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20:53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hIK-VCVlQbxvfxoYghy0Q
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重视智商和情商的培养,轻视财商的教育,少家长围绕孩子考好大学来判断教育目标,认为跟高考无关的内容都没有用,从而忽视财商教育。青少年信用卡刷卡 无节制,存在超前透支消费;我们在一些媒体报道中经常看到 “房奴族”、“啃老族”、 ”“月 光族”.、“ 卡奴族”这样形容年轻人的理财误区,其根源是财商教育的缺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20:53
在传授孩子前,自己需要先弄明白“理财”不是“发财”,不是从无到有、从一到万的方法,只是打理手中或多或少财产的方法。理财是“理已有之财”,是在积聚了一定的财富之后的管理行为,也就是“守成”或者“积攒”性质的锦上添花的增值行为。这绝不是一个“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过程,而是一个持久的在“起楼”之后的“护楼”工作。因此家长们在对孩子们进行培养或者诱导的时候,务必要分清楚这些知识和技巧的使用环境和阶段。
另外一点就是,家长们自己不要对理财的结果抱有太高的期望并将这种预期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如前所述,理财并不是一条从一到万的路径。虽然理财、投资或者财富管理这些字眼非常时髦诱人,但是纵观全球各地富人,除了巴菲特等绝少人外,几乎没有通过炒股或纯投资起家的,多数的富人还是从实业起家。道理很简单,所有的金融交易结果不过是促进经济体系更有效率的运行,金融行为本身不会创造价值,它们仅能就自己帮助提高效率的那部分向社会索取回报,或者说金融活动是从实体经济活动的利润中分一杯羹而已,因此实业家的财富多于金融家也就不足为怪了。记得有个朋友说的好“炒股票只能发些小财,发股票才能有大财”。所以如果想创造财富,先做产业随后上市的效率更高,而不是通过购买市面上的金融产品。因此家长在教授孩子们理财知识的时候,不能让孩子们对理财产生类似“炼金术”般的幻觉,应该让孩子们懂得光想着“钱生钱”只能小康但无法大富大贵,通过努力做到事业有成才是通往财富的阳关大道。
有两点理财观念是父母要明白的:☉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绝不能视金钱如粪土,更不要把金钱和孩子的纯洁对立起来。孩子将来要掌握财富,就必须接近财富;
☉儿童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财务高手,而是锻炼孩子对财富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必过分追求技术性。
懂得节俭和储蓄绝对不要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需要。现在孩子可能会怪你,但以后一定会感谢你。王永庆作为首富,一生勤俭节约,据孩子回忆,他喝咖啡时有个习惯,把奶精倒入咖啡后,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到装奶精的小盒子,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入咖啡,确信没有浪费后,才慢慢地享受。这样的习惯深深影响着下一代,当女儿成为女首富后,开的车还是旧的丰田Camry,用的笔记本是几块钱的,像小学生用的笔记本。
洛克菲勒也抓住每个机会告诉孩子如何节约。洛克菲勒曾控制着美国最大的石油生意,石油罐装后要将油桶的封口用焊锡封住。洛克菲勒在巡查企业时发现工人们为保证质量,都是用40滴焊锡封油桶。他便问工人有没有试过用38滴焊锡,工人试过后发现影响质量,随即发现39滴焊锡可以获得和40滴一样的完好效果。他旋即推广并写信告诉自己的继承人——长子小洛克菲勒,这一滴焊锡的节省可以为整个集团全年节约25000美元。他没有和儿子讲大道理,而是用点滴小事影响和改变儿子,这些烙印造就了极其优秀的小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作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首任会长,将父亲的事业代代相传,发扬广大,使基金会成为世上最富盛名的慈善组织。
