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23: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分钟前
在南宋时期,与北宋时期不同,统治者对待道教的态度更为谨慎。高宗时期,对徽宗时期过度崇道的现象进行了纠正,对宫观的设立和道士出家等宗教活动实施了严格的控制。尽管如此,道教在皇室中仍然占据一席之地,崔府君和四圣真君被视为皇室的守护神,被尊崇以保佑南宋的半壁江山。
道教的法术在南宋得到了统治者的信任和应用,每逢国家遭遇灾难或举行庆典,皇帝都会命令道士进行法事,以祈求风调雨顺、国家安宁。统治者对道教伦理思想的提倡尤为显著,宋理宗甚至将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推荐给社会,亲自题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鼓励人们行善积德,避免神明的报应。这一举措使得《感应篇》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随后出现了更多的道教劝善书籍,它们肩负着教化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
总的来说,南宋统治者对道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其教化功能上,通过道教的思想和仪式,他们旨在稳定社会,巩固自身的皇权地位。这种利用方式体现了道教在南宋时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和影响。
南宋道教有符箓派、净明道和内丹派南宗、东华、神霄、清微等道派。统治者对待道教的态度,和北宋基本一致。由于当时国力羸弱,递受金人和蒙古人的侵袭,为求消灾免难,保国延祚,更寄希望于神灵的护估。故高宗赵构仓皇南渡后,即积极营建宫观,延揽羽流,并常去宫观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