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色演变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2 01: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1:32

中国的戏曲脚色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至清初达到了成熟。早期的脚色体系经历了多次变迁,其中两次关键的演变尤为显著。


第一次演变始于宋元时期,南戏和北杂剧的出现。从原先的“五花爨弄”——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五个脚色,发展为南戏的生、外、旦、贴、净、丑、末七色和杂剧的末、旦、净三大类。这一时期,生、旦(或正末、正旦)开始占据主体地位,为正面角色的塑造奠定了基础,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飞跃。


第二次演变则随着昆曲的兴起和弋阳腔的发展,脚色全面分化并发展。昆山腔的脚色按人物性格类型更加科学、严密,如老生、正旦、小旦等十一行,各角色的艺术表现和性格刻画愈发精准。弋阳腔则以其独特的民间特色和武打元素丰富了脚色类型。这一阶段标志着戏曲表演艺术趋向成熟,为近代和现代戏曲脚色奠定了基础。


进入清代中叶,各种剧种如花部的兴起,推动了脚色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剧种各有其独特的分行习惯,但总的来看,脚色名目繁多,既有名同实异的情况,如汉剧的“外”与昆曲的“老外”不同,又有名异实同,如潮剧的“乌衫”和“蓝衫”相当于其他剧种的闺门旦。此外,许多剧种还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脚色,如昆曲的冠生、梆子剧种的净生等,展示了剧种的独特艺术特色。


民间小戏起初只有小丑、小旦,随着艺术交流和生活内容的拓宽,逐渐向生旦净丑全面发展,但每个剧种根据表演需要有所侧重。这些丰富的脚色类型,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多彩画卷。


扩展资料

现在从业人员填写的履历表,古代叫做“脚色”,始见于隋朝。据《通鉴》载:隋炀帝时,虞世基执掌考核铨选官吏大权,“受纳贿赂,多者超越等伦,无者注色而已。”即是说,贿赂多的就给以提拔,无贿赂的只在其名册表格上“注色”作记号,因而得名“脚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