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后代,那几个姓氏分别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4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23:54

姜子牙后代的姓氏除了丘还有:姜、吕、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等等。

姜子牙的家世是显赫的,但是其出身却是低微的。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经做过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贩。《战国策·秦五》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居于朝歌。”

姜子牙的后代在各个朝代都有被分封,例如高姓是分封在高邑,崔姓分封在崔邑等等。

扩展资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

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姜子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23:54

这80个姓氏竟然是姜子牙后裔?太吃惊了,快看看有没有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23:55

还有吕、许、谢、纪、齐、强、尚、封、左、薄、赖、逄、申、向、文、骆、充、连、国、饶、盖、丁、阚、易、崔、高、章、贺、柯、卢、井、富、栾、厉、桓、景、柴、聂、查、庆、梁丘、戎、郦、畅、谷、浦、移、麻、孝、懿、灵晏、平、檀、闾、即、棠、竹、淳于、东郭、太公、将具、丁若、乐利、申屠、高堂、东宫、强、仲孙、齐季、襄、子雅、公旗、子尾、子乾、子工、子夏、雍门、闾邱、卢蒲、卢门、翰公、公牛、公牵、臼季、左丘 、闾公、公纪、余丘、车门、虞丘、南郭、北郭、於陵、章仇、三苗、汲 、年、邱、甫、芮、楂,这些姓氏是他的后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23:55

