馋困饿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其实这是人体随季节气候变化自然的一种反应。
有关专家指出,其实“春困”并不是病,也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季节变化的结果 如何克服春困 春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但供应大脑的氧气却相应减少,于是出现了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春困现象。
“夏打盹”,医学上也称为“夏季倦怠症”,它是由于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而随汗液可排出大量的钾元素,又因钾元素得不到及时补充,从而导致人们夏季倦怠疲乏、精神不振。 钾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人体一旦缺钾,正常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
“秋乏”,秋天很多人都会打不起精神的。因为在夏天的时候人的身体会排放出大量的水分,夏天我们经常出汗嘛,人体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平衡失调,这个时候就会给我们身体增加很多的负担,身体的机能就会消耗的很快。随着秋天这个凉爽的季节的到来,我们身体的出汗就会减少随之身体的水盐平衡就会开始慢慢的恢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得以缓解,消化功能也恢复到正常,此时身体却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秋乏。
“冬眠,”冬天的环境温度低,血液循环系统工作会处于“亚兴奋”状态,血管壁收缩,血液循环变得相应缓慢,脑部供血没有夏天那么充足,相应的微循环也会减弱,人体在一定时间睡眠中不能有效缓解疲劳,这些原因都会使人变得倦怠,会出现困乏、情绪不高涨等,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来弥补,这就是为什么冬天比夏天更爱睡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