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贸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5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7:23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 国际服务产品市场日益完善 , 国际服务产品市场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 , 对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际分工格局、以及贸易参加国*的经济*等产生重要影响。

一、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20世纪60年代以来 , 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心开始转向以服务业为主 ,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也是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服务业的发展必然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服务贸易总额在1970年为700多亿美元 , 1980年为3800亿美元 ,1990年为8660亿美元 ,2002年则上升到154000亿美元 , 年平均增长速度达6.4%, 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 5.9% 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 , 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手段 ,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 , 在国际服务市场上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决定优势。发达国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 , 国际服务贸易呈现以欧美为主的格局 , 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最大比重。2002 年 , 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地区)依次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一卢森堡和中国;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 ( 地区 ) 依次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一卢森堡、中国、加拿大。另外 , 区域性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 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组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纷纷成立 , 并获得快速发展。区域内市场的扩大使贸易趋势增强 , 贸易规模扩大 , 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 , 国际服务贸易对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 , 以技术进步为动力 ,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 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呈整体上升趋势 , 尽管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成员发展状况不平衡 , 但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贸易结构使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 发达国家在新兴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后 , 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壁垒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近年来 , 在多边贸易*的推动下 ,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有所降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许多项目中都具有绝对或相对优势 , 为了扫清存在于服务贸易的壁垒 , 便利其打开世界服务市场 , 它们率先削减了本国服务贸易壁垒 , 如在电信领域 , 美国已允许外国世界各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比重企业持有100%的股权 , 欧盟也开放了基本电话服务市场 , 并对雇用人员的本地化要求降低了标准。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发展。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较发达国家明显滞后 , 但在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中 , 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一定的优势 ,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 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总值的比重增加。到2002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重约为9%, 而且各国发展不平衡。2002 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前30名的国家和地区中 ,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印度、泰国、土耳其、马来西亚、墨西哥、波兰 , 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的 2.4%、13%、1%、0.9%、0.9%、0.8%、0.6%;在进口贸易中 , 中国*、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巴西 , 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进口额的2.9%、1.1%、1.1%、1%、1%、1%、0.9%。

在服务贸易商品结构方面 , 发展中国家在普通劳动力输出、建筑工程承包、部分旅游服务业等领域占有较大的优势 , 如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航空公司在世界优秀航空企业排名表上常常名列前茅;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一些技术、经济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发展技术层次较高的服务贸易 , 如印度、印度 尼西亚、菲律宾、墨西哥等国正着力推进通讯业、信息业的建设 , 泰国正努力将曼谷变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等。然而 ,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 , 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规模仍较小 ,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业不发达 , 尤其是现代服务项目不具有竞争优势。

二、国际分工基于各国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国别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不同国家在国际服务产品市场上处于不同地位 , 同时也使不同国家在服务贸易利益分割中占有不同的比例。这是各国发挥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

国际服务贸易的分工基于各国的绝对优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 国际服务贸易是从属于货物贸易的 , 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 , 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 , 即生产性服务贸易得到发展 , 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服务贸易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不可移动性等特征 , 构成一国服务贸易的基础。

但绝对优势并不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的唯一因素 , 从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 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是劳工的输出、运输服务等 , 战后随着第三次产业*的发生和完成 , 电讯、金融、运输、旅游以及各种信息产业、知识技术等的迅速发展 , 服务业加快向这些领域的扩展 , 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

90年代以来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比重明显下降 , 从1990年的33.8%下降到2002年的30.6%, 同期国际旅游服务比重下降幅度较小 , 自28.5%下降为22.3%, 其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则迅速上升 , 由 37.6% 上升到47%。这种明显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金融、保险、信息等产业的迅速崛起及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造成的 ,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 , 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变化说明传统的服务贸易优势 , 即绝对优势在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分工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如以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行业 , 在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分工格局中的优势相对降低。

可以说 ,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各国的比较优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 它同一般商品一样 ,是在一定的生产要素结合下提供和生产出来的。可以把服务的基本要素分为三部分: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 (即人力资本)。