“三百年前是一家”,而姜子牙的后裔在三千年前则同一姓。据唐·封演撰《封氏闻见记》卷四《武监》载:
开元十九年,置先师太公庙,春秋二仲上戊日释奠,用张良配享,牲用太牢,轩县之乐,八佾之舞。出师将发日,皆引辞。京兆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姜氏、吕氏、尚氏、齐氏、高氏、卢氏、柴氏、庆氏、国氏、纪氏、绍氏、檀氏、贺氏、指氏、掌氏、厉氏、牵氏、晏氏、望氏、献氏、易氏、章氏、谢氏、丁氏、申氏、营氏、浦氏、莱氏、许氏、盖氏、雍门氏、东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牙氏、子功氏、公旗氏、公牛氏、卢蒲氏、祭公氏、闾公氏、仲长氏、章仇氏等四十八姓,刻石为记;礼部员外郎崔宗之制铭,立于庙门。天宝中,太学生张絅上书:“请于太公庙置武监,国子监相对,教习胄子,春秋释奠于先师太公,一如国学文宣王庙。”书寝不报。
意思是说,唐开元十九年(731),设置了《先师太公庙》,每逢春二月、秋八月的上旬戊日,则供酒置食以对先师太公姜子牙进行奠祭,并由“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祔祀合祭,祭祀所用的牺牲为牛、羊、猪,即三牲全备的“太牢”,并演奏诸侯三面悬挂陈列的“轩悬之乐”乐器,同时跳起八行八列的“八佾之舞”。当军队出师,将帅出发之日,大家都来引身请辞。由京兆功曹卢若虚秉笔,记录了姜太公后裔的姓氏如下:姜氏、吕氏、尚氏、齐氏、高氏、卢氏、柴氏、庆氏、国氏、纪氏、绍氏、檀氏、贺氏、指氏、掌氏、厉氏、牵氏、晏氏、望氏、献氏、易氏、章氏、谢氏、丁氏、申氏、营氏、浦氏、莱氏、许氏、盖氏、雍门氏、东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牙氏(?)、子功氏、公旗氏、公牛氏、卢蒲氏、祭公氏、闾公氏、仲长氏、章仇氏等四十八姓氏,以铭刻在石碑上以作载记;由礼部员外郎崔宗之书写而制作碑铭,矗立在庙宇的门口。天宝(742—756)中,太学生张絅上书启奏:“请于太公庙设置武监,与国子监相文武对应,以教习皇室王子、贵族公子和国子学生员,在春秋二季奠典先师太公姜子牙,一切如同国学馆的文宣王孔圣庙。”然而所奏言的上书始终没有上报。
(二)
《封氏闻见记》有不同版本,如有《雅雨堂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以及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1958年中华书局版。后二者皆据《雅雨》本编辑而成。后者《封氏闻见记》,经过并补佚文,最为精善。《封氏闻见记》翔实可靠,史料价值颇高。
据《四库总目提要》说:“唐人小说多涉荒怪,此书独语必徵实。前六卷多陈掌故,七、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均足以资考证,末二卷则全载当时士大夫轶事,嘉言善行居多,惟末附谐语数条而已。”
全书编排极有条理,凡一百门,如道教、儒教、文字、贡举等等。所涉及范围很广,既有科举、铨选等*制度,又有壁记、烧尾等官场习俗,也有婚仪、服饰、饮食、打球、拔河、绳技等社会生活,此外还有碑碣、羊虎、纸钱、石鼓等名物的讲说,缘此常为研究唐代文化之所取材。
关于作者,据《四库总目提要》载:“《封氏闻见记》,全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唐封演撰。演里贯未详。考封氏自西晋、北魏以来,世为渤海蓚人,然《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无演名,疑其疏属也。”
封演(约736—约805),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中,为太学诸生,天宝十五年(756),登进士第,至德(756—758)后,为相卫(昭义镇)节度使薛蒿从事,检校屯田郎中,大历七、八年间(772、773),曾权(代理)邢州刺史,大历八年(773),薛蒿卒,复佐其弟薛㠋,大历十年(775),随薛㠋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从事,田承嗣卒,继佐其子田悦,建中三年(782),田悦称王,署司刑侍郎,贞元(785—804)中,仍在魏博佐田氏,官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贞元十六年(800),尚在世,约贞元(805)末逝世。所撰《封氏闻见记》,为研究唐代社会文学重要资料。据《新唐书·艺文志》载,另著录《古今年号录》一卷、《续钱谱》一卷,皆佚。
(三)
卢若虚,范阳(今北京)人,为《太平广记》中“陇西李捎云”的岳父。卢若虚官至京兆功曹、起居舍人,著有《卢若虚集》、《南宫故事》三十卷、《太公后裔四十八姓碑》、《卢若虚刻石记》。
卢若虚曾为其母撰《唐卢君妻口晋墓志》说:“夫人讳晋,字行昭,赵郡平棘人,曾祖蓐斋,阳平令。祖弘节,皇大理卿,清平公。”
时为起居舍人的卢若虚,在评价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徐有功时说:“徐公当雷霆之震,而能全仁恕,虽千载未见其比。”
徐有功,举明经及第,历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故《新唐史》说他“虽十岁未见其比”。他死后,武则天念其清正,追赠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显登位后,又加赠为越州都督(一品),并特下诏表彰:“节操贞敬,器怀亮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和“卓然守法、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卢若虚又是史学家,曾与刘郑兰、萧晟共同撰修《唐六典》。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萧嵩知院,加刘郑兰、萧晟、卢若虚。”
崔宗之,名成辅,以字行,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历官左司郎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贬谪为官金陵。与李白以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存诗一首。
据《新唐书·李白传》载,崔宗之为“酒八仙人”四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四仙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酒八仙人”,依次为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李白、苏晋、张旭、焦遂。
张絅,太学生。
(四)
《封氏闻见记》中说四十八姓氏,其实只有四十四姓氏。
