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的成分,危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0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2 00:00

一、塑料袋的成分:

聚乙烯(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常见于商场购物袋、背心袋、包装内袋;

低密度聚乙烯(LDPE)常见于商场购物袋、外包装袋、包装内袋、热缩膜;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常见于保鲜纸(膜),或用于混入LDPE生产。

二、塑料袋的危害:

1、如果塑料袋套着人的头部,可能令之不能呼吸,引致窒息。

2、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3、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特别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后,常常会变质,变质的食品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扩展资料

塑料袋应用:

塑料袋质轻,容易塑造,应用层面广泛,可软、可硬、可湿、可干、可密封、可透气、可一次使用亦可长久使用。

自有塑料以来,都被研究利用塑料替代金属、木材或玻璃等物料,以减轻重量有利于方便使用、便利储存、运输或减轻燃料消耗。塑料袋也可用于保护货品、为食品保鲜、可承载液体、可包裹空气。在超市货品里有大部分是全塑料包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料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2 00:00

(1)塑料袋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

(2)(3)(4)(5)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而难以降解带来的环境问题,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不易回收,因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
可图,而且由于它的回收价格很低很难吸引广大市民进行“白色回收”工作。
所以,导致不易回收的现象发生。 -
 难以降解。回收回来的白色废弃物不易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
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
的形成,而至于填埋,则将其埋葬100年,则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
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
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
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 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害物质,但因为它的回收再利
用的设备不够完善,工艺简陋,而且许多厂家无合法营业执照,导致再生产的
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
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6)由于我国对废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不尽如人意,所以环卫工人只好整年将它和垃圾埋在土里、或是用火烧掉。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将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潜伏的隐患。如果将其填埋,将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减产;对其焚烧会释放出多种有毒化学气体,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即使在摄入很小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大量散落的塑料还容易造成动物误食致死,北京南苑的麇鹿因误食附近垃圾场飞入的塑料袋而死于非命。塑料易成团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设施故障,酿成灾害。

希望你采取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2 00:00

要危害:
“白色污染”主要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个负面
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城市中,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
观的破坏.例如散落在铁道两旁、江河湖泊中大量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挂在枝头上的超薄塑料袋,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视觉刺激,人民对此反映强烈。
“潜在危机”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而难以降解带来的环境问题,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易回收,因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可图,而且由于它的回收价格很低很难吸引广大市民进行“白色回收”工作。所以,导致不易回收的现象发生。
难以降解。回收回来的白色废弃物不易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于填埋,则将其埋葬100年,则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 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 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害物质,但因为它的回收再利用的设备不够完善,工艺简陋,而且许多厂家无合法营业执照,导致再生产的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回答者:黑白_奶茶 - 举人 五级 11-11 18:02

潜在危机”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而难以降解带来的环境问题,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易回收,因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可图,而且由于它的回收价格很低很难吸引广大市民进行“白色回收”工作。所以,导致不易回收的现象发生。
难以降解。回收回来的白色废弃物不易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于填埋,则将其埋葬100年,则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 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 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害物质,但因为它的回收再利用的设备不够完善,工艺简陋,而且许多厂家无合法营业执照,导致再生产的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专家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塑料制品中都含有大量的增塑剂,而增塑剂对人体有着潜在的巨大危害。

去年曾经引发超市保鲜膜安全危机的“增塑剂”(塑料袋及塑料制品中含有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学成分,加入这种化学成分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韧性,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如今再次闯入人们的生活。而这次问题则出现在百姓一日三餐使用的食用油塑料桶上。

不久前,广州食品安全信息网发布消息称,同济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食用油塑料桶的增塑剂对人体有害。“用塑料桶装食用油,食用油中会溶进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消息称,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厉曙光教授的课题组,曾经分别采集市场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厂日期的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散装豆油。测定后发现,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据推断,食用油中检出的增塑剂,主要来源于塑料容器。这种增塑剂对人体生殖系统有毒害作用,对男性的毒害要更大一些。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增塑剂类化合物毒性低,具有良好的理化特征,且生产方便,价格低廉,因此几乎不加*地生产和使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增塑剂使用大国,每年约生产30多万吨增塑剂。

厉教授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食用油中检出的增塑剂,主要来源于其塑料容器。在科研小组所采集的食用油样品中,发现有一种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样品增塑剂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98mg/L和24.16mg/L,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该品牌的塑料容器中增塑剂含量较高或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增塑剂污染。

研究同时发现,样品中酞酸酯类增塑剂的含量与贮存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增塑剂向食用油中的迁移速率影响因素较多。除了贮存时间外,迁移速率与贮存温度以及塑料包装材料?增塑剂的含量有关:贮存温度越高,迁移速率越快;塑料中增塑剂的含量越高,所用的增塑剂与树脂的相容性越差,可能被溶出的增塑剂的百分比就越大。不同厂家出品的桶装食用油所使用的塑料包装材料中增塑剂的含量不同,贮存温度也随环境不同而变化,因此在没有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食用油中增塑剂的含量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家庭厨房排油烟机上积累的食用油残渣中,增塑剂的含量非常高,这说明人们在烹饪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增塑剂可能会随着油烟吸入肺中。

消息还说,科研人员发现,增塑剂的急性毒性很低,人体摄入后短时间内几乎没有急性中毒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安全的,相反,其慢性毒性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国外的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可导致动物存活率降低、体重减轻、肝肾功能下降、血中红细胞减少,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专家介绍,含有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的PVC制品在与人类医疗、生活相关的领域中应用也很广,而且很难用其他材料来全部取代。如乳胶手套、血浆袋,一部分输血、输液、呼吸用具,以及儿童玩具、人造革(用作服装、鞋料、手提包、沙发面料等)中,PVC制品占有很大比例。一些发达国家已对这些产品中使用的增塑剂和其他助剂有了严格的规定或相应的建议,而我国的医用手套、血浆袋的主增塑剂仍为DOP。

更让人担心的是,目前增塑剂污染几乎无处不在,这种化工行业最常用的原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从塑料制品中溢出,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乃至食物。“其使用范围之广,污染面积之大,影响人数之多,比农药、DDT等有过之而无不及。”厉曙光教授指出,目前还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趋势,如果国家有关部门再不给予有效地预防和强有力地控制,我们将为这一现象承担严重的后果.

随着增塑剂的发展和使用范围的增大,人们对其安全性日益重视。各国*已开始意识到增塑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如丹麦禁止在幼儿玩具和保育用品的塑料中使用酞酸酯类增塑剂。因为幼儿大多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这样增塑剂会危害儿童健康;瑞士也禁止在儿童玩具中使用DOP。

虽然各国*增塑剂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遵循两个原则:其一,*塑料中增塑剂的使用量;其二,*向食品中迁移的最大允许量。采用第一原则的国家有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将上述两原则结合使用。

据介绍,我国也制定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的使用卫生标准(GB9685—94),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均作了规定,其中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OP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分别是35%和50%,但尚未制定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

为此,有专家建议,我国食品行业应大力提倡减少塑料包装容器的使用,尤其应避免塑料制品同各种食品的直接接触,防止增塑剂对食品的污染。与此同时,应该在科学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开展增塑剂毒性方面的研究,以及同人体健康进行相关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从细胞、分子、基因等水平分析和了解增塑剂的毒性,在高分子领域开发和研制更优质、更安全的替代产品,并研究相关的干预防治措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2 00:01

很多人会用塑料袋装食物,不但不卫生,而且非常危险。 1 按国家规定,接触食品的塑料袋必须经过安全认证有安全标志,保鲜袋就有,但是看下你装食物的那种,有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2 00:02

郁闷。。
这么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