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有什么原因。为什么近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0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34

一、遗传因素
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也是常见的引起近视眼的原因。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显而易见。有遗传因素者,近视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二、不良习惯因素
原因之一:用眼距离过近
原因之二:用眼时间过长
原因之三:在车上或走路时看书
原因之四:使用手机、电脑无节制
原因之五: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35

一、内因:
1、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此类近视患病年龄较早,并且多在600度以上。
2、发育因素:引起高度近视的原因还有眼球的过度发育,此类近视多为病理性近视,通常情况下,配戴近视镜不能矫正此类近视。
二、外因
1、长期视近是产生假性近视、并逐渐过度到真性近视的最直接的原因。
2、从视疲劳开始,睫状肌处于痉挛状态的频率加重,逐渐产生假性近视;如果持续性视近,眼外肌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眼球前后轴就会慢慢变长,眼球屈光度发生根本改变,形成真近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35

引起近视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与不良用眼习惯两方面,遗传因素是指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为近视患者,就有可能将近视基因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发生近视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但是近视是多基因遗传病,并没有办法准确的推测出后代的发病率。
不良用眼习惯则是指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看手机、电视、电脑屏幕等。此外,在昏暗的环境中用眼,在晃动的环境中用眼,也都会对眼睛造成损害,导致近视的发生。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用眼习惯,并且在连续用眼半小时左右要停下来休息至少5分钟,能够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36

不好的用眼习惯应该是主要因素,所以说如果近视了,影响了视物,那么就要及时的去医院精准验光,然后配戴合适的眼镜,其次要注意纠正不好的用眼习惯,多户外,以及配合补充眼睛的营养,这样才能更好的稳定或者改善视力才行。
一般需要补充的营养有:
1、花青素 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约是维生素E的50倍。研究证明,花青素能强化微血管弹性,促进微血管血液循环,维系正常眼球压力,消除眼睛肌肉疲劳、水肿,改善血管型黑眼圈;能活化和加速视紫质的再生,促进视觉敏锐度,改善夜盲症;能有效抑制破坏眼部细胞的酶;能使视网膜适应光线的变化,提高眼睛在暗处的辨识力,更能保护眼睛少受自由基的伤害,预防眼部退化性疾病产生。
2、前花青素 它是纯天然的抗衰老的营养素。现有研究证明,前花青素是当今人类发现的最有效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50倍,比维生素C高出200倍。与其他的抗氧化剂不同的是,前花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保护大脑和视神经系统。服用后20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前花青素的主要作用是软化毛细血管,消除眼睛疲劳,改善视力。此外还能够辅助治疗近视、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
3、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我们日常饮食当中,食物所含的类胡萝卜素种类高达50多种,但只有叶黄素及玉米黄素会聚积在视网膜上的黄斑部,故又称为黄斑色素。视网膜及黄斑部负责感受影像、精细视觉与清晰度,日常辨别色彩、阅读识字等都需要它,如果黄斑部及视网膜长期缺乏叶黄素及玉米黄素,就会影响视力;症状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失明。
4、虾青素 虾青素,是从河螯虾外壳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有效清除细胞内的氧自由基,增强细胞再生能力,维持机体平衡和减少衰老细胞的堆积,从而保护皮肤健康,促进毛发生长,抗衰老,缓解运动疲劳,增强活力。虾青素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能有效地防止视网膜的氧化和感光细胞的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对大脑,也能起到保护作用。除此以外,还能防紫外线辐射,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而乐睛视力营养素就富含以上成分,是专门为孩子研发,最适合孩子的视力营养素。
5、多吃含硒食物:眼球活动时的肌肉收缩、瞳孔的扩大和缩小等均需硒的介入,如长期缺硒会发生视力下降和白内障、视网膜病、夜盲症等。因此,日常膳食中应注意硒的补充,含硒较高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玉米、洋葱、大蒜、牡蛎、海鱼等。
6、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直接参与视网膜内视紫红质的形成,若缺乏维生素A易引起干眼病。平时应多食用动物肝脏、牛羊奶、蛋黄及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主要有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及绿色蔬菜等。
7、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缺乏此种维生素易出现眼球震颤、视觉迟钝症状。食用小麦、玉米、鱼、肉类,即可补充维生素B1。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