另据《潜夫论》说:“姜戎居伊、洛之间,晋惠公徙置陆浑。州、薄、甘、戏、露、帖,及齐之国氏、高氏、襄氏、隰氏、士氏、强氏、东郭氏、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渊氏、子乾氏、公旗氏、翰公氏、贺氏、卢氏,皆姜姓也。”
看来姜姓还有襄氏、隰氏、士氏、强氏、东郭氏、子渊氏、子乾氏、翰公氏均属姜姓。襄氏应是子襄氏,而子牙氏,似有误,应是子渊氏,或子乾氏。
《潜夫论》,三十六篇,多为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也涉及哲学问题,王符撰。
王符(85?—163?),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大约生于东汉和帝、安帝之际,卒于桓帝、灵帝之际。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人相友善,其活动在黄巾之前。当时东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和严重,朝政更加*黑暗,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王符因性情耿介,不苟同于世俗,于是终身不仕,隐居著书达三十余篇,以抨击时政之得失,取名为《潜夫论》。
另有《潜夫论笺校正》,清汪继培编著。此书经过引证详核,作了笺注。《潜夫论笺校正》,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一并选入。
汪继培(1751—1819),字因可,一字厚叔,号苏潭,浙江萧山人,藏书家汪辉祖第四子,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吏部主事。因淡于官场,告假请归,一心研经史,搜讨藏书和校勘不倦,继续完成其父所著《辽金元三史同名录》、《九史同名录》等,所校列子亦精,并收录于《湖海楼丛书》中,辑有《尸子》三卷,乾隆五十八年(1793)后,家中所藏之书归于他掌管。
《潜夫论》记述有姜子牙、申伯,如:
《潜夫论·三式第十七》三式:传记所载,稷、契、伯夷、皋陶、伯翳,日受封土。周宣王时,辅相大臣,以德佐治,亦获有国。故尹吉甫作封颂二篇,其《诗》曰:“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于二式。”又曰:“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此言申伯、山甫文德致升平,而王封以乐土,赐以盛服也。
这里提到申甫(山甫)在申伯城邑东边,即吕邑。
《德化第三十三》志氏姓: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姬、酉、祁、己、胜、蔵、伾、拘、厘、姞、衣氏也。当春秋,晋有祁奚,举子荐雠,以忠直著。莒子姓己氏。夏之兴,有任奚为夏车正,以封于薛,后迁于祁,其嗣仲□居薛,为汤左相。王季之妃大任,及谢、章、昌、采、祝、结、泉、卑、遇、狂大氏,皆任姓也。
这里提到,黄帝二十五子;任奚在夏朝曾官车正,封在薛,后迁祁,其后裔为成汤左相;周文王之母王季之妃姓任,与谢、章、昌、采、祝、结、泉、卑、遇、狂大氏,同一任姓。
《赞学第一》赞学: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若此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
这里提到,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均以姜子牙为师。
《潜叹第十》潜叹:文王游畋,遇姜尚于渭滨,察言观志,而见其心,不谘左右,不诹群臣,遂载反归,委之以政,用能造周。故尧参乡党以得舜,文王参己以得吕尚,岂若殷辛、秦政,既得贤人,反决滞于雠,诛杀正直,而进任奸臣之党哉?
这里提到,周文王在渭水之滨知遇到姜子牙。
《梦列第二十八》梦列:在昔武王,邑姜方震太叔,梦帝谓己:“命尔子虞,而与之唐。”及生,手掌曰“虞”,因以为名。成王灭唐,遂以封之。此谓直应之梦也。
这里提到,周武王后叫邑姜,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女儿,做梦后生了太叔。《左传》杜《注》云:“邑姜,武王后,齐大公女。怀胎为震。”
《志氏姓第三十五》志氏姓: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命历之去就,省群后之德业,而赐姓命氏,因彰德功。传称氏之彻官百,王公之子第千世能听其官者,而物赐之姓,是谓百姓。姓有彻品,于王谓之千品。昔尧赐契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微末,因是以为姓,则不能故也。
这里提到,伯夷姓姜,吕氏。
《志氏姓第三十五》志氏姓:炎帝苖胄,四岳伯夷,为尧典礼,“折民惟刑”,以封申、吕。裔生尚,为文王师,克殷而封之齐,或封许、向,或封于纪,或封于申。城在南阳宛北序山之下,故《诗》云:“亹亹申伯,王荐之事,于邑于序,南国为式。”宛西三十里有吕望。许在颍川,今许县是也。姜戎居伊、洛之间,晋惠公徙置陆浑。州、薄、甘、戏、露、帖,及齐之国氏、高氏、襄氏、隰氏、士氏、强氏、东郭氏、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渊氏、子乾氏、公旗氏、翰公氏、贺氏、卢氏,皆姜姓也。
这里提到,为炎帝的根苗胄裔的四岳之首伯夷,在齐国“典三礼”,为尧定典制礼,用刑罚治理黎民百姓,得以封申国、吕国。后裔生吕尚,为周文王老师,攻克殷商而封在齐国,或封在许国、向国,或封在纪国,或封在申国。
《志氏姓第三十五》志氏姓:祝融之孙,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牟。
这里提到,祝融的孙子,分为八姓,其中之一为姜姓。
《志氏姓第三十五》志氏姓:秃姓朡夷、豢龙,则夏灭之。祖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姜姓会人,则周灭之。
这里提到,夏朝灭了秃姓的朡夷、豢龙,商朝灭了祖姓的彭祖、豕韦、诸稽,周朝灭了姜姓的会人。朡夷,能驯龙者。豢龙,会养龙者。彭祖、豕韦,均为能驯龙者。诸稽,天神。会人,待考,也许也是能养龙,驯龙者,如同八百岁的彭祖,已乘龙上天去了。
从上可知,《潜夫论》对于谢氏研究,有着重要和丰富的史料价值,特别是有关炎帝姜姓谢氏和黄帝任姓谢氏部分。
我们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由此看来,姜子牙后裔的五十多个姓氏其实也是一家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23:56

姜太公后裔姓氏繁多,大致上有以下姓氏:姜姓、吕姓、丁姓、高姓、齐姓、卢姓、邱姓、丘姓、庆姓、贺姓、桓姓、查姓、柯姓、年姓、浦姓、柴姓、崔姓、骆姓、章姓、聂姓、国姓、高堂姓、太公姓、卢蒲姓、淳于姓、厉姓、易姓、青姓等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