我自己小时候每掉一颗饭粒到桌上,都要被奶奶教育,所以养成了今天不愿浪费的习惯。没有人会天生就懂得节俭或奢华,无论什么家庭,节俭的习惯一定都是大人从小帮孩子养成的。再富不能富孩子,越富裕的家庭越要防范这风险,否则即使有金山银山送给孩子,也必然会被耗尽。
储蓄更是理财的要务,开列账户能让孩子懂得,钱如果不花掉,是能生钱的。建议给孩子开个银行账户,将零用钱和压岁钱存入,孩子们将懂得:
☉钱如果不马上花掉是有回报的,也就是利息;
☉控制花钱计划越好,存期越长,回报就越高,也就是不同存期利息不同;
☉不同理财品种的收益也是不同的,比如活期储蓄和货币市场基金,所以要懂得比较。
理财总逃不开数字、加减乘除和百分比等。因此培养孩子的数字感是必须的,这能让他们轻松地面对以后的理财问题。我说的数字感并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因为日后很多的理财决定是需要进行一连串的比较和分析的。比如小区车位的月租金是400元,卖价是15万元,那么是租还是买呢?又比如某只证券从2元跌到1元,跌幅为50%,而从1元再涨回2元却是100%的涨幅……诸如此类。所以最好能培养起孩子们对于数字的敏锐嗅觉,比如100的30%和60的50%哪个大哪个小。这些方法能够使听上去空洞的收益率数字转化成为直观的感觉。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个吝啬鬼,通过婚姻得到了女方不菲的家产,但不可否认的是小说中的这个箍桶匠对于每项资产的算计确实十分细致和明白。比如买下一个庄园后出租的租金收入能有多少,他晓得假如葡萄丰收,能卖出多少做酒桶的木板,误差只在一块板高低……等凡此种种。有了如此清楚的概念再加上经年累月的操持,年老时攒下巨额家产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很多场合下父母都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字意识,比如购物比较可以让孩子知道:同样的东西在不同商场的价格可能是不同的;同样的东西即使在同一个商场的不同时间价格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打折期);甚至包装和售后服务也是价格的一部分等。
培养孩子数字感最好的方法,不是解那些烦扰的算术题,而是让孩子记账。中国人对记账好像有天生的鄙视,账房先生的形象总不太正面。但事实绝非如此,记账带给孩子的更多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反省的意识。通过对每笔花销的记录,让孩子逐渐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
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薄记员,这帮他养成了记账习惯。记账也成为他们家族的家风,在给儿子20岁生日的信中,洛克菲勒寄上20美元,还写道:“让我和你母亲欣慰的是:(你)在花钱上也非常节制,严格坚守我们家族爱记账的好习惯。和你的同龄人相比,你在这点上是令我万分自豪的。”小洛克菲勒后来也要求自己的孩子记账,家业一直保持了100年直到今天。而其他不重视记账的富豪家族,早就家财散尽了。
如果孩子在10岁以上,我甚至建议让孩子当一个月的家。在这一个月里,家里的一切开支都由孩子来管,孩子需要把全家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记录下来。等一个月后,孩子会发现,父母持家是多么不容易,因为管理家庭开销的复杂程度远远大于他的想象。让孩子当段时间的家,胜过千言万语的繁琐教诲。
自己体验最重要讲一万遍大道理,不如让孩子试一遍。理财的本质就是解决“开源”和“节流”两个问题,这两方面都可以让孩子自己试试。
对于头脑灵活的小朋友,家长们更可以出些花哨的题目来考验一下孩子。一次我朋友的孩子因为手中的积蓄不够买一样心仪的小自行车而苦恼,我朋友便趁机提出了一套贷款条件,包括利率和时间等,小家伙斟酌了好几天,最后认定这项交易不划算,还是等到以后攒够钱再买为好。不过最后突然柳暗花明,我告诉他们网上找得到相同的东西,于是小家伙最后差不多以市面五六折的价格把那个宝贝抱回了家。虽然这件事情最后是以网购结束,但他和爸爸妈妈们前后讨论、谈判贷款条件的过程就足以让孩子受益无穷了。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理财课也概莫能外。所以家长们不妨早一些让孩子们接触钱币。比如购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拿钱去收款台;交学费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直接把钱交给学校老师;大人们去银行办事的时候,如果可以,也尽管把孩子带上,让他们熟悉银行的办事环境和办事流程。在我们前面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也许并不会对孩子的成长和人生阅历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对于“00”后的孩子来说,对银行熟不熟悉就可能变得尤其重要了。