不同的服务产品依赖于不同的生产要素。实物资本与运输服务的优势有直接的联系 , 人力资本与保险、金融服务等优势有密切的联系 , 旅游方面的优势则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由于不同服务使用的要素结合不同 , 又由于服务部门的多样性 , 它的范围从高技术行业如信息、数据处理到简单的劳动力输入与输出 , 这就使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能在某些服务项目上拥有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丰富 , 在国际投资、国际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项目上拥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 , 劳动力资源丰富 , 工资较低 , 在劳务输出、建筑工程承包等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其中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同 , 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国际服务贸易格局。

这种格局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 服务业在国内生产者值中占绝大部分比重 ,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处于从工业经济社会向服务经济社会过渡的阶段 ,但服务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低收入国家则在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 逐渐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由于各国的技术条件、资本数量、生产规模不同 , 决定了服务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差异 , 从而决定了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而发展中国家除少数服务贸易产品外 ,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另外 ,一国的基础设施完备与否 ,如交通信息网是否通畅 ,也会对其服务行业竞争优势和在国际服务分工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服务贸易的要素除了前面提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技术水平外 , 还有资本规模、管理水平等。竞争能力形成于各种要素的组合能力 , 即如何形成产品价值增值的能力 , 并实现服务产品的价值。如在“自然人流动”贸易方式方面 , 有些发展中国家就充分利用了本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特点 , 在“自然人流动”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尽管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劳务输出 , 但由于劳动力整体素质低 , 使得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要素优势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 , 就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由于服务业的不可替代性 , 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国*对外经济*的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是技术、知识、资本的竞争 , 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着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的能力。由于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都很大 , 所以在服务业具有较强垄断竞争力或相对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会通过各种贸易组织来推动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而服务业落后的国家经常是被动地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分工 , 它们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条件是以服务换产品 , 所以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比货物贸易更依赖*的推动和*间的合作。

三、国际服务贸易*具有二重性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特殊性 , *的经济*及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加之服务贸易还涉及到一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所以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以国内立法、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服务贸易*的主流。与此同时 ,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直接结果 , 还表现为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20世纪以来 , 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首先表现为多边性国际公约或协定的签署。如 1978 年汉堡《联合国1978年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以及伦敦《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等;此外还有1982年内罗毕《国际电信公约》 ,1979 年日内瓦《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等非运输领域的公约。这些公约和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战以来 , 世界经济贸易中区域一体化和贸易集团化的趋势加强 , 一些区域集团协议相继达成 , 如 1957 年《罗马条约》、1973年《关于建立加勒比共同市场条约》、1975 年《关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条约》、1983年《关于建立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条约》以及 1992 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 , 这使得各区域在服务一体化方面产生突破性进展。1995年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 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做出的承诺 , 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自由化程度显著提高。

在多边贸易*的推动下 , 服务贸易壁垒逐步降低 , 各贸易参加国为顺应这一趋势不断调整国内经济*。一方面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 率先削减本国服务贸易壁垒。如在具有竞争优势的电信领域 , 美国已允许100%的外国股权 , 欧盟也开放厂了基本电话服务市场 , 并对雇用人员的本地化要求降低了标准。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某些服务行业也取得了相当优势 , 如新加坡的航空运输业、韩国的建筑承包业、泰国的国际旅游业等 , 它们有能力降低部分服务部门的壁垒 , 以引进一定数量的外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 , 为其新兴服务业提供发展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另一方面 , 国际服务贸易的保护程度实际上也在变相提高。各国从本国发展服务贸易的相当劣势出发 , 通过国内立法或非关税壁垒的形式 , 对服务贸易设置障碍 ,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7:24

1、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可以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交易。转口贸易有货物集散地、仓库、堆栈之意,它属于再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中间接过境的一部分。

转口贸易的发生,主要是有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的、历史的、*的或经济的因素,其所处的位置适合于作为货物的销售中心。这些国家(或地区)输入大量货物,除了部分供本国或本地区消费外,又再出口到邻近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伦敦、鹿特丹等,都是国际著名的中转地,拥有数量很大的转口贸易。它们通过转口贸易除了可以得到可观的转口利润和仓储、运输、装卸、税收等收入外,同时也推动了当地金融、交通、电讯等行业的发展。

过境贸易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希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7:24

一点点建议哈,博览会什么的主要就是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向有形或无形的客户推荐自己,创造与客户的洽谈机遇.
也就是说,博览会什么的就是开拓市场的一种形式,简单地说它就是市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