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2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58
普通话里除了e和er外,其余的韵母都可以儿化。儿化韵的发音规律如下:
1、韵母或尾音是a,o,e,ê,u的,原韵母不变,只加卷舌动作。
2、韵母为i、ü的,儿化后在原韵母之后加上er。
3、韵尾为i、n的,儿化后丢掉韵尾加卷舌动作。有的要改变或增加韵腹e。
4、ng韵尾的韵母在儿化时丢失韵尾后,韵腹变成鼻化元音,同时加卷舌动作。
分布
儿化音主要出现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并以普通话为代表。除此之外,北方地区对儿化现象的运用最为普遍,例如北京、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天津、山西、陕西、山东、宁夏、青海、、甘肃,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南大部等地区和城市,而分布于南方地区的南京话、四川话和重庆话等方言同样存在一定量的儿化现象,杭州话则存在与此类似的儿字缀现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5:58
儿化音的读法:
儿化音变的基础性质是使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带上卷舌色彩。而不能把“儿”当成一个的音节来读。
“儿化音”的读法:在念“儿”前面一个音节的同时,把舌尖轻轻向上一卷。增加这样一个卷舌动作,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准确,同时,也使我们的语言更富有美感。
“儿化音”的规律:
(1)韵辅或韵尾音是a、o、e、u的,原来的韵母不变,加一个卷舌动作(r)就行了。如:“小鸭儿”、“泡沫儿”、“红包儿”。
(2)韵母尾音是ng的,后鼻尾音减弱,加上卷舌动作(r)。如:黑影儿(hei ying r)。
(3)韵母末尾为i、v的,儿化时韵母不变,但是在词尾所加的是(er)。如:“小鸡儿”、“金鱼儿”、“毛驴儿”。
(4)韵母是舌尖元音 i(前)和 i(后)的,把i 丢掉,加上er .如:“字儿”、“词”、“小事儿”。
(5)韵母末尾为i、n的,包括ai、uai、ei、an、ian、uan、en ,儿化时,丢掉韵尾的“i”或“n”,然后加上卷舌动作(r)。如:“老妹儿”、“一块儿”、“吸管儿”。
(6)、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 ng ,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时出气,形成鼻化元音,同时卷舌,如:“蛋黄儿”、“小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