我自己赚第一笔钱的时候是5岁,当时省体育馆举行体操比赛,需要有小孩在每名运动员做完动作后,跑步搜集各位裁判的评分单并交到汇总处。母亲替我报了名,我跑了大半个月,赚了5元,当时我就有种自己劳动能换取收入的朦胧概念了。
而自己做的第一笔生意是大学时卖杯子,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风吹日晒、提心吊胆。在和路人讨价还价的一次次希望和失望过程中,我第一次掌握生意中的沟通技巧。虽然这笔生意最后只让我赚到了200元,但让我明白了赚钱的艰辛,更让我掌握了顾客心理,这比大学中的任何营销课都管用多了。
我上大学时还当过报纸推销员,随便找了个写字楼做陌生拜访,逐家公司敲门进去推销,记得每次推销前都因为紧张,在门口深呼吸,咽口水,等心跳不那么快后才进去。结果当然不是很好,几天下来才卖掉一份。这个经历虽然不很成功,但无意之中自己的自信心和抗打击能力被逐渐磨砺出来。
各个年龄段进行不同的财商教育
5~6岁:和孩子一起制定他的入学派对花费预算
幼儿期的社交越来越得到家长们的重视,对于培养他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统筹能力都大有好处。趁着为他举办一个热闹入学派对的时机,还可以促进孩子理财技能的发展。父母不要全部包揽派对事宜,让他也加入其中吧,特别是花费预算,更是要带孩子全程参与。要花多少钱购买派对用的美味点心?要花多少钱为每位来宾准备一份贴心的小礼物?要花多少钱孩子逐项分解费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财务项目案例。这次教育会对以后的生活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一直到孩子筹备自己的婚礼,他都会应用在此中学过的知识,轻松解决问题。
7~10岁: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务活动报酬清单
虽然还是有幼教专家不提倡有偿家务劳动,但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并不会出现他们担忧的那种情形。以我身边的成功个案为例,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给家务活分分类:哪些是属于个人生活的——自己贴身衣物的清洗、个人书桌的整理,哪些是属于整个家庭公共的——照料阳台上的花草、节日前的大扫除、早晨去取牛奶和报纸、把垃圾分类装袋处理。
属于个人生活的部分,一定不可以通过付酬进行。清洗自己的贴身衣物是分内之事,帮助妈妈整理衣柜可以得到赞扬、亲吻或是一份礼物,但没有钱拿。唯有家庭公共事务,是可以明码标价的,谁来做都能够取得这份报酬。和孩子一起制定这份报酬清单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甚至你可以把记录账目的工作也交给他。这个月,爸爸取了15次牛奶和报纸,妈妈承包了全部照料花草的工作,而孩子则在大扫除中表现突出,到了月底,按账领酬,一家人其乐融融。
11岁:和孩子一起商讨他的月度零花钱数目
书包里放一个零钱包会让他觉得自己更像个大人了!不管是随时响应学校的慈善募捐活动,还是偶尔需要为自己买一本好看的童话书,次次都要向父母汇报领取,会让孩子减少管理自己的机会。不如每半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零用钱额度申领”会谈。
在会谈进行前几天,你可以通知孩子自己列计划,哪些活动需要多少花费,他是否有记账计划,如果超支通过什么来进行弥补。在会谈之日,你们可以就此展开热烈讨论,直到达成共识。
相信经此而得到的零花钱,一定会减少孩子浪费的冲动,对于培养他今后做事情的计划性,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12岁:和孩子一起申请属于他的儿童银行卡
你的钱包里还会放很多现金吗?当然不会,信用卡和借记卡早已取代了大额现钞的功用。对孩子来说,这类教育的时间也要有所提前了,不要再等到他离家上大学时才拥有第一张银行卡,12岁前后就是时候了!
