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吹小号的高手帮个忙,我吹小号老师嘴唇压的很厉害才能吹上高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9 12:1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分钟前

帖子看到回复如下:
1、你的情况不是很好,应该说方法错了!很可能要从根本上做一些改变;
2、我把我的一篇文章中与你有关的第二点和第六点这两点贴给你作为参考:
1)、第2点:口形:口形很重要,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要绝对化
小号是西方人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所发明的乐器因此更适应西方人的嘴型,那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嘴唇是“向内敛的”,而我们的嘴唇却有些“向外撅”的趋势。所以,首先就要收紧嘴唇贴紧牙齿以改变嘴唇向外撅的情形,从而适应吹奏——我经常对学生说:“先把我们的东方人口形打造成西方人的口形”。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好后的口型和原来口形的大小应该是一致的,这和以前传统的“向两边拉”的说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冀瑞凯老师的教学片中说了四个要点,这里转摘如下:
(1)、把嘴唇的肌肉收紧。
(2)、嘴唇要贴紧牙齿。
(3)、原来嘴多大,做好口型以后还是多大,千万不要咧开。
(4)、上下牙齿之间的距离是两根火柴的距离——也就是两毫米左右。
号嘴的位置:在左右方向应尽量居中,上下的位置最好是上嘴唇五分之三下嘴唇五分之二。要是上下各半或上五分之二下五分之三也非绝对不可,一切以“自然舒适”为最高原则!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吹中音时要尽量舒展,吹低音时要尽量放松,吹高音时应当适当向中间聚拢以收小“口风”。
需要注意的是:吹奏时尽量不要用号嘴挤压嘴唇,要以最小的压力把号吹响。
2)、第6点高音 不少号友总在为高音着急。我的意见:功到自然成!千万不要急,急也急不出来。急于求成、欲速不达反而画虎成犬。那么怎么办呢?几点说明:
(1)、我这里所说的“高音”是针对业余自学的号手而言,所以范围很小,——也就是小字二组的G到小字三组的C、D——不包括逢丰成老师的《月光下的舞步》的小字三组E,更不包括马萨雷斯的《威尼斯》中最后的小字三组F。
(2)、吹高音时嘴型很重要,要做好嘴型——角肌微微拉紧、匝肌向里聚拢就像把一个口袋扎紧似的。让气口收小,这样气流速度和气压都会增大,以便发出频率较高的音,腹部用力、增加气压,“高音”就可以形成了;
(3)、心里一定要有你准备吹出的那个“高音”的音高概念,否则你的音跑哪里去了你也不知道,谈何“高音”;
(4)、多练低音、吹好低音——我经常对一些号友说:你能够吹好低音就有可能吹好高音、要是低音吹不下去那么高音就一定吹不上去!实际上就是要求你嘴唇尽量松弛,以便产生充分的震动。
(5)、稳步前进,一定要一点一点往上练,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其实你还没有掌握的“高音”而拼命去挤压出一些非常难听的音——高音应该是顺畅、挺拔、透亮,有穿透力,一往无前!
(6)、不能够有心理障碍!往往心理障碍是吹奏高音的大敌!一旦看到谱子上出现上加一线以上的音就有畏惧感,心里害怕了那么这个音一定是吹不好的!怎么办?还是那句老话:一步一步往上走。好在我早就注意到了:基础教材的练习曲都是循序前进的,不会上来就是上加两线。吹熟了、掌握了,心里就不会怕,不怕就吹上去了。这就是辩证法!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这是你气息练习不到位的缘故,但这个是急不了的,通俗点说===你要用底气吹号才行
建议是:1轻压唇,尽可能运用气息,多做深呼吸练习,自我感觉吹出的气是从肺的底部抬上来的,多找找这种感觉就行,毕竟吹号是个费力活-----所谓饱吹饿唱,所以叫你吃饱了吹号,有底气,
2多吹音阶,循序渐进,用音阶来逐渐带高音,
3在你气息没练习好之前,应尽可能不吹带高音的曲目,
4可以看看我以前的回答可能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分钟前