现在很多银行都推出了针对少儿用户的银行卡,这些银行卡通常设有透支额度或是透支额度很小且需要事先经过家长批准,刷卡消费额也有很严格的*,但各类功能倒是一样不缺,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额度缩小了的*银行卡。
一张少儿银行卡,好处多多。首先家长可以借刷卡记录了解孩子的消费习惯;其次可以尽早培养孩子的金融意识,使他对银行服务早日熟悉。
13岁: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短途旅游的花销计划
许多家庭有在暑假带孩子出门旅游的计划,除了背上自己的换洗衣物外,孩子几乎不用操任何心。这样做看似合理,实则剥夺了孩子的许多机会,把他变成了一个小木偶,跟着大人制定好的旅游路线走。
真正合理的方式,是和他一起来计划这次旅行。对迪斯尼感兴趣?那好,就把行程中和迪斯尼有关的部分交给他,是否需要提前信用卡预订门票?需要住在迪斯尼乐园酒店还是在市区另选住处?要买什么纪念品,需要准备多少钱?想想看你和大群人出去游玩,如果某处的行程是你预定的,你是不是就会立刻有身为主人的责任感?孩子也是这样。到了迪斯尼,他会非常兴奋地变成你们的导游,对于花销的控制,也会精明得出乎父母的意料。
14岁:和孩子一起选择家庭保险案
可能许多大人还没有保险意识呢……不要用这个做借口。看看欧美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也许要不了十年我们也会发展到那个水准。那时候还要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自己一样从头学习怎么看保险合同吗?
什么都要从娃娃开始。当你约保险顾问见面谈方案的时候,带上孩子,最初的时候让他旁听,理解什么是保险、为什么要投保、买怎样的保险产品是基于何种考虑。当孩子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共同探讨家庭保险方案了。思维活跃的他,可能会提出不少令你吃惊的要求呢。
15岁:和孩子一起开设他自己的投资帐户
现在越来越多家庭都知道投资理财的重要性了。跑赢CPI也成为挂在嘴边的常用语。这样的情形下,也应该给孩子的理财教育加码了。也许我们暂时培养不出少年百万富翁——那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但培养出一个初步具有投资意识的半成年人,还是很可行的。
一些外资银行,就有亲子成长账户,专供18岁以下的人群使用。这些账户在实际功能上一点都不逊色,除了必要的银行业务外,亦能关联进行一定额度内的股票买卖或其他投资,但均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办理业务,所以安全性不必担忧。关于贷未来 贷未来所属杭州卓达实业有限公司。5年来,金融事业部借道公司优势,以资本市场发展为依托,2014年1月1日基于互联网金融端口的贷未来平台面世。作为国内最早的P2P金融产品撮合平台,贷未来通过管理由银行托管、*监管的个人交易账户 ,将有资金放大需求的个人和有资金升值需求的个人在托管账户上进行需求对接。只专注金融领域的对接平台。资金流向透明、风险时时监控、通道闭合无本金风险、收益稳健无坏账是贷未来的差异化优势。*-金融强国!我们希望把稳健理财送到每个家庭。引领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5 20:54
曾经有家长问:“我们带孩子去买钢琴,原本的预算是四到五万,但是孩子偏爱一台六万的钢琴。我们担心惯着孩子的随性所欲,孩子会对金钱失去了应有的概念。”
在我看来,孩子会花钱,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他是否懂得要“赚回来”。不少人会花钱,但是也有本事可以赚回来,也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回来,“花钱”成了他们“赚钱”的动力,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之前世界研学的时候,我们带着孩子去国外,有些大孩子身上会带比较多的现金,我常常会跟孩子们说,如果这是你自己赚的钱,那就可以去花,但用父母的钱就不行,要懂得节制。
再回到买钢琴的这件事情上,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而孩子又真的很喜欢,那我认为是可以买的。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这样说:今天爸爸妈妈愿意为你买下更贵的钢琴,是希望你能够好好练习,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让孩子明白珍惜机会,好好努力;也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得到提升,明白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更要清楚什么是该花的,什么是不该花的,把握好“度”。
能让孩子在思想上,教育上得到提升的,我们就尽可能去投入更多的资源;而在物质上,好比300和3000的鞋子,明明300的鞋子就已经够用了,我们就不需要再去攀比,助长孩子错误的金钱观。但如果孩子真心想学一项技能,需要花费一定的钱,而这可能会影响到他将来的发展,那么这时候的投资就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