怎么才能吹好小号?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般都会说:号咀的压力过大。其实小号高音的产生压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不然是不可能产生高音的。但是压力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才能正确。并且我们不能单独说任何一个问题比如号咀压力。因为小号的吹奏本身就是多元因素的结合体,任何一个或多个被忽视,或者不能同时协调将会产生不同结果,或差强人意,甚至完全失败。从我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吹号没有完全了解最基本的个人生理条件的要素及其功能(6个关键下回再叙),就想吹高音了。如果你是初学者,我还是希望学生多听老师的指导。不会错的!首先我们要界定何为小号高音?一般我们把升G3(指法2&3五线以上)称为高音:依次类推A3, #A3/bB3, ...... C3。如果你是已经有一至二年的学习仍然高音不能吹, 或吹不出,我可以提出几点建议,你可以不妨试试?《小号吹口的张力和压缩》 我们必须学会用嘴唇压缩,特别是上行高音域时,而不是嘴角张力以及过分的号咀压力。嘴唇压缩大大优于嘴唇张力,由此小号的上下音域和耐力将大有提高。

什么是嘴唇压缩 - 通常我们吹号从低音到高音会自然而然渐渐加强所有的嘴上功能,比如:口风关闭,嘴角张力,号咀压力等。这就是一个误区:有些人在小号吹高音时,用大量的唇部张力和号咀压力。这就会出现一些身体的不自然症状。比如双肩抬起,呼吸在身体上部,脸红脖子粗,舌根和喉咙拉紧等。在这里我的重点是如何协调吹口的张力和压缩 - 音域上行高音时嘴唇必须要有向前的撅起感, 因为如果嘴唇压缩, 或有撅起褶皱感,那么皱起的嘴唇在号咀和牙齿之间产生了一个完美的缓冲,足以抵挡高音,甚至更高,或极限高音的号咀压力。因为由于缓冲,嘴唇再也不会夹在号咀和牙齿之间的三明治。反之,过多的嘴角张力导致难以嘴唇压缩。有一些初学者因为扁平的嘴唇使肌肉疲劳和紧张引起嘴唇血液不流动,而更多的依赖号咀的压力,最终只能作罢。嘴唇“缩拢,微内卷或皱褶”,指的是嘴唇及其周围面部的紧致肌肉以一种轻柔的方式将嘴唇“拢”到号咀上。当你按上述所做,嘴唇略微变厚,且为号嘴边缘提供坚实的缓冲,但仍保持韧经,通过平稳的接触面产生嘴唇的灵活性。

什么是嘴唇张力 - 

我们可以如下试试当音域上行时嘴角张力是如何变化的

1.  从低音SO上行到低音DO时,我们吹这些音符所使用的是,正常的嘴角张力。

2.  然后从低音DO到第中音SO两嘴角用了一点张力,但你将感觉到这要少于低音SO的张力。

3.  接下来中音SO到中音DO的张力比许多人在低音SO开始时使用的张力更小。

这说明了张力是随音域上行而减弱,而同时发生嘴唇压缩随音域上行逐渐加强。所以这两者是反向性的。过分使用张力会非常疲劳,最常见的问题是没有持久力,因为太多的张力和 “E”口型。不仅增加了嘴唇的硬度,而且嘴唇不能随意振动。或许用张力增加嘴唇的硬度可能帮助吹出高音,但是这个高音是短暂的,没有持续力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硬度了上下音域的正常产生。要张力在上行时减弱的方法,释放两嘴角的张力,抬起下巴,使嘴唇有向前感,然后两片嘴唇从上下左右四个作用点相互向嘴的中心聚拢,同时向前的下巴和舌弓(将详细解读下巴和舌弓)。如有什么问题或不理解的欢迎随时提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